自從13年2月以來,我們家里多了一個小伙伴,就是一只小清新中華田園貓。在我們家里一年多的時間里面一直無災無病,好吃懶做,偶爾買個萌,基本屬于貓大王的生活。它只是小小的時候做過一次身體檢查,打了疫苗還做了絕育,自從來了我家后一年都沒有再去過醫院。最近在后腳上還長了一個小小的肉球。雖然帶寵物去看病我一頭霧水,但是還是決定帶它去看醫生以保證它的健康。于是我就上網查了一家離我家最近的寵物診所。下面的就是帶我家貓貓看病的一篇小小流水賬。

我家貓貓都是散養的,從來沒有籠子什么的,所以帶它出門是個大問題。我找了好久,找了一個以前在宜家買小龍蝦的時候買的厚厚的保溫袋子來裝它。說是袋子其實更像是小箱子的形狀。既不會太重也不會太硬,同時保證了夠厚不會被它咬破或者抓破,還有一個拉鎖可以把它鎖在里面保證它不會跑出來,實在是居家旅行,運送貓貓的絕佳利器。不過養寵物還是得有個籠子才好,不然搬家或者帶它出去玩兒什么的時候實在不方便。
剛開始要把它裝袋子時候,貓貓各種不情愿,到處亂跑,剛一放進袋子里就開始亂蹬。我只好強行按著它的頭把它塞了進去。剛出門時它在袋子里面各種翻滾,想要探頭出來,大概是有些害怕了。待到出了門,我一個不小心沒看住它一下子把頭探了出來。結果發現周圍的世界自己不熟悉,嚇的趕緊把頭縮了回去,而且還把頭背向了袋子開口的一側,緊緊的趴在了袋子的底部,只把屁股露在外面,完全沒有了在家里時候唯我獨尊的霸氣。看的我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它,果然在家里時候的各種冷傲都是裝的。
到了寵物診所,先是要像人一樣的掛號。還有個像模像樣的掛號點,可以記錄貓的品種,性別,年齡,生育狀況等等,和人看病掛號很相似。唯一難道我的就是名字,因為平時我比較懶,在家里就管它叫喵喵,反正叫什么它都不理,也沒什么分別。可是這里是全英文的掛號單,我該怎么寫呀?看著護士看著我驚訝的眼神,我急中生智端端正正的在名字欄里添上了“Mimi”這個高大上的名字。結果填完了護士看了掛號卡給了我一個似笑非笑的眼神,我就當做不是我寫的,死活不再看她。
掛了號就是等待時間,這個也和正常病人去診所一樣,不同的就是等待的是一只只貓貓狗狗。那天和我家貓一起排隊的都是狗狗,從懷里抱的小狗到地上跑的小個半人高的大狗都有。結果我家貓更是大氣都不敢出了,繼續蜷縮在袋子里的小角落,只是往我的身邊貼的更近了。不過還是很羨慕養狗的。人家的狗狗來了都是說聲“坐下”,然后就好好的坐著。說聲“走”,立刻就開開心心的走了,就像小朋友一樣。完全不像是我家貓貓完全溝通不能。每天除了吃飯磨爪就是睡覺,每次去抱還一臉嫌棄的眼神。不一會,護士開始喊“next, mimi; next mimi”,然后在座的人就開始四處張望誰給自己家寵物起了這么腦殘的名字。蝸牛只好低著頭加緊了袋子一溜煙沖進了看病的房間。路上我突然想起里了,其實原主人有給我說過這膽小鬼其實有個詩意的名字“petal“(花瓣)。心里默默對自己無比的怨念。
見到了醫生,還好她沒有嘲笑我,而是直接開始了檢查。首先給貓貓稱了一下體重,發現這貨足足重達4.5kg。然后又看了看它的嘴,聽了聽它的心跳,然后告訴我一切都正常。我又問她是不是我家貓貓很胖,因為這廝在家里有越來越懶的趨勢。醫生在貓貓后背和側面摸了摸,笑著對我說沒什么大事,不算過重,只要背后可以摸到脊椎,側面可以摸到肋骨,都是不算過胖的。我點了點頭,心里默默腦補了一下如果人摸不到脊椎和肋骨該市什么樣子,身上不禁一個哆嗦。之后,我咨詢了醫生關于它腳上小肉球的事情,醫生看了看,有問了問說什么時候有了,是不是一直在變大。在得知才有一個月也沒有變大后,醫生只是說沒什么么大問題,給我開了一盒藥膏。告訴我要每天給它在肉球上涂抹,不要讓它去添藥膏就好。順便的,我還請醫生給貓貓做了除蟲可打疫苗。除蟲其實很簡單。只是外面就可以買到的除蟲藥片,根據她的體重給它喂食。一年我除蟲都是把藥片混在它愛吃的罐頭里面,不過醫生只是簡單粗暴的撬開它的嘴直接灌了下去。不過我看我家貓貓倒是也沒什么不良反應。然后,又扎了一針疫苗。醫生很熟練的揪起它的脖子后面的皮,然后一針直接扎在了后背上。不到10秒鐘整個過程就結束了,我家貓貓則基本沒有反應。針打完了,整個看病的過程也就愉快的結束了。
關于收費,也基本和人看病類似。這一次一共是大概65新幣,一大半是醫生的診費,小半才是藥膏,除蟲藥以及疫苗的錢。關于除蟲,醫生的建議是兩個月一次,疫苗則是建議一年一次。在此建議有條件的可以每年帶貓貓去看一次病,打疫苗。花不了多少錢,還有難得的欺負貓貓的機會,大家可要抓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