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瓶頸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尤其對于以傳播個人思想為生的自媒體人群。
2015年的時候我受朋友思想的影響開始認真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思考,這個過程很漫長,包括現在我還沒有完全確定自己要有的路。
但開端是好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很明顯的看到了自己的變化,但也很清醒的知道自己的不足。
期間我開始關注很多網絡上不錯的自媒體,也開始靜下心來讀一些覺得對提升自己有益的書籍。期間也創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嘗試著寫一些小心得小文章,希望能夠把自己的思想和更多的人分享。
微信公眾號的運行其實并不順暢,從剛開始的狂熱,到后來的灰心,再到后來的小心翼翼,直到現在其實也沒有多大進展。
為什么呢?說說我在期間的經歷吧。我是一個性格內斂的人,是一個很害怕把自己的思想暴露在大眾眼皮底下的人,尤其是熟悉的人更是如此。我注冊公眾號的時候是我剛開始接觸自媒體時候,還沒有看到很多公眾號。在我剛開始帶著狂熱在自己的公眾號發表了5、6篇自認為還不錯的文章的同時,我也關注了許多運營很成功的個人公眾號,我發現我所表達的很多觀點和現有很多公眾號的觀點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同一觀點披上了不同的外衣有著不用的表述。我突然一下子就泄了氣,一種無力感包圍了我,一下子沒有了動力,既然已經這么多文章表達過了同樣的觀點,那么我所寫的還有什么意義呢?那段時間是我的第一次迷惘期。
之后我就停止了再在自創公眾號上發表任何文章。我想我需要提升,不斷提升,我需要與眾不同,我需要探究更深的知識,達到思想的更深的層次。之后我讀了很多書,關注了很多物理、歷史、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希望探究這個社會的一些規律,提供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的方法。當然期間我收獲很大,同時寫了十幾篇心得文章。這時我想我是不是是時候重新開始最初的想法重新開始經營自己的公眾號把自己的思想和大家分享呢?
就在我決心開始時的第二天,我看到了羅伯特.賴特的非零年代_人類命運的邏輯意識一書。我看到文中的觀點時我是崩潰的,為什么這和我剛正在寫的一篇文章的觀點會一模一樣呢?我以為我的想法是獨有的,但其實這些想法早在很久前就存在了,這本書是2003年印制的。這只能說明我的想法是抄襲的。這是我不想面對的。
后來我閱讀的越多越會發現原來我以前的想法沒有一個不是這個世界不存在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深深地震撼,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我感到了自己很的卑微,我知道我還處于很低的思想認知層次上,我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提升。想要自己主動學習些什么, 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狀態。
我通過自己的認知過程敘述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討思想的瓶頸問題。我看到很多自媒體運營者尤其是個人運行者在運營之初往往思想火花迸發,短期內就達到了高峰,但隨著時間流逝,如果你的思想高度沒有提升,僅僅停留在原地,沒有新奇的思想迸發,也就是當你掏空了你原有的思想而沒有新的東西提供給你的讀者時,你就會陷入思想的瓶頸。
人的認知過程是和個人的成長和閱歷相關的,你的成長經歷,你的知識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思想高度。作為以向消費者提供思想為生的自媒體人,你需要持續不斷的把你認為隊對讀者有幫助的思想傳遞出去。但一個人的思想認知能力總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時補充思想的新鮮血液,很快你會感到你所擁有的思想已經全部輸出完畢,再也沒有其他新的東西在提供給你的讀者了。這我想種思想的瓶頸是每一個自媒體人不愿面對的,但這也是每個自媒體人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要突破思想瓶頸,持續不斷的有新的思想火花迸發,我想唯有持續不斷學習,持續不斷思考才是有效的良方。這個世界是分層級的,人的認知能力也是分層級的,你的認知層級越高,你所擁有的思想就會越深刻。而你越是保持謙卑學習的心態,持續不斷的學習,你就會發現你的認知層級越來越高,而在認知層級的不斷進化升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總是會有新的思想火花迸發,靈感會持續不斷涌現。
在對于個人成長層面,我一直信奉不要固守固有存量而要持續增加增量,這也是突破思想瓶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