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十一假期的第四天,留下熟睡的女兒,一大早爬起來興沖沖的奔向天壇公園,去參加自然之友野鳥會的鳥類調查。
因為是第一次,沒有觀鳥方法和經驗,不知道能否看到鳥兒,能否跟得上常年累月在這里進行鳥類調查的志愿者們的節奏,心中既興奮又忐忑。
天氣晴朗,今天的領隊也是野鳥會會長李強老師為大家介紹:“天氣好能看到更多的鳥?!贝蠹乙宦狓B會多便興致倍增。最關鍵的是,李老師在天壇公園有13年的鳥類調查的方法和知識,并把這些觀鳥的方法由淺入深的講解給大家。有了秘籍,事實證明,今天真的是收獲滿滿。
先找鳥再看鳥。李強老師從觀鳥最基本的知識開始講解,找鳥,不僅要用眼睛,還要仔細豎起耳朵聽。往往我們還在兩眼亂掃的時候,李老師已經在提醒:聽,大斑啄木鳥在叫;看,一只灰頭綠飛過;噓,這樣細細的聲音是沼澤山雀;一聲、兩聲,這個聲音應該是戴菊,今年這么早就來了······哪兒哪兒,我們急忙順著手勢去找,早已不見鳥蹤,看來找鳥并不容易,好佩服李老師對鳥兒們敏銳的捕捉!
李老師接著說,找鳥也是有技巧的,現在鳥兒很多,樹葉茂密,都躲藏在樹葉間不容易被看到,但如果有枯枝、電線桿的地方,可以多留意。果真,在一棵枯樹枝上,很容易看到有三只鳥兒。李老師提議大家用望遠鏡仔細看三只鳥兒的形態是否相同,經過提醒才發現,原來兩只為珠頸斑鳩,另一只是全身烏黑、身子胖胖、尾巴短短、鼻子上一撮毛的八哥。三只鳥兒就這樣面對面靜靜的站著,仿佛是熟識多年的老鄰居在聊家常,任由眾人看個夠。
在開闊地帶要多抬頭看天空。李老師說現在是鳥兒們的遷徙季節,常常會看到成群的猛禽飛過或在空中盤旋,很是壯觀,我們希望今天也能看到。話音剛落,李老師指著太陽方向的天空說:“看,一只猛禽!”哪里有?迎著太陽望去,很是刺眼,只能看到一個小黑點,根本什么都看不到。眼疾手快的李老師已經用相機拍了下來,帶著大家仔細辨認。一看圓圓的眼睛是貓頭鷹沒錯,再看顏色和形態,是長耳鸮還是短耳鸮?這么專業高難度,大家誰也不能肯定,李老師說長耳鸮和短耳鸮的最大區別在耳朵的長短,但在飛行過程中是看不到耳朵的,可以從飛羽顏色的細微差別來區分,長耳鸮飛羽末端有一段黑色,而短耳鸮飛羽的末端是全黑。??!差別這么小,這大概只有像李老師這么專業的人才能分的出吧。大家還在感嘆時,又一只猛禽飛到我們頭頂上空盤旋,大家連忙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鳥兒的形態細節,果然是短耳鸮,它又飛回來了,是想讓我們一睹它的真容吧!后來,一只紅隼兩只燕隼飛過,只有神眼的李老師看清楚了,對我們來說依然是黑點而已。最令人激動的是,走到3區時,居然看到一群猛禽飛來,一只、兩只······一共十三只,很是壯觀!李老師說,這些天野鳥會的志愿者們會在百望山記錄遷徙猛禽的數量和種類,可以看大成百上千的群鳥飛過,那才壯觀。不管你看或不看,鳥兒都在遷徙。聽后不免心潮澎湃,立刻有去百望山的沖動。
看鳥先看形態。看形態就是看大小、顏色、比例等特征,像這樣安靜的鳥兒并不多,最常見的是他們在飛行或跳躍中,便更增加了初學者們判斷的難度。要先用眼睛找到鳥,再通過望遠鏡仔細看形態特征。5只比麻雀大的黑色鳥兒飛過落在一棵矮樹上,仔細看是黃嘴的烏鶇。一群小小的鳥兒們在兩棵國槐樹枝間一刻不停的跳來跳去,想看清楚它們實在不容易。李老師說是黃眉柳鶯,在吃果實,它們雖然比麻雀還小,也要遷徙。猛禽體大力強,遷徙時可長時間不吃東西,但柳鶯們很小,體內沒辦法儲存太多的能量,在遷徙途中需要不停的吃東西以補充體力。大有大的技巧,小有小的辦法,這就是生命的奇跡。看過柳鶯,繼續向前,忽然左邊高大的楊樹邊傳來一聲細小的鳥鳴,噓,聽,聲音是從哪里傳來的?大家循著鳥鳴找去,只見一只星頭啄木鳥落在眼前的樹干上,繞著樹干不停的啄呀啄,還時不時的叫幾聲,正好前前后后讓大家看了個仔細。李老師說在天壇公園,星頭啄木鳥并不多,今天運氣很好。也應了那句諺語:早起的鳥兒有食吃,早起的人兒有鳥看。
不僅看形態還要看行為。一路上,大家很積極興奮的努力尋找更多的鳥種,對早已熟悉、成群結隊的麻雀、喜鵲、灰喜鵲、珠頸斑鳩有些忽視,但李老師依舊觀察、計數,并提示大家要注意看鳥兒們的行為,看它們停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吃什么東西等。李老師說灰喜鵲在吃銀杏果,我們猜想說它不會吃那么臭的果子,邊說邊望去,嘴里真的叼著一只黃黃的銀杏果,原來銀杏果也是鳥兒們重要的食物。每到秋天銀杏黃,那些天天四處打白果的大爺大媽們,他們的行為對鳥兒們的覓食有影響嗎?
注意觀察生態環境的變化對鳥兒數量和種類的影響。從1區到6區,隨著時間接近中午,看到的鳥兒們越來越少。李老師說除了時間,對鳥兒們更大影響的是人流密度的急劇增加和生物物種的單一化。這里游客密集,人來我往,吵鬧聲、音響聲、皮鞭聲······震耳發聵,人且如此,鳥兒們又如何能安心住在這里?同時,為了增加公園的“美觀度”,公園大面積種植單一的綠化草坪,鳥兒們沒有了足夠的花朵、果實、昆蟲、老鼠等食物來源,也沒有了遮身隱蔽的灌木叢,只好漸漸離開,只有不怕人的喜鵲烏鴉還在。
又見拍鳥大叔。在苗圃里,看到兩撥拍鳥大叔們,他們在兩顆大樹上系上繩子,搭上迷彩色的網簾,架好長槍短炮,坐在小馬扎上等。原來,大叔們在前面地上撒了些水和食物,吸引鳥兒們來吃喝,一旦有鳥兒下來,只聽咔嚓、咔嚓聲一片。雖大家對拍鳥大叔們頗有爭議,但好在他們不直接傷害鳥兒,大家相安無事。我們也借機看到了紅喉姬鹟和黃腰柳鶯,小巧靈敏,色彩鮮艷,真是漂亮!
野外放生和投食。除了看到形態各異的鳥兒們,還看到三種松鼠,在一棵很粗的松樹下,撒了一圈的蛋糕碎屑,一只又肥又大的棕色松樹倒立著爬在樹干上吃著碎屑,周圍幾只喜鵲一起在吃。李老師說這不是北京本地的品種,前些年在天壇公園都沒有見過,不知什么時候突然就有了這么大大的松鼠,應該是人為放生的,公園里沒有它們的天敵,還有很多人來喂食,會越來越多。想起去臺灣時,非洲大蝸牛和松鼠因為人為放生而成災,當地的環保人士大力反對野外放生和投食,沒想到北京也有,不禁想這里會不會也變成松鼠成災。
一上午的時間,走遍了天壇公園的每個地方,最后數來,今天總共記錄了30多種鳥兒,除了常見的啄木鳥、椋鳥等,還有白尾鷂、云雀、紅尾鶇、紅喉姬鹟、小鹀、普通鵟、紅肋藍尾鴝、沼澤山雀、戴菊······很多都是我第一次看到或聽到,真沒想到第一次觀鳥就收獲這么多。但像李老師這樣15年如一日的堅持,除了對鳥兒的喜歡,需要更多的是心中對自然的熱愛!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觀鳥活動,通過持續的觀察了解,建立人與自然的深層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