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每個人的背后,都有別人體會不到的辛苦,每個人的心里,都有旁人無法感受的難處,堅強的外表下,隱藏著不能說的心聲,微笑的表情下,掩飾不可露的心情。自己選的路,不管多苦多累,都只能自己去感受去體悟。自己堅守的心,不管多難多傷,都只能自己去懂得。路一步步地走著,留下腳印,自己最清楚。事一點一滴做著,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明白,風雨之中,打傘也要前行。失敗之后,帶淚也要經營。

沒地方喊累,因為這就是生活,沒有人訴苦,因為這就是選擇。別人只看到你臉上的眼淚,卻嘗不到眼淚的苦澀,別人只看到你臉上的微笑,卻看不到藏在笑容里的故事。自己的路,自己的心,始終只有自己能懂。

人生經歷了才深深懂得,人生的起起落落,總會有一些情懷需要安靜回味,總會有一些經歷需要獨自體會,總有一段路需要一個人走,總會有一些事需要坦然面對。走過了,才懂得,往事是用來回憶的,幸福是用來感受的,傷痛是用來成長的。

每個人都過著不同的人生,你不能奢求別人總能幫助你,那些深夜里的淚水,那些無法訴說的無助,只有自己心里才最明白。自己的路,沒有人可以提前預料,是坎坷,是平坦,只有走過了才知道。自己的心,多疼,只有自己體會,別人云淡風輕說著沒關系,但感受不到你的委屈。認識你的人很多,了解你的人很少,與你交往的人很多,給你幫忙的人很少。

走好自己的路,別羨慕別人。守好自己的心,別指望別人。人生,從來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不同的,別人可以幫你一時,卻依然無法代替你走完這一生。別人代替你去經歷的,那都是別人的人生,與你無關。每個人的人生,從起點到終點,都是在一路的摸索當中,只要愿意相信,只要愿意努力,那就是自己正確的路。這一路上的風景,只有自己能夠去欣賞,這一路的坎坷,也只有自己能嘗到苦澀滋味。

生活本就是甘苦自知,既然沒有人懂你,那就自己懂自己,沒人心疼你,那就自己擁抱自己。人生的路,無論是什么樣的路,都是自己的選擇,沖動也好,深思熟慮也罷,自己選擇的路,不管有多難,都要自己走下去。心中的感受,不管是復雜還是簡單,都只能自己來懂,別人幫不了你,也安慰不了你。最多給你一些不痛不癢的安慰,最終還是自己去消化,自我治愈,去理解自己,去扛下所有。

一、無必須隨波逐流

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地生活的地方。

我不愿過著不是生活的生活,須知生活無限珍貴;我也不愿過消極順從的生活,除非必須這樣做不可。我要深入地生活,吸取生活中所有的精華,剛強地、像斯巴達人那樣堅毅地,清除一切不成其為生活的東西,大刀闊斧加以掃蕩,仔仔細細加以清理,把生活逼到一個角落去,將其置于最低的條件之中。

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不讓任何一片落在鐵軌上的堅果殼或蚊子翅膀把我們拋出軌道。讓我們黎明即起,迅速吃頓早餐,平心靜氣,毫不心煩;任客人來來往往,任鐘鳴孩子哭,下決心過好這一天。

我們為什么要屈服,要隨波逐流?讓我們自己平靜下來,把我們的兩只腳踩進那污泥般的意見、偏見、傳統、錯覺和表面現象中去,這個沖積層把地球給蒙蔽住了。

時間無非就是供我垂釣的河流。我飲著河水,但當我喝水的時候我看見河底的沙,發現河流是多么淺。

對一位有思想的人來說,所有所謂新聞,無非就是些說長道短的東西,而編輯和閱讀它們的人,則都是些正在喝茶的老太婆。可是,不少人卻對這類閑扯聽得津津樂道。

人們對新聞消化力強,像吸入乙醚到令人麻痹和不感覺痛苦,不調動意識,享受新聞的快樂和刺激。僅為好奇心的滿足、和隱秘的心理平衡空虛和無聊而平淡生活的刺激。

最崇高的書面詞語通常都遠遠地隱藏在瞬間即逝的口語背后,或在它之上,正如繁星點點的太空隱藏在浮云后面一樣。星星就在那兒,那些能辨認的人可以去辯認。

一本真正的好書教給我們的遠不止只是閱讀它。我們必須很快將它放在一邊,然后按照它來生活。我們始于閱讀,終于行動。

有時生病是有益于健康的。

對一個生活在大自然中而且還有感覺的人來說,不可能會有太過暗淡的憂郁。對于健康而又純潔的耳朵來說,不管是什么樣的暴風雨都是風神彈奏的音樂。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能有理由使一個單純而又勇敢的人墮入庸俗的悲哀之中。當我們享受著四季的友情時,相信任何東西都無法使生活成為我們的負擔。

我發現孤獨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和別人在一起,甚至和最好的友伴在一起,很快就令人感到厭煩,浪費精力。我喜歡孤獨。我從沒發現一個像孤獨那樣好的伴侶。我出去置身于人群中間,多半覺得比呆在自己的室內更加孤獨。

我們能夠愛的人,我們也能恨他們。而其余的人,則對我們無關緊要。

大多數人在安靜的絕望中生活,當他們進入墳墓時,他們的歌還沒有唱出來。

新事物不斷注入這個世界,而我們卻忍受不可思議的乏味。

二、無趣的人還是太多

為了身心的健康:

第一,要善良仁愛。

人生有許多快樂,首先是做好事最快樂,理解旁人與原諒旁人最快樂。

第二,是大境界小樂趣。

大境界,就是說不爭一日之短長,不計較鼻子底下那點得失,不在乎一時的被誤解被攻擊,贏得起也輸得起,隨大流得起也孤獨得起,無私至少是少私故少懼,胸有大志則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總是能在不同的境遇中看到光明看到轉機看到希望看到教益,叫做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

大境界不搞小爭斗,不為別的至少是為沒有時間,把時間放在蠅營狗茍上,斤斤計較上,雞毛蒜皮上,嘀嘀咕咕上,摳摳搜搜上,自說自話上。你說,他這一輩子還能有多大出息?

小樂趣是指不拒絕小事情,并從中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快樂也是價值。快樂不僅在生活的終極目標遠大理想那里,也在生活的具體而微小的各種事項與過程之中。快樂不僅在于達到目標,也在于為達到目標而走過的全過程。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是樂趣。買油條或者熬稀飯,磨豆漿或者煮牛奶,烤面包或者茶泡飯也是樂趣。擠大巴,看眾生,看情侶們到了公共汽車上仍然脈脈含情是一種樂趣。打出租聽的爺神侃何嘗不快樂?訂份報看很好,到公共閱報欄免費看好多種報也很快樂。做飯炒菜烙餅包餃子買現成的速凍餃子洗碗很快樂,修自行車修抽水馬桶修電門接保險絲都很有趣。

與明白人談話是一種享受,與糊涂人磨牙讓你知道世上竟有這種不可理喻的人在,不也是開眼嗎?對父母盡心最滿足,給孩子服務最甘甜,給老伴盡心最福氣,給朋友幫忙最得意。購物散步用茶打電話接電話旅行回家讀書寫字有病吃藥沒病鍛煉冬天取暖夏天乘涼洗臉洗腳洗澡洗衣服都是太叫人高興了。

多偉大的人也是普通人,多偉大的人也應該享受普通人的快樂,過普通人的生活。珍惜你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每一次說話的機會、工作的機會、流汗的機會。

雖然我們還不能窮盡宇宙的奧秘,地球的奧秘,生命的奧秘,人生的終極,但是我們能不承認人的出現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嗎?我們能不承認我們自己的存在是一件偉大的奇跡嗎?我們能不承認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情感,是萬分值得珍惜的嗎?我們能不珍惜有生之年之天之小時之分鐘嗎?我們怎么能動不動一腦門子官司,動不動人人欠你二百吊錢的架勢?

在人的各種各樣的毛病中,在各種罵人的詞中,“無趣”是一個很重的詞,是一個毀滅性的詞。可悲的是,無趣的人還是太多了。這樣的人除了一兩樣東西,如金錢、官職,頂多再加上鬼鬼祟祟耍心眼兒,再無愛好再無趣味。

一腦門子官司,一腦門子私利,一腦門子是非,頂多再加一肚子吃喝。不讀書,不看報,不游山,不玩水,不賞花,不種草,不養龜、魚、貓、狗,不下棋,不打牌,不勞動,不鍛煉,不學習,不唱歌,不跳舞,不打太極拳,不哭,不笑,不幽默,不好奇,不問問題,不看畫展,不逛公園,不逛百貨公司……自己活得毫無趣味,更敗壞所有與他接觸過的人的心緒。有時甚至會偏激地想:“寧做惡人,也不要做一個無趣的男人(女人稍稍好一點,女人一般至少還要抓抓生活,心里還有點雞毛蒜皮的生活氣息)啊!”

其是,一想到一個無趣的人還有配偶,他的配偶將和這樣的人共度一生,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三、情緒和健康

據有關研究,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在2018年已達200多種,70%以上的人甚至會遭受到情緒對身體器官的“攻擊”。

焦慮、壓抑、憤怒、沮喪等情緒波動,都會帶來身體上的微妙變化。

其實,每個人身體里都有一張情緒地圖,很多疾病在這張“地圖”上都有跡可循。

比如,焦慮的時候,你可能會突然感到胃疼或肚子疼,總想上廁所;

壓力大的時候,你可能會胃口很不好;

煩躁的時候,你的頭皮屑可能會增加;

心情不穩定的時候,身上的蕁麻疹、濕疹、痤瘡會反復無常;

經常控制不住脾氣的時候,女性可能會感到胸部疼痛,乳腺增生癥狀加劇,男性可能會心臟收縮力增強,血壓升高,血液變黏稠,導致心肌缺氧等。

這些并非是危言聳聽,如果你認真觀察身體上的某些變化,或許會為此感到震驚。

消化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而腸胃是情緒的晴雨表。

患者在心情壓抑等應激狀況下,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出現消化性的潰瘍癥狀。

事實上,很多疾病都是情緒病。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少吃一些苦頭。

其實養生,并不只是養身體,更要養情緒。

在中醫理論里,“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身體不好,很多時候都是情緒打了敗仗。

有人曾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

負面情緒,就像是埋藏在體內的一根刺,不把它軟化,它就會一點點地刺傷我們的身體。

要活得開心,首先必須要有面對情緒的勇氣。

一個人如果不愿意面對負面情緒的痛苦,便無法體會真正的快樂。

負面的情緒即便逃避了,也不會從自己身上消失,反而會累積在一個人的心里,給生活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感受情緒,是面對情緒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釋放情緒。

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這幾個方法:

1.心理暗示

煩躁時,可以悄悄告訴自己不要有太大壓力;焦慮時,可以暗示自己,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生氣時,可以提醒自己看開一點,不要計較太多。

2.早睡

睡眠可以緩解疲勞,降低負面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修復心理創傷。

3.多運動

運動能幫助身體分泌快樂多巴胺,有效釋放負面情緒。

4.聽聽音樂

音樂對于治愈情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郁悶、煩躁、難過的時候,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

面對情緒的方式很多,我們終其一生,都在不遺余力地通過各種途徑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而情緒如同洪水,宜疏不宜堵。

我們不能一味地逃避,也不能總是壓抑和克制,只有把情緒疏通了,才能讓我們擁有一個穩定的心態,健康才會因此而來。

曾看到有句話說:“情緒是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扳機,槍口其實對準了自己。”

人的一生都在為情緒買單。

若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便更難掌控自己的身體。

好的養生,必須是靈魂和身體都走在路上。

生命的本身必然要與情緒和諧統一。

我們無法左右人生所遇,但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

無論身處何方,限于何種境地,試著去做情緒的主人,駕馭自己的身體,過好當下的生活。

這種養生,或許更有效。

四、社交聚會與孤獨離群

能夠自得其樂,感覺到萬物皆備于我,并可以說出這樣的話:我的擁有就在我身。

這是構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內容。

因此,亞里士多德說過的一句話值得反復回味:幸福屬于那些容易感到滿足的人。

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無法有確切把握地依靠別人;另一個原因則是社會給人所帶來的困難和不便、煩惱和危險難以勝數、無法避免。

獲取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接連不斷的快感、歡樂和享受。這樣,幻滅感就會接踵而至;與這種生活必然伴隨而至的還有人與人的相互撒謊和哄騙。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當中必然要求人們相互遷就和忍讓。因此,人們聚會的場面越大,就越容易變得枯燥乏味。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謹、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社交聚會。

社交聚會要求人們做出犧牲,而一個人越具備獨特的個性,那他就越難做出這樣的犧牲。因此,一個人逃避、忍受抑或喜愛獨處是和這一個人自身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

一言以蔽之:一個人只會感覺到自己的自身。進一步而言,一個人在大自然的級別中所處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獨,這是根本的,同時也是必然的。如果一個人身體的孤獨和精神的孤獨互相對應,那反倒對他大有好處。

否則,跟與己不同的人進行頻繁的交往會擾亂心神,并被奪走自我,而對此損失他并不會得到任何補償。大自然在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別,但社會對這些差別視而不見,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更有甚者,社會地位和等級所造成的人為的差別取代了大自然定下的差別,前者通常和后者背道而馳。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于社會生活的這種安排而獲得了良好的位置,而為數不多得到了大自然青睞的人,位置卻被貶低了。

因此,后一種人總是逃避社交聚會。而每個社交聚會一旦變得人多勢眾,平庸就會把持統治的地位。社交聚會之所以會對才智卓越之士造成傷害,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獲得了平等的權利,而這又導致人們對任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權利和要求,盡管他們的才具參差不一。

接下來的結果就是:人們都要求別人承認他們對社會作出了同等的成績和貢獻。

所謂的上流社會承認一個人在其他方面的優勢,卻唯獨不肯承認一個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優勢,他們甚至抵制這方面的優勢。

社會約束我們對愚蠢、呆笨和反常表現出沒完沒了的耐性,但具有優越個性的人卻必須請求別人對自己的原諒;或者,他必須把自己的優越之處掩藏起來,因為優越突出的精神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構成了對他人的損害,盡管它完全無意這樣做。

因此,所謂“上流”的社交聚會,其劣處不僅在于它把那些我們不可能稱道和喜愛的人提供給我們,同時,還不允許我們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現本色;相反,它強迫我們為了迎合別人而扭曲、萎縮自己。

具有深度的交談和充滿思想的話語只能屬于由思想豐富的人所組成的聚會。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會中,人們對充滿思想見識的談話絕對深惡痛絕。

所以,在這種社交場合要取悅他人,就絕對有必要把自己變得平庸和狹窄。因此,我們為達到與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絕大部分的自我。當然,為此代價,我們獲得了他人的好感。

但一個人越有價值,那他就越會發現自己這樣做實在是得不償失,這根本就是一樁賠本的買賣。

人們通常都是無力還債的。他們把無聊、煩惱、不快和否定自我強加給我們,但對此卻無法作出補償。絕大部分的社交聚會都是這樣的實質。

放棄這種社交聚會以換回獨處,那我們就是做成了一樁精明的生意。另外,由于真正的、精神思想的優勢不會見容于社交聚會,并且也著實難得一見,為了代替它,人們就采用了一種虛假的、世俗常規的、建立在相當隨意的原則之上的東西作為某種優越的表現。

它在高級的社交圈子里傳統般地傳遞著,就像暗語一樣地可以隨時更改。這也就是人們名之為時尚或時髦的東西。

但是,當這種優勢一旦和人的真正優勢互相碰撞,它就馬上顯示其弱點。并且,“當時髦進入時,常識也就引退了。”

大致說來,一個人只能與自己達致最完美的和諧,而不是與朋友或者配偶,因為人與人之間在個性和脾氣方面的差異肯定會帶來某些不相協調,哪怕這些不協調只是相當輕微。

因此,完全、真正的內心平和和感覺寧靜,這是在這塵世間僅次于健康的至高無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個人孤身獨處的時候才可覓到;而要長期保持這一心境,則只有深居簡出才行。

這樣,如果一個人自身既偉大又豐富,那么,這個人就能享受到在這一貧乏的世上所能尋覓得到的最快活的狀況。

確實,我們可以這樣說:友誼、愛情和榮譽緊緊地把人們聯結在一起,但歸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實實地寄望于自己,頂多寄望于他們的孩子。

由于客觀或者主觀的條件,一個人越不需要跟人們打交道,那么,他的處境也就越好。

孤獨的壞處就算不是一下子就被我們感覺得到,也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的壞處卻深藏不露:消遣、閑聊和其他與人交往的樂趣掩藏著巨大的,通常是難以彌補的禍害。

青年人首要學習的一課,就是承受孤獨,因為孤獨是幸福、安樂的源泉。

據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從一切事物當中體會到自身的人才是處境最妙的人。

所以,西塞羅說過:“一個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稱得上屬于他的東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除此之外,一個人的自身擁有越多,那么,別人能夠給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這一自身充足的感覺使具有內在豐富價值的人不愿為了與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顯而易見的犧牲;他們更不可能會主動尋求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

相比之下,由于欠缺自身內在,平庸的人喜好與人交往,喜歡遷就別人。這是因為他們忍受別人要比忍受他們自己來得更加容易。

此外,在這世上,真正具備價值的東西并不會受到人們的注意,受人注意的東西卻往往缺乏價值。

每一個有價值的、出類拔萃的人都寧愿引退歸隱,這就是上述事實的證明和結果。據此,對于一個具備自身價值的人來說,如果他懂得盡量減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擴大自己的自由,盡量少與他的同類接觸,因為這世上人是無法避免與其同類打交道的,那么,這個人也就具備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促使人們投身于社會交往的,是人們欠缺忍受孤獨的能力,在孤獨中人們無法忍受自己。他們內心的厭煩和空虛驅使他們熱衷于與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觀光。他們的精神思想欠缺一種彈力,無法自己活動起來。因此,他們就試圖通過喝酒提升精神,不少人就是由此途徑變成了酒鬼。出于同樣的原因,這些人需要得到來自外在的、持續不斷的刺激,或者,更準確地說,通過與其同一類的人的接觸,他們才能獲取最強烈的刺激。一旦缺少了這種刺激,他們的精神思想就會在重負之下沉淪,最終陷進一種悲慘的渾噩之中。

我們也可以說:這類人都只各自擁有人性的理念之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因此,他們需要得到他人的許多補充。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人的完整意識。

相比之下,一個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個獨立的統一體,而不是人的統一體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這個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備的。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平庸之輩比之于那些俄羅斯獸角樂器。每只獸角只能發出一個單音,把所需的獸角恰當地湊在一起才能吹奏音樂。

大眾的精神和氣質單調、乏味,恰似那些只能發出單音的獸角樂器。確實,不少人似乎畢生只有某種一成不變的見解,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能力產生其他的念頭和思想了。由此不但解釋清楚為什么這些人是那樣的無聊,同時也說明了他們何以如此熱衷于與人交往,尤其喜歡成群結隊地活動。這就是人類的群居特性。

人們單調的個性使他們無法忍受自己,愚蠢的人飽受其愚蠢所帶來的疲累之苦。人們只有在湊到一塊、聯合起來的時候,才能有所作為。這種情形與把俄羅斯獸角樂器集合起來才能演奏出音樂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一個有豐富思想頭腦的人,卻可以跟一個能單獨演奏音樂的樂手相比;或者,我們可以把他比喻為一架鋼琴。鋼琴本身就是一個小型樂隊。同樣,這樣一個人就是一個微型世界。其他人需要得到相互補充,但這種人的單個的頭腦意識本身就已經是一個統一體。就像鋼琴一樣,他并不是一個交響樂隊中的一分子,他更適合獨自一人演奏。如果他真的需要跟別人合作演奏,那他就只能作為得到別的樂器伴奏的主音,就像樂隊中的鋼琴一樣。或者,他就像鋼琴那樣定下聲樂的調子。

那些喜愛社會交往的人盡可以從這一比喻里面得出一條規律: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質量只能在某種程度上通過人群的數量得到彌補。有一個有思想頭腦的同伴就足夠了。但如果除了平庸之輩就再難尋覓他人,那么,把這些人湊足一定的數量倒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因為通過這些人的各自差異和相互補充,沿用獸角樂器的比喻,我們還是會有所收獲的。

同樣,由于人們內心的貧乏和空虛,當那些更加優秀的人們為了某些高貴的理想目標而組成一個團體時,最后幾乎無一例外都遭遇這樣的結果:在那龐大的人群當中,他們就像覆蓋一切、無孔不鉆的細菌,隨時準備著抓住任何能夠驅趕無聊的機會,總有那么一些人混進或者強行闖進這一團體。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團體要么遭到了破壞,要么就被篡改了本來面目,與組成這一團體的初衷背道而馳。

除此之外,人的群居生活可被視為人與人相互之間的精神取暖,這類似于人們在寒冷的天氣擁擠在一起以身體取暖。不過,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熱力的人是不需要與別人擁擠在一塊的。

孤獨為一個精神稟賦優異的人帶來雙重的好處:

第一,他可以與自己為伴;

第二,他用不著和別人在一起。

第二點彌足珍貴,尤其我們還記得社會交往所意味著的束縛、煩擾甚至危險,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

熱衷于與人交往其實是一種相當危險的傾向,因為我們與之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道德欠缺、智力呆滯或者反常。不喜交際其實就是不稀罕這些人。

一個人如果自身具備足夠的內涵,以致根本沒有與別人交往的需要,那確實是一大幸事;因為幾乎所有的痛苦都來自于與人交往,我們平靜的心境它對我們的幸福的重要性僅次于健康,會隨時因為與人交往而受到破壞。

沒有足夠的獨處生活,我們也就不可能獲得平靜的心境。犬儒學派哲學家放棄所擁有的財產、物品,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享受心境平和所帶來的喜悅。誰要是為了同樣的目的而放棄與人交往,那他也就做出了一個最明智的選擇。柏那登·德·圣比埃的話一語中的,并且說得很美妙:“節制與人交往會使我們心靈平靜。”

因此,誰要是在早年就能適應獨處,并且喜歡獨處,那他就不啻獲得了一個金礦。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這樣做。正如人們從一開始就受到匱乏的驅趕而聚集在一起,一旦解決了匱乏,無聊同樣會把人們驅趕到一塊。

如果沒有受到匱乏和無聊的驅趕,人們或許就會孤身獨處,雖然其中的原因只是每個人都自認為很重要,甚至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而獨自生活恰好適合如此評價自己的人;因為生活在擁擠、繁雜的世人當中,就會變得步履艱難,左右掣肘,心目中自己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就會被大打折扣。

在這種意義上說,獨處甚至是一種自然的、適合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它使每一個人都像亞當那樣重新享受原初的、與自己本性相符的幸福快樂。

但當然,亞當并沒有父親和母親。所以,從另一種意義上說,獨處對于人又是不自然的,起碼,當人來到這一世界時,他發現自己并不是孑然一身。他有父母、兄弟、姐妹,因此,他是群體當中的一員。據此,對獨處的熱愛并不是一種原初的傾向,而是在經歷經驗和考慮以后的產物;并且,對獨處的喜愛隨著我們精神能力的進展和與此同時歲數的增加而形成。

所以,一般而言,一個人對社會交往的渴望程度與他的年齡大小成反比。年幼的小孩獨自呆上一會兒的時間就會驚恐和痛苦地哭喊。要一個男孩單獨一人則是對他的嚴厲懲罰。青年人很容易就會湊在一塊,只有那些氣質高貴的青年人才會有時候試圖孤獨一人,但如果單獨呆上一天的時間,則仍然是困難的。但成年人卻可以輕而易舉做到這一點,他們已經可以獨處比較長的時間了;并且,年紀越大,他就越能夠獨處。最后,到達古稀之年的老者,對生活中的快感娛樂要么不再需要,要么已經完全淡漠,同輩的人都已一一逝去,對于這種老者來說,獨處正好適合他們的需要。

但就個人而言,孤獨、離群的傾向總是與一個人的精神價值直接相關。這種傾向并不純粹自然和直接地出自我們的需要,它只是我們的生活經驗和對此經驗進行思考以后的結果,它是我們對絕大多數人在道德和思想方面的悲慘、可憐的本質有所認識以后的產物。

我們所能碰到的最糟糕的情形莫過于發現在人們的身上,道德上的缺陷和智力方面的不足共同聯手作祟,那樣,各種令人極度不快的情形都會發生。我們與大部分人進行交往時都感到不愉快,甚至無法容忍,原因就在這里。

因此,雖然在這世界上不乏許許多多的糟糕東西,但最糟糕的莫過于聚會人群。

我們可以把社會人群比喻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時候懂得與火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會像傻瓜那樣太過靠近火堆;后者在灼傷自己以后,就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大聲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光鮮靚麗的人,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熬過了你想象不到的苦難,所以別羨慕別人生活過得好,那是因為別人吃的苦比你多,也別懊悔自己過得不幸福,是你自己當初的選擇。但是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你相信美好,美好才會到來。你甘愿縮在角落,就別怪陽光照不進來。

這個世界也許就是這樣的,你不優秀,別人看不起你。不管你多善良,多為別人考慮,總有人不懷好意地在背后說你虛情假意。總有心胸狹窄的人背后對你指手畫腳。我們在矛盾中生存,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我們誰都渴望著活成大家喜歡的模樣,也渴望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心自己懂,永遠不要想著去指望別人,是你的不會走,不是你的求也求不來,有那指望別人的精力,還不如想想自己的路該怎么走,有那指望別人的時間,還不如去尋找出一條屬于自己未來的路。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真正的感同身受,很多時候指望別人,反而換來的失望就是越大。很多時候,我們的心讓自己走在陽光大道上,可有時候我們的心又鉆進了死胡同,怎么也走不出來。經歷了人世間的苦難,品嘗了人情冷暖,也闖過了很多難關,才明白最難懂的,最復雜的,莫過于人心。

人的一生,只有你的心,才能夠左右你的生活,也只有你的心,才能夠決定你的失敗與成功。所以凡事想簡單點就好。人生的路,沒有那么好走,也沒那么難走,心沒那么苦累,也可以變愉悅。路是好走難走,心是苦累還是愉悅,關鍵在于你怎么走,怎么看。選擇跟愛的人一起走,路自然就變得平坦。因為路途有愛,坎坷無礙。選擇一顆樂觀的心去看事情,心情自然就輕松愉悅起來,因為樂觀可以讓人把沉重的包袱卸下。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并不是生活有多么地艱難,而是我們總是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人總是估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活在別人的眼里,就等于失去了自我。人終究要長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終究要自己走完,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當你陷入困境時,千萬不要對著別人哭訴,更不需要解釋和傾訴,因為懂你的人,就在你身邊,不懂你的人,講給他們聽也沒用,沒能懂你眼淚的人,也不需要解釋,只要讓自己對著世界微笑,只有微笑是最有力量的,讓愛你的人放心,讓恨你的人失落。我們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很多事情,你越是想抓牢,往往是離開你最快的,所以凡事不必在意。

人生在世,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永遠也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其實平淡而簡單的日子,才是幸福。每天面對生活中的瑣事,誰都會有抱怨的時候,可這就是生活,有得就有失,有利就有弊的生活,只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經營,你就會擁抱幸福。

丁俊貴

2024年3月3日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61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8評論 3 417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23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9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6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3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01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8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78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