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個網友在微博曬出了自己的經歷:
老板因為老婆生孩子宣布公司解散。
開始大家以為他是段子手,但翻開該網友的發帖紀錄后才發現這居然是真的。隨后,不少有類似經歷的網友紛紛現身說法。
看來公司要解散,理由什么的都不是問題。
這出喜劇(或者說鬧劇?)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當下職場人的辛酸。步入中年,個人的社會競爭力大不如前,承擔的責任卻越來越大,如果公司一旦解散,往后的生活何去何從?這是每一個職場人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本身也不難回答,雞湯文會告訴你相信自己,提升自己能力,去哪都是晴天。
然而,雞湯的本質只是講道理。在這個時代,道理懂得很多,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大有人在。因為道理很多時候是種理想情況,它忽略了成功所需的機遇、人脈、基礎等一系列復雜而又至關重要的因素。比如,我們總是會聽到比爾蓋茨輟學創業成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母親是IBM的董事,而正是她給比爾蓋茨促成了第一筆大生意;我們總是對巴菲特8歲就去參觀紐交所津津樂道,但實際情況是,當時是他當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而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王石的前老丈人是廣東省委副書記;任正非的岳父曾任四川省副省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無可非議,但在可以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盡量找個靠譜的工作。起碼,不會一言不合就宣布解散吧。
這些年,年年都是史上最難畢業季。而我們判斷的標準是單從數量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就業率。卻很少有人去分析就業的質量,尤其是二本、三本的高校。比如,有多少學生的就業崗位與專業相符?有多少學生就業后能穩定的享有該有的福利和待遇?這就是社會的遮羞布,大家心知肚明。
另一方面,社會的財富分層日益凸顯。當富二代、富三代也想去社會闖蕩歷練時,他們會很輕松的籌集創業資金,開個公司或辦個工廠都不是難事。但這部分人(當然不是所有)往往又缺乏風險抵御能力和創業應有的態度,于是,開公司跟開玩笑的性質差別不大。老一輩創業者一覺醒來感慨的是手底下還有很多吃飯的嘴,要為他們奔波。這種感悟在富二代、富三代的老板心中很難形成。當然,不僅是老板,員工也是一樣。大家追逐的是自由和獨立,缺乏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中小微企業的人員流動性很高,頻繁的跳槽或待業加劇了事業的危機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穩定的工作崗位彌足珍貴。
那么何為穩定?嚴格意義上說,這個社會不希望存在穩定的工作崗位。因為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和挑戰,而穩定往往意味著固步自封和不求進取。但小編腹誹的說句,想發展先要保證衣食無憂,退一步說最起碼要能保證溫飽吧?吃了上頓就得考慮下頓的工作又哪來的精力和激情去創新呢?基于此,小編建議大家還是隨大流的參加公考吧。
應景的是,一年一度的多省公務員聯考近日已經拉開序幕,加上地市縣的事業單位考試,體制內大門又一次向社會開放。“體制”這個熟悉又陌生,權威又呆板的詞語再一次進入了公眾視野。最近幾年,公考的熱度在下降,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報考人數在減少。每當這個時候很多“權威”媒體就會跳出來說,公考回歸理性,考生日趨理智。仿佛以前的公考不夠理性,考生不夠理智一樣。其實,考生數量的減少與其說是職業規劃的選擇,還不如說是公考難度的加大——因為大家對公考難度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所以在報考上趨于謹慎了。
考過公考的朋友肯定會有這種感覺,最近幾年的公考錄取分數在上漲,尤其表現在行測上。這不單單是試題難度的問題,而是公考已經進入了深度備考的階段。早些年,大家看個把月的書,背幾篇范文就能考取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請假備考、離職備考的人大有人在,甚至還有待業備考的。于是,你復習一個月,人家復習半年,最后的結果顯而易見。雖然每年都會有很多考生聲稱,誰誰誰裸考考上了公務員。但考上的這些人不是同學的朋友,就是朋友的同學,或者是三表姑家鄰居孩子的姐姐之類,鮮有當事人自己說的。客觀地講,這種小概率事件肯定有。但這樣的考生報考的崗位必然冷門,要么是偏僻的鄉鎮,要么是專業限制非常嚴格。而像每年的三不限崗位或者實權部門崗位,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說到這,不少朋友會拿許多文章和示例來指責小編的不是,認為這是提前養老和自我放棄的選擇。確實,小編也聽過很多類似言論,體制內不是工作環境惡劣,就是工作性質呆板,或者是工資水平低下,甚至是人心險惡、危機四伏。拋開這些言論的真實性,說個大家不常聽到的:體制內的工作相比于絕大多數私企要強上很多,除去國家規定的假期和福利一個不少外,如果個人不想在職務上有所追求,你甚至可以拍桌子跟領導吵架。在隱形權威日趨猖獗的當下,這是多么大的一項福利?
當然,上面這些理由或多或少略顯玩笑,我們在意更多的是很多體制內的人抱怨,如果離開體制自己就沒有競爭力了。其實,在公司里一樣,尤其是處于中間管理層的員工。這些人獲得的成績離不開當年的奮斗,但是奮斗以后由于工作性質以及生活安逸缺少了往昔的激情。守成,懶散是常態。這些人如果離開了特有的平臺,難道就會有社會競爭力嗎?“體制內”不是導致自己低能的借口,而是“體制內安逸的生活狀態以及個人的惰性”。寫到這,很多朋友可能會說,既然這樣你還說去體制內工作?這不是在讓我們提前過上養老的生活嗎?如果是雞湯文,沒得說,小編堅決擁護“活到老學到老”、“努力奮斗永不言敗”的言論。但是,雞湯也就喝的時候香,喝完了后該干啥還得干啥,有多少人是想過安逸的生活而又不能的呢?小編不是雞血男,在人生歷程中肯定不會奮斗不止、永不停歇。而小編在接受自己平凡的同時也相信很多朋友是與小編一樣的心態。既然如此,體制內的工作可以讓自己歇歇腳又何樂而不為呢?起碼你不用擔心領導老婆生孩子,明天像解散一個微信群一樣輕易地解散公司吧? 而且在體制內只要你想你就可以鍛煉提高自己某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