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生活中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場景:
某人說“我給你推薦一個看段子的APP,非常不錯…巴拉巴拉…”
你心里想: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看段子!
這樣的場景就能解釋為什么:明明我說得這么好,都感動了自己,卻沒有感動你!
沒有提問,不知道對方的需求是什么。不知道對方怎么想的,非常有可能,說得越多,錯得越多歐!
所以提問是溝通中最重要的技能!
提問,然后傾聽對方的想法,再來解釋說明問題,這才是溝通的正確打開方式!
提問有四種方式(從易到難):
一、開放式提問:答案沒有限定,豐富多彩;
你早飯吃了什么?(面、包子、豆漿……)
你喜歡什么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
開放式提問,一般從這四個方面下手:
1、是什么? ?比如:簡書是什么?
2、為什么? ? 比如:你為什么喜歡簡書?
3、做什么? ? 比如:簡書有什么用?
4、怎么樣? ? 比如:簡書怎么樣?好用嗎?
開放式提問有什么用呢?
1、收集信息,問需求:“你喜歡什么APP?”
2、拒絕之后尋找答案:”為什么這么說?”、“還有呢?”
結論:開放式提問能獲得比較真實的答案,但是答案多種多樣,我們得先預設對方的各種答案,以防沒有話接~
二、封閉式提問:答案在提問之中,多選一的問題。
你吃早飯了嗎?(吃了/沒吃)
你喜歡紅色還是藍色?(紅色/藍色)
封閉式提問最經典的故事,莫過于《兩個早餐店》:
話說兩個早餐店,地理位置、品種、口味、價格都沒有區別,可是左邊的早餐店比右邊的早餐店盈利額多50%,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兩個老板提問的方式不一樣!
客戶說:“來一碗面”
右邊店主會問“加不加雞蛋?”
客戶回答:加/不加
左邊店主則會問“要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
客戶回答:一個/兩個
這就是封閉式提問的作用:讓對方按照我們的思路去回答問題,不會跑題。
封閉式提問使用時要注意:
1、盡量不要用在聊天的開頭,不然就聊死了。
“你開車來的嗎?”
“對”
“你吃飯了嗎”
“吃了”
……
上面案例中,早餐店的老板,要是在客戶還沒說出要一碗面就問:要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
客戶會怎么想?他會覺得,老板你有點毛病吧,我不是來吃雞蛋的,我是來吃面的!
你看封閉式提問用在開頭,就是這么的不愉快~
2、用在對方不理我們的時候,打開話題
“美女,隨便看看”(對方不理)“想要看點什么呢?”(還是不理),這時候就可以封閉式提問了:“您是看外套還是連衣裙?我可以給你介紹下~”
“我剛才說了這么多,您都不說話,是都不滿意嗎?”
3.用在下結論(促成買單)的時候
“您是贊同A方案還是B方案?”
“您是明天上午還是下午有時間?”
結論:封閉式提問能獲得相對可控的答案,能牽制對方的思路,但是不利于獲得信息,容易把天聊死~
開放式和封閉式是日常溝通中的基礎,只要愿意提問,都是跨出“以對方為中心”的第一步。
接下來,要跟大家說說有技術含量的提問方式了:
三、反問式提問:面對對方的問題或者話語,不直接回應,而是拋回去問對方
“我們這還是談戀愛嗎?”,反問:“難道我們不是談戀愛嗎?”
“XX家的東西比你們好!”,反問:“您覺得XX家的產品哪里好?”
反問常用于兩種場景:
1、面對質疑/挑戰的時候,我們不好回答時,就可以反問。
就像上面的案例,客戶夸競爭對手的產品,我們可以反問客戶為什么,這樣能從客戶的回答中找到他的訴求,他是覺得競品便宜還是好看?或者曾經被我們傷害過?知道了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
即使目前的條件不能解決對方的問題,給他一個宣泄口,安靜的聽,真誠的道歉,同樣能舒緩客戶的不滿。
2、強調重點,一般反問就是回答
“難道我們不應該保護環境嗎?”,用在說服別人的時候,效果杠杠的!
結論:反問式提問用于面對質疑或者增強語氣,但是注意不要帶敵對或者挑戰的情緒,否則容易激怒對方。
四、引導式提問:引導你,靠近我!
怎么引導?
1、最簡單的引導式提問:關鍵詞引導
你覺得明年房價會漲多少?
這個提問里引導了什么?
沒錯,就是房價會漲,而且漲得還不少!
因為,在問題里,我的引導是“會漲”、“多少”。
如果只是引導房價會漲怎么問呢?
“你覺得明年房價會漲嗎?”
通過這個案例,各位看出來了嗎?你怎么提問,對方就會怎么想,所以,提問掌控思想啊!
想要引導對方,就把關鍵詞融入問題里!
練習:想引導別人說衣服好看,怎么提問?
參考答案:我這件衣服好看吧?
2、升級的引導式提問:關聯式引導
你喜歡生活在北京還是上海?報紙上說北京很安全啊。
這種引導方式,是關聯其他信息,給對方心理暗示。像上面的案例,報紙說了北京很安全并沒有說上海不安全,其實兩者完全一樣,但給了心理暗示,聽眾往往理解為北京更安全。
想要引導對方,就把關聯信息(對比或者贊同的信息)融入問題里!
練習:想要對方給A產品好評,怎么提問?
參考答案:你覺得A產品怎么樣?聽很多人都說不錯。
你覺得A產品還是B產品好?好像A包裝精致些啊。
3、骨灰級的引導式提問:三連環提問
設下三個問題,讓對方說“是的”、“是的”、“是的”,經過多次肯定型心理暗示疊加后,讓對方對我們的產品或者我們這個人,產生好感。
引導式提問中有個經典故事:
話說有個銷售要賣發動機,客戶拒絕了,因為發動機運行時太熱了!于是...
銷售:您說的是對的,發動機太熱了,誰都不愿意買。您要的發動機的熱度,不能超過有關標準,是嗎?
客戶:是
銷售:電器制造公司的規定是:發動機可比室內溫度高出20度,是嗎?
客戶:是
銷售::那么你的廠房有多熱呢?
客戶:大概30度
銷售:30+20=50度,把手放在50度的發動機上,一定很燙手吧?
客戶:是
銷售:那么,不把手放在發動機上,行嗎?
客戶:喔,你說得不錯!
在這個案例中,銷售穿插問了三個讓對方回答“是的”的問題,客戶在慣性思維下,就會說出最后的“不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么運用呢?
我們需要逆推出結果的三個論點,或者層層逆推出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一)逆推三個論點:
為什么運動?
答:
1、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2、可以塑造身體線條,穿衣好看
3、可以獲得健康向上的朋友
針對以上三點,每點轉換為一個引導式提問:
1、您想不想要健康的體魄?
2、一看您穿衣這么有品位,是不是對身體線條有很高的要求,這樣才能HOLD住各種好看的衣服
3、有一群健康向上的朋友圈,應該很幸福吧?
三個問題問完,就可以促成了:“運動都能幫您實現這些歐,快點加入吧!”
(二)逆推出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為什么運動?
答: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為什么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答:因為體質好,才能少生病
為什么都想少生病?
答:因為人人都想舒服、自在
接下來,請逆向,把所有的“答”轉換為引導式提問:
人人都想舒服、自在!→ ?您是不是希望舒服、自在的過每一天?
體質好,才能少生病 ? → ?如果生病了肯定不舒服,自在吧?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 → ?運動應該是增強體質,少生病最好的方法,對吧?
練習:“答應做我女朋友吧!”設置三連環引導式提問~
參考答案:
(一)逆推三個論點:
“你想要的男盆友應該要很喜歡你,對吧?”
“你的男盆友應該要對未來的生活有保障,不能讓你過苦日子,對吧?"
“我知道你最在乎人品,所以你的男盆友一定要靠譜,對吧?”
“我喜歡你,很喜歡很喜歡,只愿意對你一個人好;我對未來有打算,下半年就買房,只寫你的名字,不會讓你過苦日子;我的人品你知道的,額頭上就是兩個大字——靠譜!所以,我是最適合做你男盆友的人,對吧?”
(二)逆推出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我覺得最好的男盆友是在你生病的時候,不是說一句多喝水,而是飛過去照顧你,你覺得呢?”
“這樣溫柔體貼會疼人的男盆友,才是你這樣女神的標配,是吧?”
“上次你肚子痛,我幫你打水、泡紅糖水、買暖寶寶,是不是很溫柔體貼?”
總結:引導式提問就是設下多個提問,讓對方按照我們的思路,掉進我們的答案里~可以用關鍵字、關鍵信息、逆推論點的方法設置~這是提問中最難的,需要大量的訓練~
總而言之
開放式:開放開放,打開話題,放肆聊~
封閉式:封閉封閉,答案封著,你閉著眼睛選吧~
反問式:反問反問,反過來問問你咯~
引導式:引導引導,牽著你的手,往我這走~
四種提問方式,各有用處,能夠熟練運用,就能提大幅度提高溝通質量!
所以,每次想表達前,先等一等,提個問再說!
當然,提問最重要的關鍵點是:你在乎他嗎?
只有你在乎對方,你才會問他的想法和意見,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別人身上!
所以,提問的本質,是:在乎!
想看到下一篇,被拒絕了怎么辦嗎?那就關注、喜歡、打賞吧,哈哈~~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