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們一起探索孩子未來的第13篇文章
孩子磨蹭可以說是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之一,而且是排在最前面的問題。早起磨蹭,吃飯磨蹭,做作業磨蹭,睡覺磨蹭。幾乎每個小孩都有各種各樣的磨蹭行為。
“快點!馬上要遲到了,你還磨蹭著沒出門呢!”
“快點起床……”
“快點寫作業……”
“快點睡覺……”
這樣的催促可以說是很多家長的日常寫照。
家長已經急的不行,孩子還是一副淡定的樣子,悠哉悠哉的干著自己的事情。讓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為什么對于家長的催促,孩子越來越免疫,幾乎沒有什么用呢?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催促的內容太過籠統,“快點”并不是一個準確的詞,什么是快?小孩沒有正確的概念,而我們還沒有讓孩子學會分辨什么是“快點”,什么是“趕快”,什么是“不著急”。所以你用的詞匯對于孩子來說,沒有概念。
比如你要出門,孩子在玩玩具,你催促孩子快點,馬上要出門了。你本意是希望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去換好鞋子。但是沒有明確說出來,孩子根本就沒有考慮自己出門之前要做什么。覺得只要你喊我,我就走,不就可以了么?這樣,你的催促對他是無效的。
再比如孩子在看電視,你對他說“過一會”就關掉。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一會”是多長時間?我們成年人如果沉浸在電視劇,或者打游戲的時候,都不會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一會”功夫一個小時就過去了。孩子也是一樣,你說的是“一會”關電視,但是怎么我還沒回過味來呢,你的“一會”就到了?這個時候孩子不止是磨蹭,還可能跟你產生對抗。
這是很多磨蹭產生的原因,因為家長想要的和孩子理解的不在一個點上。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有兩點建議。
1:把籠統的催促改成可執行的具體步驟
比如出門催促孩子,不要用“快點,我們馬上要出門。”而是明確的可執行的步驟。
在葡萄小時候經常會有這個問題。現在我們會跟她說,一會要出門,所以現在請你把玩具收到玩具框里,然后挑一雙出門要穿的鞋子穿上。
這種時候因為步驟明確,她會很快就把玩具收好,并穿上衣服。然后變成她來催我們了:“我都準備好了,你們怎么還不出門。”
2:把籠統的時間變成實際看的見的時間。
動畫片對小孩子是一個大殺器,在控制孩子看電視的事情上很容易失控。孩子在看電視時,一旦你說現在不能看了要關電視,就會變成一場大戰。就算他答應你再看一會就關電視,但是這個“一會”真的不好控制。如果沒到他認為的點,可能就是一頓哭鬧。
其實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時間節點,我們最常用的辦法是跟葡萄約定好看幾集。經過一頓討價還價確定集數,比如約定了看三集小豬佩奇,只要她看完這三集,會主動去關電視。
還有一些其他時間節點,比如后來她對數字有概念了,我們會跟他約定看20分鐘,然后我用手機設置一個20分鐘的鬧鐘,讓她看一下屏幕里跳出來的20分鐘后鬧鐘響。這樣,等到鬧鐘一響,她會主動去關電視。
與孩子約定,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比如出去旅行,第二天要趕9點鐘飛機的話,由于南京機場比較遠,可能要5點多就起床收拾東西,這時候作為一個小孩子是很難起床的。但是每次碰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在前一天與葡萄約定好,告訴她因為第二天要趕飛機,所以可能會天還黑著就起床。約定好了之后,第二天一早,只要我們喊葡萄起床,她會很快的清醒并配合我們穿衣服起床洗漱吃飯。
教育孩子需要很有耐心 ,也很費心思,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各位家長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