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已經馬上奔三了,是這個社會所稱呼的“大齡剩女”,也是各種營銷號里所說的,到了被婚姻市場所拋棄的年齡。
其實說不慌,也有點慌。但慌的程度也不至于饑不擇食。
我知道我自己如果不心生喜歡,是不會輕易走進婚姻殿堂的。
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有很多親戚攪進來,有熟悉的,也有我連稱呼都不知道的。
在還沒有進入相親階段前,我給長輩的印象應該是個尊敬長輩的乖乖女吧,因為村里民風淳樸,長輩和藹值得讓我非常禮貌的和他們打招呼。
但相親后我的名聲一壞再壞,高傲,眼高手低,沒禮貌,不懂事……
這是她們每次勸我答應那些男生沒勸導成功后對我的一些用語。
我不是很擅長吵架,但也不會掩飾自己的臉色。但這種不會圓滑的應付人的性格,終究會讓彼此的臉面分外難看。
年假期間,我出去和閨蜜玩了幾天回家,就迎來了一次相親,是沒有絲毫預兆的,那親戚帶著男生來的時候,我還穿著睡衣在院子里溜達,出其不意的來客,讓我爸媽手忙腳亂。
我媽小心嘀咕的和我說明了情況,我回了一句:“一點禮貌都沒有,都不提前打一聲招呼。”
我媽也覺得突然的到來確實讓人沒準備,但又礙于親戚顏面,讓我去換衣服和男生出去聊一聊。
我心里想著他們都沒禮貌來,我干嘛還要有禮相待,再加上我出去玩了幾天,今天是準備待在家里休息的,就不想去換。
但此時家里又迎來了一些熱心觀眾,她們就開始和我親絡,我終究拗不過,換了衣服,換了鞋,被大家簇擁的推上了那個男生的車。
我想起電視劇里,那些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推進轎子里的,蓋頭下噙著眼淚的女孩們。在某一時刻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與她們隔得那么近。
把我推上車的每個人都很開心,唯獨只有我心不甘情不愿,但大家也沒有看我臉上的表情,只道女孩子難為情。
我終究沒有那種只要我不開心,大家都別想開心的豁達,礙于大家的顏面和男生出去,其實鬧了這么一場,我根本沒心情了解眼前的男生。
我也明白他的難處,大致說明我有被勉強的成分在,或許我拒絕的太過含蓄,他說出了對我很滿意類似的話,我便硬剛了一句:我不滿意。
他載我回了家,進我家門要走10來米的路,村里路過的人都涌上來了,他下車逢人就發煙,我下車,一臉木訥,這場景真tm的像回娘家探親。
那些村里阿姨嬸嬸都喊著說要吃我喜糖了,這個時候,我連這男生叫啥都不知道。
飯桌上,那個平時說不上什么話的親戚,對我說話有了長輩的語氣。
“你要懂事!你爸媽年紀也大了”
“我們都是為你好”
“你年紀也不小了,不要這么挑”
他說的話,我一句沒應。
那男生也一句話也沒說。
他們這一堆人,沒人了解我們的想法,他們的目的性很簡單:想要我快點嫁人,想讓男生快點娶老婆。
他們并不在乎促成婚姻的主人公的意愿,并不在乎這是不是一樁成功的婚姻。
我其實很想做做表面功夫,應付一下,后面就不再聯系了。但那親戚著實有點太把自己當回事。我只是待在房間里,不想再去聽他和父母的討論。
但他突然就嚷起來了:“你不要躲著我們了,我們走好了,你快從房間里出來。”
我從房間里走了出來,他看著我鐵青著臉說:“不來了,不來了,走了。”
我心里討厭透了這個人,但我一句話都沒有吼出來,我想了下:為什么九年義務教育,不教我罵人呢?
我時常檢討自己,我就是因為不會罵人,才讓仇者快,自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