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作者簡介 · · · · · ·
摘自豆瓣:
錢德勒(1888-1959),美國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
錢德勒以菲利普·馬洛為主人翁的偵探系列作品,半世紀以來早已突破一般類型小說的局限,躋身經典文學的殿堂。
錢德勒共創作了七部長篇小說和20部左右的短篇。他被譽為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靈魂,代表著硬漢派書寫哲學的最高水平。他是美國推理家協會(MWA)票選150年偵探小說創作史上最優秀作家的第一名,他塑造的偵探菲利普·馬洛被評為最有魅力的男人。在四十年代好萊塢男演員以能扮演菲利普·馬洛為榮,其中以亨弗萊·鮑嘉扮演的馬洛最為成功。
錢德勒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他為好萊塢締造了激動人心的“黑色電影”。他與比利·懷爾德合作的《雙重賠償》被稱為黑色電影的教科書。自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說6次被搬上銀幕,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都只能給他當助手,與他合作過的大牌導演有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羅伯特·艾特曼等。似乎至今沒有一個作家享有好萊塢如此的厚愛。
愛我及烏?源自對村上春樹的喜歡,今日讀完了他極力推薦,對他影響非常之大,讀過“12遍”的《漫長的告別》。有接著再讀一遍的強烈沖動。因為里面優雅的文字,“卓絕”的比喻,總是入木三分,不覺莞爾。
讀了錢德勒的書,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村上的書很多是模仿他喜愛的作家的行文思路。在文風上,日本人寫作的風格會更細膩、謙和、婉轉一些。而老美的作品更是好萊塢電影里面的大場面,氣勢宏偉壯麗,充滿了美式幽默、優雅、紳士。
01
馬洛作為一個孤獨、正直、愛憎分明的硬漢的印象,貫穿整個故事的始終。
一次偶然中,馬洛遇到了醉漢特里。
或許是因為他的教養,從容讓馬洛對這個人心存好感。
以至于后來,當他“畏罪潛逃”以后,還不惜一切代價,弄清他的結局。
即使在特里的妻子被發現謀殺以后,特里為了躲避風頭,逃到想墨西哥,最后卻愚弄了他。
當然,最后發現,這只是他在替他的前妻埋單。他本身沒有錯,只是替別人頂了包。
卻讓大家皆大歡喜。
為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硬漢馬洛,絲毫不放棄努力。
他在一個酗酒的作家的妻子身上,發現了怎么也令他疑惑之處。
當作家被她的妻子槍殺以后,他終于揭穿了謎底——雖然只是猜測,但這就是事實,缺乏證據的事實。
原來,這一切都是作家的妻子干的。
作家的妻子戰前是特里的妻子,他們非常相愛。可以說她愛他非常之深。由于戰爭原因。他們分散多年。戰后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發現令他朝思暮想的那個人,竟然娶了一個蕩婦,而這個蕩婦竟然也和自己的作家丈夫有染。
終于在一次對她丈夫的外遇跟蹤中,她槍殺了情敵。他丈夫在醉酒的情況下,又將其腦袋打的稀巴爛。也因此,她總是懷疑她的丈夫會意識到這個問題。一直防著他。而作家因為心里有秘密,經常酗酒買醉。
后來,在傭人不上班的一個周四,趁著他醉酒,她槍殺了他,并且偽造了他自身的場景。在這一切都沒有眉目的情況下,馬洛的一番話,讓整個故事水落石出。她最終再也掩飾不下去,幾天后寫下了遺書后,自殺。
馬洛說,從一開始,他就能感覺到,她是不正常的,感情總是飄忽不定,她心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后一個人,出現在馬洛的辦公室里。衣冠楚楚,抽著氣味濃烈的香煙。很高很瘦,非常優雅,留著漂亮的黑色小胡子,一身正裝,帶著綠色太陽鏡。他抽煙,吞云吐霧,“這家伙太他媽優雅了,優雅得開始讓我生氣了”。
這絲毫逃不過這位私家偵探的銳利的眼睛。他就是特里!
特里介紹了他的自殺,偽造現場,迷惑律師,后來經常整容,變成了一個墨西哥人。
“告發一個女人總是很艱難的,哪怕你從不把她放在心上。”
因為他知道這一切,所以選擇了自己承擔。
“你現在已經不是你了。你早就死了。你穿高級時裝,抹高級香水,優雅得像個五十塊一次的妓女。”
“只是演戲而已。”他近乎絕望地說。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聽著他遠去的腳步聲,馬洛希望他能停下,回來說服他改變想法,但是他沒有。
這是一個傷心的故事結局。
相信馬洛的內心也是凄楚、崩潰的。
他走了。
絲毫沒有改觀。
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02
他是一個孤獨的靈魂,
“獨來獨往,沒有結過婚,人近中年,不富有。”
卻讓很多女人喜歡他。
后記:
由于最近讀村上的書比較多,大腦似乎已經很熟悉他的文風。對于新的文風,因此比較排斥。需要讓大腦有個由陌生,熟識,到喜歡,甚至愛上雷蒙德·錢德勒的過程。好在還不算太慢。
文章對話比較多,一走神,容易接不上。然后再重讀。
如此幾次三番,實在浪費了一些時間。當我終于喜歡上了故事本身,卻發現書已讀了大半。實在可惜!
(PS:寫的很亂,讓您受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