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行為本身就是目的,至于它的結果怎樣,那是次要的事。這一點,很像人生,死亡是結果,生命是過程,可是并不能說人每天的活著,就是為了死去。“
活著”就是目的,“活得更好”也是目的,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這本書里的所有內容,無一不是為了讓眾生活得更好。
善的行為也一樣,它的過程重于它的結果。當我們不能改變某些結果時,我們就首先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因為這態度是一種精神的體現。
時下,追求美好前途、功名利祿和安樂享受,仿佛是默認的法則,不好此道者往往被認為是胸無大志。?
但是,這些很多人用了一輩子來追求的東西,往往很快就消逝了,連同它們帶來的“快樂”,也是轉瞬即逝的,就像炎陽下的露珠,很快就被蒸發了。
所有人,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走向死亡。唯一相同的是,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終。好多人追求的前途,其實是虛幻無常的,不是真正的前途。當我們明白,每個人最終的“前途”其實是那個骨灰盒時,你也許就不再去追求一些其他的“前途”了。
這時候你應該追求的是,如何在接近骨灰盒之前,讓你的人生發揮最大的價值。這個最大的價值就是奉獻。我們永遠要追問:我對這個世界奉獻了什么?面對死亡時的這種追問,是能夠讓我們超脫物欲束縛而活得相對有意義的方法之一。
為這個世界奉獻了思想的人,是思想家;奉獻了慈善事業的人,是偉大的慈善家;奉獻了一種人格力量和智慧的人,就是圣者;奉獻了好的文學作品的人,就是偉大的文學家。
事物本身沒有永恒不變的意義,那所謂的“意義”往往是通過它所產生的價值來體現的,就像紙幣、食物,甚至愛情。
在人們意識到紙幣可以交換到更多的東西之前,它不過是一張紙,跟其他紙沒有很多區別,所以嬰兒拿到紙幣的時候,也許會非常高興地把它撕爛;當你不貪戀三文魚的美味,就會把它的快樂回游當成一種藝術行為來欣賞;如果你不知道愛情能讓人幸福快樂,也不需要別人來溫暖你孤獨的心靈與臂彎,你就不需要追求一個美麗的女人。
? 同樣道理,一噸銅可以做許多物件,當我們用它來做尿壺時,它便是尿壺,只能用來盛尿,壺中臭氣熏天,讓人屏息皺眉;當我們用銅鑄佛像時,它便成了佛像,得到萬人敬仰,甚至價值連城。
我們每個人都是銅,我們能成為啥物件,其實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作家雪漠: xuemockh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