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養育風格
我的童年時光,也就是小學時期,一直在鄉下的爺爺奶奶身邊度過,升初中之后才搬到父母工作的鎮上一起生活。突然意識到我的記憶仿佛就是從初中才開始,對于小學時期幾乎是一片混沌,難道是我潛意識里對沒有在父母身邊的日子有著無比的抗拒?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一直都在出差,天南地北的跑,和家人一起的時間并不多。即使出差回來了,也是跟同事打麻將,一打就是一整天或者一整夜。后來有了相機,有一次他帶回家一本相冊,里面都是他出差的時候和朋友和客戶一起拍的照片。照片里的父親年輕帥氣,加上又走過這么多地方,我自然是非常的崇拜。我記得他出差回來給我買的禮物是清代女孩子的頭箍,好多珠片點綴,即使不適合日常戴出去,我也會經常在家里戴著。然而父親和我相處的時光并不多,我只記得他忙于工作,接納我嗎?不知道,只記得他說話都是一板一眼的。母親跟父親是高中同學,據說在那個年代還是自由戀愛結婚的。母親吃苦耐勞,能干,把我和弟弟拉扯大,尤其是在父親那么多出差的日子里,一邊上班,一邊照顧著我們的所有。
從小到大我不記得他們有對我身體懲罰,或許更多的是在物質上努力的工作想多賺錢給我們提供最好的。但是由于最關鍵的童年時期和父母并沒有那么多的相處,我感覺不到和他們的情感聯結,至今我都還記得每年暑假才能和他們一起生活的剛開始幾天都會很不習慣。
然而弟弟出生后一直在父母身邊,所以我的心里還是會有失落的,會覺得父母偏心。弟弟小時候是個混世魔王的樣子非常霸道,當母親每次滿足他的要求,我都會特別不喜歡不高興,于是倔脾氣就來了。但是由于我比弟弟大了10歲,所以當我有時間的時候,幫助照顧弟弟成了理所當然的任務,而我也是非常的不情愿。
這樣的狀況對今天的我,自然是起了很大的影響。即使現在我有意識的增加情感的交流,但大多數的時候還是感覺心里空空的,下意識的不習慣關注別人的感受。還有一個狀態是,越是人多熱鬧的環境,我越不舒服越不自然越不開心,好像是我故意要這樣想的一樣,我會覺得自己不配和其他人一樣快樂。
我的決定是,就這樣吧。后來考大學的時候,我也沒什么想法,即便是錄取了離家好遠的武漢,去就去吧。
父母的個性
父親,嚴肅,正直,強勢
母親,勤勞,善良,能干
他們的個性同時影響到我,我幾乎繼承了父親所有的特點,加上我做事又麻利,工作上反而很有幫助。
父母關系的影響
父親在家里有決定權,母親通常都是接受,所以是典型的一方主導一方順從。我會特別為母親叫屈,比如憑什么要照顧喝的很醉的父親。打從心里我都希望自己能有主動權,所以同事和領導會看到我的高效率。
但同時由于缺少情感維系,我就很容易變的只看結果不近人情,比如會痛罵同事工作不到位、開會的時候只看大家沒有做到的方面,習慣性的把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來要求同事,所以人際關系上曾經很緊張。那段時光對于我,是非常痛苦的。發現這么多年自己一直堅持的東西,被否定被抨擊甚至被同事出賣,從那時候起,我就一直在到處找資料學習,調整自己。
意識到自己不好很崩潰,要去接受自己不好更沮喪,還要改變自己簡直是過不去的坎。尤其是對我這個死不認錯的倔脾氣。我不敢相信,我做到了。
我從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堅持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