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50歲,似乎有點不愿意過生日了,但是還是希望生日這一天能夠紀念一下,不管以任何一種方式,都還是想要過平常不一樣一些。
雖然,昨天感冒難受了一天,但中午一家人還是出外下了館子,老公請客,算是過了一個生日,心里也挺滿足的。
今天生日手帳
我覺得50多歲,是一個挺尷尬的階段,說老不老,正走在老的路上,既不想接受自己老了,又不得不面對已不再年輕的事實。
看到一篇文章《刷快手與看莎士比亞有什么區別》說:“大眾化是潮水的方向,文化的參與者是大眾,大眾化是互聯網技術的價值觀”。
仔細想,說的是實話,經濟繁榮后,技術為老板姓追求娛樂提供了渠道,這是社會的進步。
文章中還說:“未來,分享的不是知識,是情感交流”。
上了年紀的人,特別是精致的知識分子,對大眾化有一種看不慣,實際上抵觸的背后,是失去了優越感和話語權。
50多歲的尷尬,在于面對時代的大潮的茫然無措。
這種無措是無法向年紀更大的人一樣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公然拒絕,“我不玩",“我為什么要玩”,“我就是不會”。
去年的生日手帳
也無法像年強人一樣,快速接受互聯網的一切,一種又抵觸又好奇的無措。
所以,要想不尷尬,只有把自己的前半生歸零。重新開始,帶著好奇心,去探索一切未知,包括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