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阿開
1、姑蘇城外寒山寺
早上起來,見窗外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想來今天已是大年初七,寒山寺的游人該不會太多了吧,于是早飯后便和先生一起直奔寒山寺而去。
記憶中的寒山寺離我好遠好遠,不僅僅是年代上的跨度,在距離上也要舟車勞頓。如今身處蘇州,離寒山寺近在咫尺,心理上拉近了許多。和先生在公交車站點寒山寺南下了車,發(fā)現(xiàn)此時的大型觀光車開始明顯增多,游人也相應地多了起來。跟著人流,便來到了寒山寺門口。
寒山寺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為“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chuàng)建了寒山寺。
據(jù)史上記載,寒山寺曾先后5次遭到火毀,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代光緒年間。天下名寺繁多,但如寒山寺般具有文化底蘊的卻也并不多見。寺內(nèi)有珍貴的古建筑,也有文人墨客的古詩詞碑文。
自從張繼的《楓橋夜泊》名聲鵲起之后,寒山寺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刻石刻碑的地方,其中就有文徵明、唐寅等等。此外,寒山寺的大鐘、大碑更是入選“吉尼斯”名錄,吸引眾人慕名而來。
寒山寺的游覽路線主要包括江村橋、山門、楓江樓、霜鐘樓、大雄寶殿、普明寶塔、方丈室、鐘樓、藏經(jīng)樓和寒拾殿等等,其中寒拾殿別具特色,為此在內(nèi)駐足許久。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立于殿中,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后來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據(jù)說,寒山寺求家庭和睦和求姻緣最為靈驗,因為和合二仙是主管婚姻的神仙。
寒山與拾得皆喜吟詩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詩集》存世,詩風樸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jīng)卷”之說?!逗绞暗萌棠透琛犯鼮樾?,現(xiàn)摘錄部分內(nèi)容如下: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干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轉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干,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常人若悟得《忍耐歌》之一二,則世間再無煩惱可言,若有慧根,悟得了長生之理,也就跳出了三界,不再輪回,遨游于日月星辰之間。
2、夜半鐘聲到客船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能寫出《楓橋夜泊》,那個在夜半敲響的鐘聲自是功不可沒。出了大雄寶殿,左首為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首即為鐘樓,鐘樓是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傳說張繼詩中的鐘就是懸于這里。
目前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鐘”為仿唐式的古銅鐘,總重量為108噸,鐘高8.588米,鐘底裙邊最大直徑5.188米,鐘面主體銘文《大乘妙法蓮華經(jīng)》共69800字,鐘面上總共有銘文70094個字。大鐘裙邊上鑄有九幅精美的飛天圖及六銑口裙邊。這口鐘是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鑄的,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引自百度)
每年除夕之夜,游人云集寒山寺,來聆聽鐘樓中發(fā)出的一百零八響鐘聲,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之所以敲鐘108下有兩個原因,一是除舊迎新,二為消除煩惱(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據(jù)說,張繼之所以夜泊楓橋,也是想聽聽寒山寺的鐘聲,以此排解心中的煩惱。
那年,張繼去長安赴考,無奈落第,在返程途中,特意來到寒山寺,希望通過聆聽鐘聲來排解心中煩憂。于是,在一個月落、烏啼、寒霜滿天的夜晚,詩人孤身一人夜泊于楓橋,愁緒滿懷、難以成眠。
就在此時,傳來了寒山寺低沉、悠揚的鐘聲,于是張繼有感而發(fā)、一揮而就千古名詩《楓橋夜泊》??磥?,寒山寺的鐘聲的確靈驗的很,張繼因為此詩名垂千古。
《楓橋夜泊》流傳了1000多年,但是關于“夜半鐘聲”的問題在歷史上卻曾一度眾說紛紜。北宋歐陽修認為三更時分并不是撞鐘的時辰,此乃張繼的杜撰。
后來南宋的范成大經(jīng)多方考證,證實了唐代吳中地區(qū)的寺廟確實存在半夜鳴鐘的習俗,謂之“定夜鐘”。如白居易詩:“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自此,這場爭論才逐漸平息。
3、江楓漁火對愁眠
游了寒山寺,聽了鐘聲,該去尋找夜泊之處了?!稐鳂蛞共础纺暧字畷r便已熟記于心,老師的講解亦是美輪美奐、合情合理。一夜寒霜過后,運河兩岸的楓樹定是紅得耀眼。夜半之時,一艘渡船在悠揚的鐘聲伴隨之下,緩緩地??吭跅鳂虬哆?。不曾想這個美妙的意境竟被一名講解員擊破了。
在楓橋景區(qū)走走停停中,偶爾聽聞一講解員如是說:古運河兩岸從無楓樹,詩中的“江楓”指的是江村橋和楓橋。江村橋和楓橋相隔百余米,同跨古運河,兩兩相望,對愁而眠。孰是孰非,不得其所。
從聽鐘橋上下來,見一銅像端坐其旁,乃張繼也。據(jù)考證,張繼乃一進士,平生作詩并不多,但這首楓橋夜泊卻流傳千古。故而,有人稱張繼真乃金手指也,僅憑一首詩就千古留名。
于是,后人把張繼的手指摸得锃亮,目的無非是想通過摸摸張繼的手指,也能寫出洋洋灑灑的文字??尚Φ氖呛芏噘€徒竟也爭先恐后、蜂擁而上,想通過觸摸金手指,能讓自己賭運亨通。不知孤獨地坐在橋旁的張繼此時作何感想,是否又要作詩一首呢。
沿著古運河走走停停,此時,兩岸的梅樹早已迫不及待地開滿了一樹一樹的花朵,運河中游船載著游人,來來回回。在楓橋景區(qū),滿耳都是《楓橋夜泊》,以及不時傳來的鐘聲。
和先生打趣到:這個鐘聲半夜敲響才最為應景,平日里總是這么敲著,當真壞了心境。先生更是搞笑,說道:“寒山寺不能白天來,應該夜游?!蔽艺f:好極了!咱倆找一個秋天的夜晚,與張繼的銅像相向而坐,聆聽夜半鐘聲敲響之時,回頭無意一瞥,見一艘渡船正緩緩地悄然而至。眼看著梅花、游船,想象著夜游寒山寺的情景,二人相視而笑。
曾經(jīng)迷戀于做旅游攻略,但凡準備去一個地方,通常要提前好久做攻略,往往是人還未動,那個想要去的地方卻已神游多次。于是,一經(jīng)到了目的地,往往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缺少了原本的興奮與驚喜。
因為沒做功課,結果走的蒙頭轉向、看的云里霧里,寒山寺很多深層次的內(nèi)涵都沒有領悟到,只是走馬觀花而已,不過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地方不用做攻略,但是,有些地方,必須要好好做攻略,尤其是文化底蘊濃厚的地方,比如寒山寺。
寒山寺,一定還會再去的,相信下次重游會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