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與關聯,是操作系統的基本核心,隨之產生的是價值觀與方法論。價值觀決定你的選擇,而方法論告訴你應該怎么做。
在你不知道“成長率”這個概念之前,你的世界是一個樣子,在你知道“成長率”之后,你的世界是另外一個樣子,是這個世界改變了嗎?沒有啊!它還是那樣。是你的操作系統變了(比之前多了一個清晰、必要、準確的概念),于是,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樣了。
花時間去焦慮本身并不解決問題,不如去尋找解決方案,而后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之上,而不是僅僅看著問題發愁,有句話說得好:有時間難受,還不如做點事兒呢。
那些雞湯厭惡者,不僅不知道自己概念混亂——事實上,這就叫腦子亂,因為操作系統的核心是亂套的——更不知道自己犯下的邏輯錯誤究竟是什么。他們整天說“這個沒用”、“那個沒用”,卻完全無法回應這樣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隨便就能問出的簡單問題:那你說說有用的究竟是什么?他們當然啞口無言,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想過這個問題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唉,他們根本不懂這么個概念:建設性意見。
在所謂“生意”這件事兒上:成長率>成長>賺錢>謀生。然后,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構建我們的方法論,于是,我們想到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路徑,起碼有兩個:1,自己做出一個有長期成長(或長期成長率)的公司。2,用自己的錢投資那些已經證明自己有長期成長(或長期成長率)的公司。
而第二條路徑又分為兩個層次:
1,在那些有長期成長(或者長期成長率)的公司股票尚未公開流通之時投資(比如天使投資、風險投資、PE等等就在做這樣的事情),為此所謂的“一級市場”。
2,在那些有長期成長(或者長期成長率)的公司股票公開流通之后投資,為此所謂的“二級市場”。對普通人來說,這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那如果你是個初入職場的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投資,那怎么辦?在你的個人成長上,如何做到真正有成長率?并且保持成長率?甚至逐步抬高成長率?請允許我再給你一個“沉重的打擊”:我們早就講過!多維競爭力。還記得嗎?
于是,方法論就明確得一塌糊涂:1,學習學習再學習。2,學習更多技能。3,長期持續。
學習本身是需要先去學好的;學會了學習,再去學習就更有效率。學習更多的技能,讓自己在多個維度上具備競爭力,那么就更容易在所謂的“競爭”中勝出。然而最為關鍵的,是行動。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沒有長期持續地做,絕大多數人的真正問題是,無論是否已經理解,反正是遲遲并沒有開始做,連開始都沒有,又何談長期、持續呢?為什么“堅決”不去做呢?無非是兩個原因的結果:1,怕自己做不好;或者2,沒見過身邊的人真的做到。
做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接著做下去,就只能做得越來越好。萬事俱備,只欠思考與行動。
今日得到:
1,說到和做到之間是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