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年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少年天子》,至今記憶猶新。該劇根據凌力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清朝第一個入關皇帝順治悲情而短暫的一生。
里面的演員都是實力派,制作也非常精良,堪稱良心之作。順治皇帝福臨是由初出茅廬的鄧超扮演,他的摯愛董鄂妃是由霍思燕扮演,孝莊太后則是由老戲骨潘虹扮演。
關于順治皇帝,后世人最為津津樂道的總是他與董鄂妃的愛情故事,這也幾乎是影視劇中最喜渲染的主題。但在這部劇中,最觸動我的卻不是他們凄美的愛情,而是順治與他的母親孝莊太后之間的情感沖突。
在劇集快要接近尾聲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情節:孝莊太后前往福臨的寢殿索要答案,那時他已完成了剃度儀式。當得知福臨依舊不肯回心轉意,決意出家為僧時,這位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太后終于爆發了,怒不可遏。而對面的兒子,清簡如素,面色平靜。
當孝莊太后知道已無任何挽回的余地時,怒嘆跟福臨簡直無話可說。
“您覺得無話可說了,我也覺得無話可說了,既然這樣,彼此還是不要再說了吧。”福臨轉動著手中的佛珠,微笑著說出這句話。
“好吧,咱們不再說話了”孝莊太后說完這句話之后便疲憊地離去……
當年看到這里,很是不解。明明彼此是世界上最最親的人,為何要將僅剩的那一絲期待生生割斷?而今再回望,竟是深深的懂得。
我雖貴為天子,卻總也做不了自己的主。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猶在幽暗冰冷的深谷,孤獨至極。我早已看破紅塵,佛門是唯一可以得到慰藉的清凈處,粗茶淡飯的快樂遠勝榮華富貴。
歷經腥風血雨,付出種種終于將你送上龍椅,而你卻如此窩囊,不愛江山愛美人,天生就不是做帝王的胚子,愧對列祖列宗!
一個人眼中重如泰山的,卻是另一個人眼中輕飄的鴻毛。當理解和懂得徹底缺席,接納就無法存在,保持沉默就是給彼此最好的體面。
2
上帝給了我們兩只耳朵,卻只給了一張嘴巴,用意就是讓我們少說多聽。道理都懂,可比起傾聽他人,我們更喜歡表達自己,總是喋喋不休,營造出一種熱鬧的景象,顯示自己是多么的與眾不同。
畢業之后,做過幾份不同的工作,與一些性格迥異的同事做過搭檔。其中有一個同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傾聽的耐心得到了很好的修煉。
那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小伙子,典型的眼高手低。工作做的馬馬虎虎卻很是驕傲自大,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剛開始,我盡量用一種委婉的方式指出其不足,但對方并不買賬,依舊我行我素。
久而久之,我終于失掉了耐心,不愿再與之做無謂的爭論,每次都不自覺地將意見省略,而采用最簡短的措辭回復。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天下太平,皆大歡喜。
另一位同事卻被他氣得半死,時不時上演一場唇槍舌戰。看她因此而心情郁悶,我便向她傳授了應對的秘訣,她遂如法炮制,效果果然很顯著,自此之后相安無事。
沒過多久,那個小伙子就走了,原因據說是與上司鬧掰了。后來,與他有過合作的同事提及他都紛紛搖頭,相視一笑。
一個人說你有問題,也許是別人的問題;如果很多人說你有問題,那你也許真的有問題。一個過于自戀的人,眼睛里是看不見別人的。如果你試圖喚醒對方,只能是一場徒勞,不如將寶貴的時間投向別處,去做有價值的事情。
3
《千千闕歌》在一首經久不衰的粵語歌曲,很多歌手都翻唱過,但最經典的還是陳慧嫻的版本。
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喜歡旋律,反正也聽不懂粵語,不知道歌詞究竟唱的是什么。直到后來看到一場晚會上,鐘漢良與弦子在舞臺上對唱這首歌,看著字幕,方覺出歌詞的美妙來,頓生相見恨晚之感。
徐徐回望,曾屬于彼此的晚上
紅紅仍是你,贈我的心中艷陽
如流傻淚,祈望可體恤兼見諒
明晨離別你,路也許孤單得漫長
一瞬間,太多東西要講
可惜即將在各一方
只好深深把這刻盡凝望
意到濃時怎忍舍,情到深處無怨尤。這一刻,再多的言語都是蒼白的,靜靜地凝望彼此的雙眸就已足夠。離別縱然傷感,有情人永不道別。
一定要說些什么才算完美嗎?不,一份真摯的感情是不會計較這些的。哪怕最后無法找到最后的歸宿,那種不計得失的付出依然讓人心懷感動。
4
年紀越大,越喜歡向內收斂,不愿輕易表露真實的自己。最典型的標志之一就是我不愛發朋友圈了,不會再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就發表心情感言。這讓我再一次意識到自己的晚熟,想到這里我有點難過。
青春年少時,心情不好就喜歡四處找人傾訴,恨不能天下人都來安慰自己。過了天真任性的年紀,那份恣肆再也找尋不到了。
因為你知道,每個人本質上都是孤獨的,你要學會不動聲色地消化自己的那一份孤獨。你更清楚地知道,或許說出來會更孤獨。
人生在世,很容易結交到一起喝酒的朋友,但喝茶的朋友卻不易得。酒是熱烈的,大多時候是俗氣的。茶是清淡的,也是莊重自持的。
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那場面才應景。喝茶的最高境界,是與知己對飲。人走了,茶是涼了,但清香卻縈繞心間。
人是群居動物,每天都會說話。有時候明明說了很多話,感覺卻像不曾說過話一樣。當人的情緒達到某種極點時,言語便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