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TED演講的秘密》,一句話觸動了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如何更好表達自己的人,便會失去在這個越來越擁擠和喧鬧的世界被聽到的機會,從而喪失有所建樹的可能。
沒錯,在這個世界中只有那些能夠真正發聲,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的人,他們才能成為這個擁擠和喧鬧世界中的主角。而不知道如何更好表達自己的你,只能在社會的倚角旮旯默默地耕耘,甚至連收獲到應有的果實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掌聲。
無論如何,如果你覺得你現在仍在默默無聞,就請你和我一起做以下三類人。
1、做一個善于與人交流的人。
我是一個不善于與人交流的人,下面總結一下這些方面的原由:
第一種情況,我認為別人說的是錯的。覺得對方太過淺薄,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不想講。
第二種情況,我的觀點被別人否定。于是不想繼續講下去,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
第三種情況,我知道并且同意對方的觀點,表示默認贊同,所以也沒說。
第四種情況,我確實不知道對方話題相關的內容,所以沒得說。
第五種情況,我有話想說,但由于害羞和缺乏技巧,不會主導話題。
所有的這些,都阻擋了我們更好地去表達自己的可能。
而且當一個人長期沉浸于一種習慣時,是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但往往因為一句話,一個觀點,才會觸動我們的某根神經,然后幡然醒悟,醍醐灌頂。所以讀書、旅行、思考及交流是獲得這些觸動的根本方法。
但同時,如果一個人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卻不能分析其中的原因,也是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的。就好比一個人知道要好好學習,但不知道具體的學習方法,他同樣無法提高學習成績。
看到了嗎,只有當自己仔細思考和審視自己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產生這些缺點的深層次原因。
如果你不善于交流,希望你對照以上的情況,看自己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以及產生這種問題的心理原因。
認識到了缺點產生的深層次的原因,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進行改進,下面是針對以上心理原因所應采取的方法:
第一種情況,我認為別人說的是錯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向他傳遞我的“正確的思想”,甚至嘗試說服對方。雖然這個可能會有些難,但長此以往,我們就會形成時刻表達自己觀點和立場的習慣,在任何情況下顯得更加有主見。
第二種情況,我的觀點被別人否定。這個時候我應該更加強勢的表達我的觀點,爭取讓別人理解并接納我的觀點。說服一個否定你的人并讓他與你站在一邊,這才是溝通的最高水平。
第三種情況,我知道并且同意對方的觀點。此時應該表達贊同,或是將觀點加以補充強化,這是與對方建立良好溝通的最好機會,因為你本來就與對方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了。
第四種情況,我確實不知道對方話題相關的內容。這個只能靠平常多積累了,或者你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自己主動帶領話題而不至于被別人帶到一個陌生的領域。但這些,都得靠日常的積累,通過看新聞、讀書、旅行、交友來增長知識和見識。
第五種情況,我有話想說,但是害羞和缺乏技巧。對于害羞,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要用毅力克服害羞。大概意思也就是刻意練習吧,你的本能是害羞的,但你可以通過刻意控制自己表現的大方,久而久之,這種缺點是可以克服掉的。所謂的缺乏技巧,只是因為沒有充分的準備罷了,參加一個活動,約好友聊天,可以提前準備話題。有備而來,自然就能嫻熟地表達了。
2、做一個樂于與人分享的人。
不喜歡與人分享,有以下這些情況:
1、對自己不自信,所以分享出去怕不被別人喜歡。比如我寫了文章,但我不確定是否別人喜歡,所以只能默默地放在自己的私密筆記本,而不敢發表出去。
2、認為有些分享是炫耀,比如很多人喜歡曬自己旅行的、秀恩愛什么的,但我基本上不曬這些東西,因為我認為這些都是在炫耀。人應該保持低調。
3、認為朋友圈應該打造自己的專業特色,所以只發專業相關的,而不發生活相關的。導致別人無法理解你的生活和品味,甚至認為你是一個很無趣的人。其實我的業余生活沒那么單調,每年兩次以上的旅游(雖然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太少了)、各種朋友聚會、參加各種活動和沙龍,約妹子撩妹子,學吉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泡咖啡館寫文章……
那么對于以上心理原因,如何正確認識和解決呢?
事實上,如果對自己不自信,分享卻是一個很好的提高自信的方法。人天生有了解別人的嗜好,如果你是一個善于分享的人,別人會更容易接納你,與你做朋友。同時你可以在朋友那里獲得反饋,進而增進交流。
有選擇地分享那些有意義、有價值、對別人有幫助的信息,不僅不是炫耀,而且是會受歡迎的。
分享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動態,比如一次有意義的旅行,認識的一個有意思的人,讓你顯得更加有溫度。分享你自己的狀態,讓別人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分享自己的生活,是更全面地表達自己,也為別人打開了一扇了解自己的門,同時也是給予自己更多的機會。
所以,從現在起,我會做一個樂于與人分享的人。
3、盡可能去做一個接納這個世界的人
你所謂的性格內向,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先天基因決定。這是我們無法決定和改變的部分。
2、兒童和少年時期所外環境的原因。這也是我們無法左右的。
3、習慣原因,長期的某種做法而形成了習慣。比如我上面說到的不喜歡與人交流,不善于與人分享。
4、對世界的認知不夠,不能正確的看待這個世界,而陷于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
5、技能欠缺,你不是內向,只是缺乏交流的技能。
1、2條我們無法改變。但3、4、5條,相信能看到這里的人,一定是一個擁有相對成熟的心智的人了。
擁有了成熟的心智,對于習慣、認知和技能,這些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解決。
如何改變一個壞習慣,不用我告訴你了吧,自己應該可以找到方法。
對世界的認知不夠,那就多走出去,多接觸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人交流,去不同的地方,看不一樣的風景;經歷多了,對世界的認知就深了。
技能欠缺,那就去上培訓班、去聽課、去學習唄!
聽了這些道理,最后我要告訴你:不去反思和改變,你看這篇文章可能是在浪費時間!
我是think12,85后,IT青年,崇尚理性和思考,刻意練習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