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分享是《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
說實話很慚愧,在加入小灶群之前,我對于時間和學習的管理都沒有什么意識。在小灶群里,我才知道反省自己對學習的認識和行動上的欠缺。
今天的晨讀促使我來反省自己每天的24小時都用在哪里了。
①和時間建立聯系
我每天六點被鬧鐘鬧醒,6:10起床,7:10出門去上班,下午5:10到家。晚上最遲11:10上床睡覺。
我一天24小時,在單位10個小時,在家14個小時。
在單位十個小時中,中午有兩個小時,是吃飯和午休時間。余下的8個小時,上午5個小時,事雜人多,只能應對工作,沒法寫晨讀感悟。覺得上午時間過得好快,人來人往地,仿佛只是一晃就到了下班時間。
下午3個小時比較安靜,如沒有意外的人和事來打擾,在這個時候可以安心把晨讀感悟寫出來。
在家的14個小時。晚上5:10到7:10是吃飯和做家務時間,睡覺前的4個小時是看書和手機學習的時間。因為安靜,沒有人來打擾,感覺這個時候過得也比較快。
早上6:10起床,到7:10出門上班,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吃早餐和做家務。(曾經有好幾次,飯都顧不上吃,利用這個時間在晨讀后面留言,只有一次上墻,就堅持不下來,選擇安心做家務)。
這樣看來,除去上班8小時,晚上睡覺7小時,早中晚吃飯及做家務3小時,我一天至少有6小時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加入小灶群后,因為每天要看書寫晨讀感悟,覺得時間不夠用,還是我的時間沒管理好造成的錯覺。
②創造有效時間
001.尋找空隙時間
早上起床后的一個小時如果不寫晨讀留言,就可以多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在單位中午的兩小時吃飯和午休時間,15分鐘吃飯睡覺45分鐘,剩下的一小時就可以構思晨讀感悟的素材或者看書。
這樣一算我又多出來一個半小時的有效時間。
002.把時間空檔和精力匹配起來
我一天中最安靜不被打擾、思維最好的時刻,是晚上7點到9點,這時候看一些學習類的書籍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做筆記很快、記憶效果最好。
003.避免在細節上浪費時間
在有效時間里,把手機放到離自己較遠的地方,不至于輕易被手機打擾;
要準備看的書,家里放一本,單位里放一本,可以在工作累了或做家務累了的時候抽空看幾頁,也是一種調節。這樣可以擠掉刷手機的時間,避免更多時間被浪費。
在工作區或者家里的物品,要整理有序,這樣在需要用的時候不必花費時間和精力尋找。
再盡量少為今天不知買什么菜、今天晚上吃什么這些小事情糾結而浪費時間;有同事對你提出不合理的幫助要求,該拒絕就拒絕,沒有必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做沒意義的事情。
這樣算至少可以多出半小時的有效時間。
高效合理的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爭取把80%的無效時間來成就100%的有效行為。
③合理規劃時間
制定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做好時間規劃的準備工作很重要。
001.完善工作區域。根據目標需求,整理所需物品,歸類放好在固定的區域,可以幫助自己更專注的投入學習。
002.創建檔案系統。根據目標需求,確定任務完成優先次序,一個一個完成,不要貪多,一次處理多個任務。
003.創建計劃清單。把要實現的大目標小目標都寫在清單上,把目標分解成具體詳細的行動步驟。
004.定期更新清單。根據目標完成情況檢查完成率,及時反饋大目標完成狀態,適時調整學習計劃和步驟,監督和提升完成進度。
我今年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完成小灶群的作業為主,讀書計劃以完成效果第一,完成數量其次。
我發現書的類型不同,我讀的快慢明顯不同。有的書吸引我一口氣兩小時看完還意猶未盡,再讀第二次、第三次;有的書,一個星期都難得啃完,那種看不下去又強迫自己接著看的感覺,真是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總結一下。我一天24小時除了工作和睡覺時間,可以有1/3的時間用來學習,如此看來,這個時間還是蠻充裕的。
貪多嚼不爛。我的能力和性格注定我喜歡一步一個腳印的來行動。
慢慢來,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