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名稱,華夏民族偉大而智慧的先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將一年的光景逐分成二十四節氣,每年的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清明即是節氣又是節日,在相距兩千五百年前的周代就將每年公歷的四月五日前后定為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時年八節”之一。
? ? ?清明節有祭奠先人,去祖上的墓地追思祭拜的習俗,《漢書.嚴延年傳》就以將其編入五禮,永為常式。雖然整個儀式都是從父輩們那傳授的經驗。但那份對祖上的懷念與崇敬卻是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我想這也是央央炎黃子孫不朽的精神圖騰。
每年我都會帶上女兒去她太祖的墳前掃墓祭拜,讓她能夠有機會能在感受民族風俗文化的同時,好好傳承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間大愛。不至于在浮躁而繁雜的社會失去本真和自我。
清晨,陽光明媚,春風和煦。我跟女兒整理好祭祀所用的香燭花果等物品,早早出發趕去離家不遠的沅陵縣涼水井鎮,去祭拜女兒的太祖上。一路上車水馬龍,車流量超過平日里幾倍,十分擁堵,人們都紛相傳遞這一古老習俗,感恩和追思先輩厚德與哺養。區區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因為交通擁堵,我們卻用了六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想是每年都要帶著孩子來完成這樣的儀式,女兒已然對祭祖的過程是很熟悉了,她默不作聲,神情莊重卻又極其認真的張羅著一切。掛花紙,擺供果,酒水,吃食,焚香,燒紙錢,她都有條不紊的忙碌著。我想,如果祖上泉下有知,定能為其深感欣慰的。
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也各有迥異。但對先輩的追思與懷念,祈求佑護子孫的心情應是不變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