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的天氣有些冷了,預計下周還要降溫,天冷了,喝杯銀針,搭配甜甜的口感,又是一個美好時光呢~~
尤其這個毫香實在撩人,新知君這就去泡上一杯白毫銀針,咱們來聊聊白茶美妙的毫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毫香是什么樣的?
河南人喝茶,大多數(shù)還是毛尖,其他各地也是喝綠茶比較多,所以對綠茶常見的板栗香、豆香一些香氣,感受起來比較直觀。
生活中也比較容易見到,具有相似香氣的對照物,所以我們對這些香型的識別度較高,一喝就能分辨出來。
但是,喝白茶,特別是喝白毫銀針,面對撲鼻而來的香氣,卻常常無法辨識。
有次朋友就問泡茶師,這是什么香氣。答曰:毫香。
朋友一臉懵的狀態(tài),再進一步追問毫香是種什么香。泡茶師也慌了,只說是白茶特有的一種香氣。
可見,一說到白茶的毫香,聊起來比較抽象,讓人疑惑多多。實際上,生活中有毫香的參照物并不常見,也就多了一層神秘感。
白茶的毫香并非某一單一香型,而是多種香氣的混合,較為復雜。毫香類似香水,也有前調、中調、后調之分。而且白茶干茶與浸泡后的毫香也不相同。
干茶遇到高溫時初聞時候有股沉穩(wěn)的餅干味撲鼻而來,繼而帶有隱隱的花香,最后留下淡淡的青果香。
還有人說,毫香有點類似于干蘆葦、煮玉米須的味道。
至于,毫香到底是哪種類型的香氣,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點可以可以肯定的是,毫香聞起來一定是讓人舒服的、心情愉悅的。
02
白茶的毫香從哪來?
一般細嫩茶葉的表面有一層毛茸茸的白色物質,這種白色茸毛被茶人親切地稱為“白毫”或“茶毫",即茶葉的茸毛。
從學術上講,白毫是一種絲狀的單細胞,內部含有裝著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液泡,比如多酚類、氨基酸等物質。而最外層是起支撐作用的由細胞壁,此厚壁中含有咖啡堿等。
白毫便是白茶中毫香的直接來源,白毫中的氨基酸和粗纖維均參與白茶香氣的形成。
茶學專家將白毫銀針等白茶的白毫與茶身分開研究發(fā)現(xiàn),與茶身相比白毫中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更高,而茶多酚 、咖啡堿含量卻低于葉片。
白毫中游離氨基酸的種類豐富,有多種氣味類型,如帶有烘烤的柔和麥焦香的天冬氨酸等、帶有微酸味的谷氨酸等。
同時白毫中富含粗纖維物質,這類物質帶有木質香,從而參與形成毫香。而且與茶身相比,白毫的粗纖維含量也更高,是茶身粗纖維含量的3~4倍。
可見,白毫中的氨基酸和粗纖維是白茶毫香的物質基礎。
一般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如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均含有較多茸毛,有些白毫質量占比高達10%。
03
毫香受加工的影響
除了白毫本身以外,還有一個對白茶毫香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就是白茶制作過程中的物質轉化,這是白茶中毫香的間接來源。
與其他茶類工藝大不相同,白茶不炒不揉,僅萎凋、干燥兩道關鍵工序,而萎凋是形成白茶特有品質的核心步驟。
萎凋過程中鮮葉內部的水解酶活性增強,使得蛋白質發(fā)生水解形成氨基酸。所以經(jīng)過長時間的萎凋,茶葉中的氨基酸不僅沒有被消耗掉,反而比最初鮮葉中的含量還高。
萎調進一步增強了白茶的毫味,同時也促進了帶花香的芳香醇、烯烴類物質的轉化與形成。
最后,通過烘干或文火焙干固定白茶的品質。
有時候白毫的多少還常被作為判別白茶品質好壞的依據(jù)之一,這就是與毫越多毫香越明顯有關。
可見毫香在白茶中的地位了,只不過不同的嫩度的白茶,又有著各自的獨特的風味。
白毫銀針白毫滿披,毫味足,口感偏向鮮甜;白牡丹一芽兩葉多,芽頭和葉背上都有白毫,毫香顯,口感偏向濃醇鮮爽;而以成熟葉片為主要原料的壽眉,雖然白毫稀疏,但滋味醇厚。
新知君就很喜歡帶花香的白牡丹,哪一種又是你的最愛呢?
歡迎點贊+評論,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
內容版權歸 @茶葉新知 所有;
創(chuàng)作不易,未經(jīng)授權不得二次修改或轉載;
如需轉載,請私信。
參考文獻
[1]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2] 葉乃興;劉金英;鄭德勇;趙峰;王芳;袁弟順.白茶品種嫩梢茸毛的生化特性[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356-360.
[3]余宏.淺談福鼎白茶及老白茶的特點[J].茶葉 Journal of Tea 2017,43( 4) :228 ~230.
[4]肖揚書,王鎮(zhèn)恒.茶葉茸毛與品質關系的研究[J].安徽農(nóng)學院學報,1991,18(1):39-44.
[5]陳義, 孔維婷, 孫慕芳, 郭桂義. 信陽毛尖茶白毫與品質關系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10(7): 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