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人的眼睛是長在前面呢?
注意!這不是我在胡思亂想,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思考!
因為就生存而言,人類的眼睛相對于其他動物的眼睛,簡直就是弱爆了!有些動物看東西的方式真是讓人類望塵莫及,比如:
烏賊是動物界眼睛進化最高的動物,它的眼睛能看到光的偏振,因此即使在昏暗的光線下,也能看到鮮明對比。另外,這種動物的內部傳感器,使其可以同時觀測到位于它們身前和身后的東西。
山羊的瞳孔擴大時呈長方形,這種寬度讓山羊的視眼范圍在320~340度之間,與之相比,人類的視眼范圍在160~210度之間,這意味著山羊可以不用轉動頭就幾乎可以看到周圍的一切。
鱷魚的眼睛進化程度極高,其位置獨特,即使它們頭部位于水下,眼睛仍能突出水面尋找獵物。
……
相對來說,人類眼睛的盲區就很大,在進化過程中,舍棄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安全感!但擁有了一項更重要的能力:專注!因為能夠專注,所以我們懂得思考,這是進化的一個奇跡!
是的,人因為舍棄了安全感而獲得了專注的能力,這是我們成為萬物靈長的前提。而其他動物由于更注重安全感,所以它們一直以來的活動都叫生存(人類將其升級為生活),它們不會思考過去和未來,活在了永恒的當下,因此它們沒有文明。
所以,在我看來,人的專注能力才是真正為人的關鍵,這才是一個人最為珍貴的東西。
然而,令我非常困惑的是,絕大多數人竟然對其棄若敝屣,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其實是非常值錢的!而這些價值卻被某些人巧妙地“收割”,用來賺錢了。
所以,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是多么值錢,還是很有必要的。
聽說過“注意力經濟”么?
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戈德海伯正式提出的。他認為,面對網絡時代的信息過剩,唯有人們的注意力是稀缺的。
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也早就指出. “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如果你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互聯網的運作模式本質上就是在“收割人們的注意力”,但很多人好像都意識不到這點,讓自己的注意力變得廉價了,這是一個悲傷的事實。而且有一個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很多時候人們的注意力變得廉價了,竟然都是人們主動放棄專注能力的結果!這多少有點諷刺啊!
其實,你可以換個視角來看待這件事情:如果連這樣廉價的注意力都值錢的話,那么有效地調用自己的注意力豈不是更值錢了?
基因將“求利”的本能寫進了我們的大腦,那么調用本能辦事可能會反收奇效。
如何有效調用自己的注意力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避免無效的吸引,無效其實是最大的坑!注意了,在座的你很可能已經掉進新時代的四大“天坑”中了!
1.強勢圍觀的“吃瓜群眾”
以前叫馬路圍觀湊熱鬧,一旦路上有情況,就不由自主地走過去圍觀。問題是,那情況和自己根本沒有半毛錢關系,為什么要過去呢?而且一般發生的事情都不會是好事,你估計也不會相信,除暴安良的行為是在圍觀人群中發生的吧?
如今這個坑居然遷移到了線上,“吃瓜群眾”更是數以億計,一出出鬧劇本來只是圍觀,結果看著看著,居然吵起來了,各種互噴、粉絲大戰的橋段便上演了,于是就催生出一個群體:鍵盤俠!專門用來炮制別人,其技能跨越千年得到了趙高的真傳,是真正的“指鹿為馬”啊!
好奇心本來很有用,但放在了“湊熱鬧”上就變得一文不值了,人不都喜歡“求利”么?現實總是這么吊詭!
2.心急火燎地跟風
人們喜歡“大趨勢”這個詞!不是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嘛:站在時代趨勢的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于是,某個大趨勢一旦出現,就會有很多人跟風,不顧風險地隨大流。但你要知道,所謂的趨勢,其實是留給了有準備的人。如果平日里沒有任何積累,那和吃了一顆定風丹沒什么區別。
其實,處于這個坑里的人,要比上邊那個坑里的人要有長進,起碼是有了上進心,但總是把“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當成了一個“懂得了的道理”一樣,成為了“過不好這一生”的真實寫照。
3.莫名其妙地“想太多”
論語說:三思而后行,這其實是一種概率思維,就和《孫子兵法》里蘊含的大邏輯一樣,以概率的思維來衡量利弊,適時出擊。但很多人貌似都把這道理用的過頭了,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拒絕了所有的開始”!
關于想太多甚至還有更極端的例子。我見過有人用計算器來驗證1+1=2這個式子的正確性,似乎自己想的還不夠多,需要計算器幫忙想一下才行,實在是有點令人無語!
4.閑吃蘿卜淡操心
這樣的例子簡直就是不勝枚舉!比如我有一次坐出租車,司機居然要和我討論中央政治局變動的問題,我真是相當的無語了,當時我就在想:大哥!你一個連中央的邊緣人物都算不上的平頭百姓,議論這些有什么用啊。
我是真的發現了,很多人其實都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所以被人“收割”也就沒什么可抱怨的了。
有時候,“閑”真的是一種病,得治!
你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在這四大坑里真是人頭攢動啊,好多人都不自知,還在坑里邊幸福地活著!殊不知自己已經被坑外的人一遍一遍地“收割”了,即使再不愿意當“韭菜”,可最終還是成了韭菜。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經掉到坑里了,那就趕緊爬出來,知道自己是“韭菜”并不丟人,總比不敢承認要好。韭菜的進階之路,就是要從拾起專注的能力開始!
但要注意的是,專注力必須放在有價值的地方,能真正給自己帶來收益才行!
我曾記錄過自己一天內做的事情,而且是標注了每件事情所用的時間,結果讓我悚然心驚,因為我發現自己的注意力太分散了,很多道理上應該重點做的事情,投入的精力卻很少。
所以從那以后,我開始梳理自己的日常,設置做事的優先級,當然這也是有副作用的,因為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宅了,可能以后宅是一種趨勢!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價值判斷,所以不能用我的價值觀來要求別人,這很不道德,我一般只是善意地提點。
比如說,我經常碰到女性朋友之間相互傳授所謂的“經驗”,說什么“看一個男人愛不愛你,就看他愿不愿意給你花錢”“渣男的XX個特點”“什么星座的人具有XX特點”之類的言論。
我呢一般會推薦幾本相關的心理學書籍,甚至想告訴她們“巴納姆效應”是個啥(此刻的我是沉默的),結果費力不討好啊!
就我個人而言,最有價值的莫過于讀書,讀經典之作,而且我的觀點是:最好先讀死人的書。因為他們寫的書都是經過時間的洗禮的!
專注是一種能力,并且是一種可以升級的能力,而訓練這種能力的方法就是冥想!千萬不要小看它,最樸素的方法就是最高效的,這句話本來是要經歷苦痛掙扎后才會有的覺悟,但你現在就知道了,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它有一個很強大的功能:能增強人的記憶力,讓人的注意力更集中!(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不是迷信)
試想一下,每天20分鐘的冥想活動,既能實現自我提升,又顯得那么有“逼格”,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提高了專注力,注定會舍棄一部分安全感的,人們經常注意力分散,本質上就是為了尋求安全感,生怕錯過什么有用的東西似的。但在我看來,專注一點會得到更多,不然我會懷疑祖先進化的路是不是正確的了,這點可不好啊!
所以我說,有時候,“眼瞎”一點比較好!對不對呢?諸位各自琢磨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