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這句話是我一個朋友發在朋友圈的。
她在社交平臺的動態是很多女生向往的生活:
豪華酒店豐盛精致的下午茶,市中心街角咖啡店的小確幸,還有海島酒店的露天泳池。
說實話,我也羨慕她這樣的生活,當然,更主要的是羨慕她有錢。
不過,關掉手機我還是老老實實擠我的地鐵。
對此,我們共同的朋友小J卻總是不能平靜的看待。
小J長相普通,家庭條件普通,自己的經濟能力普通,但是卻有顆躁動的心。
她最近接觸上了網貸,并且深陷其中,我們這些小伙伴幾乎都收到過關于她的催款電話,她也很久沒現身了。
我不知道她現在過的怎么樣,也不知道那位名媛朋友對小J的影響有多大,我只記得,小J曾經在她的一條“海島之行”的狀態下評論過這么一句:
“給自己立個flag,今天年底一定要在這里跨年。”
01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在最美的年紀,買最貴的東西。”
“你舍不得買那些有品質的東西,是因為你潛意識里認為自己配不上它們。”?
這些缺心眼的話在當下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年輕的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那到底什么是“美好”呢?
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各個平臺的大V會告訴你是“時尚”,是“愛情”,是“向往的生活”。
一樣的純白棉T,貼上了鉤子就是時尚,沒有鉤子就是老頭的汗衫。
愛情用嘴說,虛無縹緲,用行動表示,才算可靠。鉆石恒久遠,DR一生只能定制一枚。
愛她?愛她就給她五星級的家。
年輕人,你省吃儉用的樣子真的很丑,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借錢也要背Chanle的包包,因為你值。因為你配。
我呸!
其實,消費本身沒有對錯,但是正常人都懂得最基本的量入為出,干啥事都得量力而行。
那些讓你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的人是何居心,其實不難猜測。
02
“精致窮”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網絡流行語。
這個詞能引起大家的共鳴絕非偶然,因為消費主義的浪潮裹挾,越來越多人喜歡將自己活成一個展示面,這其中里子是什么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想要什么樣的人生”。
前段時間,90后的護士李某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李某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卻在幾年之內欠款數十萬元。
其親友一開始以為她是被非法貸款欺騙才會欠下這么多錢,后來經證實才知道,她是在正規借貸渠道借的錢,這些錢也都是她自己花的。
經記者采訪調查發現,李某每月消費在兩三萬元左右。
她每天上下班只坐網約車,平日路過星巴克一定要買杯咖啡。
周末從不在家,不是去外面吃飯,唱歌,泡吧,就是和朋友去大型商場購物,偶爾還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雙休日先后去過云南,重慶,青島等地打卡。
更要命的是她“只要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下來”,據她母親回憶,女兒經常會買一些諸如烤箱,平衡車,各類擺件的東西,雖然不太昂貴,但買了之后堆在家中也沒什么用。
后來,李某的母親幫其還了23.8萬元貸款,可李某仍然背著家里人偷偷借貸,她的母親也決心要和她斷絕關系。
記者曾經問過她:
“你貸這么多錢,有沒有想過會還不上?”
她回答的比較隨意:
“沒想過這些,等到時候再說吧。”
03
據360消費調查結果顯示:我國90后在借貸消費市場中占比49.31%,位居亞洲同齡人之首。
支付寶發布的《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在中國近1.7億的90后人群中,有6500萬人開通了花唄。
超前消費本來不是符合中國人觀念的消費習慣,可是不知什么人正在悄悄的改變著人們的固有的消費觀念,并且似乎已經在年輕人這個群體中得手了。
前幾天京東金條的一則三觀奇歪的廣告,讓人們大跌眼鏡。
一位農民工帶著母親坐飛機,因為母親身體不適,趕忙叫來空姐。
空姐二話不說,直接建議他花1290升艙。
農民工不免囊中羞澀,這時后排一位人模狗樣的老板說話了:
“這錢我來出。”
正當我以為正道的光就要照在大地上的時候,沒想到是幫他從京東金條申請了十五萬的借貸額度。
不是說好了你來出嗎?說話也不算數啊。
升艙就不頭暈了,這頭等艙到底有啥魔力?我沒坐過,就不敢妄言了。
整個廣告看下來我腦子中只有一個問題,借錢這么瀟灑,難道不用還的嗎?
此類廣告更著名的,當然要看頭部玩家:
不知道一個小孩子的生日,要怎么過才算是“像模像樣”,但這個老爸能借錢給自己的孩子過生日,一看就是個干大事的人。
有他這個覺悟,不愁自己的孩子長大不進入名媛行列。
前文提到的那個李女士,我看是后繼有人了。
END
消費主義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善于包裝。
當消費被賦予了更多虛妄的意義,不去買單的人就不可避免的變成了“直男”,“摳門”,“不懂生活的人”。
當然,愿意去買單純粹是個人喜好,大幾千的AJ你有能力支付,又愿意為那份“情懷”買單當然可以去買,但是沒錢的同志就不要去跟著摻和了,穿AJ的也不必恥笑穿著中國喬丹的。
因為你們或許都有一樣的情懷。
你可以說他的鞋是假的,但他也可以懷疑你的情懷不是真的。
話題回到標題,我想了想,不會花錢的人確實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