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杉
心理咨詢,尤其是精神分析流派,幾乎先天自帶神秘氣質。很多人會問我,心理咨詢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在那十幾平米的陳設簡單的屋子里,究竟發生了什么?來訪者又是如何被治愈的?
我常常喜歡把咨詢描述成一個咨詢師和來訪者合作解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結成聯盟,一方提供素材,另一方則扮演著信息加工及解密的角色。而解密的結果,常常與來訪者的童年經歷、早期的重要他人有關。
我們很容易理解,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一定特定模式,比如:你會常常已退為進,嘴上說“no“心理涌現者無數個“yes”;你會在每一次面臨壓力的時候習慣性的選擇逃走;你始終很難獲得安全感,要通過不停的耍小脾氣測試你在男友心中的位置。
而心理咨詢,要解密的就是,你為什么會這樣?
既然要解密,就必然需要一些線索。當然,這些線索,通通都在來訪者身上。在你敘述生活中一件件讓你不堪其擾的具體事件時,坐在你對面的咨詢師,在聽你講故事的同時,他的大腦在飛速運轉,從不同的事件中找出相同的模式,并判段解密的方式與結果。
我的一個來訪者,是一個19歲的大一女生,她來訪的問題是:自己在親密關系中很難獲得安全感。無論男友如何努力,她就是很難信任他,于是,兩人常常因為很多小事吵架。比如有一次,男友和幾個朋友一起打牌,當來訪者知道其中有一個是自己的師姐時,大發雷霆,斥責男友不應該跟女生一起打牌而不跟自己報備。男友很痛苦,來訪者也對自己表示不理解,她說:“他對我很好,我知道她們之間沒什么,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說,在我心里,根本就很難相信愛情,相信有人可以與自己相伴一生。”接下來,我們便一起進入了解密的過程。
在一次的咨詢師,我問她:“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人可以給你安全感嗎?”她脫口而出:“媽媽”。我又問:“為什么沒有提到爸爸?”于是來訪者跟我講了她的故事。
來訪者的爸爸是一個風流成性的男人,盡管跟媽媽在一起時已是二婚,依舊很難安心于家,常常夜不歸宿。來訪者清楚的記得,從自己5歲起,就常常看到媽媽在夜里,坐在客廳手握著電話,一遍遍撥打著爸爸的電話號碼,呼喚那個晚歸甚至不歸的人。盡管媽媽每次都會叫她先睡,但幼小的她幾乎夜夜看著客廳里微弱的光和媽媽焦慮絕望的身影,偷偷躲在被窩里哭泣。
電話撥號鍵閃著的微弱的光和焦慮絕望的媽媽,便是她從小對于媽媽,對于家庭的記憶。
了解到這一切,她“沒有安全感”的答案便清晰呈現,童年期父母關系不和,母親在親密關系中常常焦慮無安全感。帶著這樣的記憶,她便比同齡人在親密關系人更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
當我們一同探究到這一秘密時,我建議她把童年的經歷講給男朋友聽。當男友了解到她得故事,對于她缺乏安全感就不再僅是理性的認知,而是從內心里,多了一份心疼與理解,更懂得,女友比別人更需要安全感。當雙方達成深度理解,關系也自然而然修復。
《捫心問診》中,美麗的laura喜歡起司蛋糕討厭煎蛋餅。因為起司蛋糕喚起了她童年被母愛包圍的幸福回憶;而煎蛋餅,讓她想起的是母親去世后,父親一度抑郁,家如同一個黑洞將自己吞噬的痛苦記憶。所以,起司蛋糕和煎蛋餅,便是laura的生命密碼。
所要強調的是,既然要結成治療聯盟,咨訪關系就變成了重中之重,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缺其任意一方治療效果都很難達成。只有當聯盟足夠堅固,來訪者愿意傾心相信咨詢師時,密碼才能慢慢展露。
動力學派指導下的心理咨詢,沒有炫目的技術,僅靠咨訪雙方的深度探究,了解來訪者的生命秘密。這場特殊的探秘之旅猶如一次野外冒險,精彩紛呈又密不可測。你甚至永遠不知道前面會看到什么,但可以保證的是:你不會孤獨!因為至少有咨詢師會一直陪在你的身邊。
當你小有成效,他與你共同歡呼慶祝;
當你暫時受挫,他提醒你:“你看,那邊還有一條路”;
當你被恐懼籠罩,不敢再向前一步,他拍拍你的肩膀:“不急,我們先停在這里”;
當你被秘密傷害,痛的無處可逃,他與你一同撫慰傷口。
終有一天,你療愈了自己的痛,懂得自己的好,知道自己緣何成為現在的你,便在今后的生活中,更懂得趨利避害,做一個真真正正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