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這個時代,優秀的人層出不窮。
而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質:自律。
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
1、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心理學上有個經典的棉花糖實驗。
研究人員讓一群4到6歲的孩子待在一個房間里,并給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
告訴孩子們,只要在15分鐘內不吃掉這顆糖,就給TA們更多的糖。
實驗開始,孩子們表現不一。
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有的孩子堅持了一會兒,最后沒忍住;有的孩子耐心等待,堅持熬過了15分鐘。
堅持到最后的孩子,獲得了更多的棉花糖。
而后研究人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長時間跟蹤調查,結果發現:
能夠堅持過15分鐘的孩子,在未來工作生活中,大多數事業有成,更受人歡迎。
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不善于應對壓力,人際關系較差……
也就是說,能夠堅持15分鐘不吃棉花糖的孩子要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參加棉花糖實驗的孩子,TA們的家長大多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或研究生。
這意味著,孩子們的智力遺傳、成長環境等都很相似。
所以,得出的結論讓我們深思。
相比智力,自律能更好地預測一個人的未來。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十年后差了整個人生。
2、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自律才優秀
英國著名作家赫胥黎說過:“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每個人的一天都有24小時,但不同的人卻會過出完全不一樣的24小時。
在相同的24小時里,唯有自律方能優秀。
之前,央視曝光了一位清華學霸的每日計劃表。
在這張計劃表里,密密麻麻寫滿了他的每日學習進程。
凌晨1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6點40分開始學習。
除了每天完成固定的課程,還有專門的鍛煉時間,以及每周兩次的講座充電。
這份計劃表的主人在清華大學2011年特獎答辯會上說:
“通過每學期16張計劃表,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三年學科成績名列年級第一,曾獲得清華大學一二·九獎學金。”
當時還未畢業就被某央企以特殊人才提前聘用,成為后備干部。
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世界上大多數成功,都是長期的勤奮刻苦和難以想象的自律換來的。
前半生自律,后半生才能自由。
擁有驚人的自律,才會有開掛的人生。
3、教育最大的危險、是指望孩子自覺
現代教育,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口號:
『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聽起來很高明,但事實上從來都沒有實現過。
為什么?因為沒有天生就自覺的孩子。
作家蘇心曾說過:“孩子就是孩子,自律性很差,沒有幾個孩子能管住自己。不要以為你去上班了,TA會在家里學習。你看TA老老實實坐在那里,說不定正在玩游戲呢!”
人的本性就是貪圖享樂,孩子也不例外。
孩童時期,是最沒有自控力的時候。
TA們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
父母如果不管孩子,而是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情。
任由孩子在學習上放任自我,想怎么學就怎么學。
正是父母的不作為,才阻礙了孩子自覺性的形成。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放縱不管。
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
4、自律的孩子后面、站著最狠心的父母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二年級小女孩的作息時間表。
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情,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每天固定六點半起床,開始晨讀;
放學回家第一時間把作業認認真真寫完,不用爸媽催;
不玩手機,不看電視;
每天堅持閱讀、練字、運動……
據女孩媽媽說,這些習慣她已經堅持了快三年。
堅持一天不難,但堅持幾年雷打不動,可見這個女孩有多自律。
但她的自律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這背后都離不開父母的狠心管教。
女孩的父母從小就引導她制定學習計劃,每天陪著孩子一起完成。
還給她制定了一系列家規,要求孩子嚴格遵守。
慢慢地,孩子就變得自律。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養成習慣。監督的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TA,留意著TA;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要想孩子變得優秀,父母一定要“狠心”。
5、孩子自律的習慣、越早培養越好
李玫瑾教授說,在12歲之前,孩子有三個關鍵時期。
第一個關鍵期:0~3歲,情感撫養。
第二個關鍵期:3~6歲,性格撫養。
第三個關鍵期:6—12歲,習慣培養。
6—12歲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養成好習慣,孩子受益終身。
好的習慣,從自律開始。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家長要做到:
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興趣是一種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家長要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對孩子的興趣進行規劃,讓孩子愿意堅定執行。
逐漸消除誘惑條件
適當引導孩子遠離那些容易誘惑人沉迷的游戲、玩具等。
學習之余盡可能帶孩子一起做手工、一起做家務,進行體育鍛煉等,幫孩子建立自我約束。
幫孩子制定時間表
自律的孩子,都是好的時間管理者。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時間表,讓孩子嚴格遵循時間計劃表去做事,學會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父母要做孩子榜樣
哈佛大學有項研究表明:父母是什么樣的人,遠比為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為人父母要不斷修煉自己,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教會TA自律。
以上是今天的學習筆記 感謝您的閱讀和留言。
我是吳美嫺我在貴州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