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在一所鄉鎮中心小學擔任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班上50個學生里就有10個留守兒童,其中一個叫鄭宇勁的學生,很讓我著急。作為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他回答問題不能完整地組織一句話,朗讀課文結結巴巴,學習跟不上,所以我決定去他家了解情況。
? ? ? 鄭宇勁跟爺爺奶奶住在農村的一所磚瓦做的老房子。當我走入他家里時,屋內地面潮濕,光線昏暗。加上擺設亂糟糟的,讓人感到有種莫名的壓抑。
? ? ? ?我從后門穿過去就是廚房。一個燒柴的大鍋灶,靠著墻邊有一個液化氣灶和一瓶煤氣,上面架著一個油膩發亮的鍋和一把暗淡的鏟。僅有的廚柜被灰塵包裹了,里面躺著中午的剩菜和一碗冷飯,幾只蒼蠅也圍了過來,這就是孩子們午餐,我心里對自己說。
? ? ? ?廳堂很小,格局和二十年前我的奶奶家是一樣的。一張老式的四方形的黑色飯桌,配帶四條笨重的長凳。飯桌上散落著孩子們丟放的書,作業本,卷子。分不清誰和誰的。我想這就是孩子們寫作業的地方吧。一張竹睡椅堆放著幾件小孩的衣服。墻壁耷拉著幾個空化肥袋。若不是大門打開,里面幾乎漆黑一片。
? ? ? ?鄭宇勁被他的叔叔找來了,后面還來了幾個小孩子,可能是聽說老師來了,都來看熱鬧。我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增加了一絲不平靜。
? ? ? ?鄭宇勁并沒有說一句話,更加拘謹了,一言不發地站在邊上,“你們老師來了,快叫老師好!”他叔叔忙教導他。他仍是靦腆地不開聲,可能被我的到來給驚訝到了,有些緊張,不知如何開口。
? ? ? 鄭宇勁不善言語。在學校他就是“好”學生,那種默默無聞、遵守紀律,不越雷池半步的孩子,可是學習上我不要他的這種“好”。我希望他敢說,哪怕說錯了也不怕。他偶爾會舉手發言,但是表達能力不足,往往以失敗告終。正因為如此,我總鼓勵他再試試,組織好句子再回答一次。多給他些機會練習。他連流利地回答一個完整的句子都有困難,更別說閱讀理解、作文等對語言更深一步的要求了。
? ? ? 我和他聊天來緩解他的緊張。原來那個高一點的女孩是他的妹妹,讀四年級;他的小妹妹上幼兒園。他們3個都是留守兒童。兩個妹妹衣衫不整,沒人給她倆梳頭,那個十歲的妹妹,可能是圖涼快,上身穿個短袖,下面穿條內褲晃來晃去,沒人教她,女孩要懂得害羞,要注意保護自己。
? ? ? 通過談話得知,原來他從小跟隨父母在外地上學。一至三年級換了3個學校。后來鄭宇勁無法入讀本地小學,只能上民辦學校。他們就把鄭宇勁送回老家了。這是鄭宇勁讀的第4所學校了。
? ? ? ?宇勁的父母職校畢業,算是家長里面文化高的。他們有些技術,去大城市發揮一技之長,收入也高些。他們還在縣城按揭了一套房子,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子女進入實驗學校。
? ? ? 我問鄭宇勁的叔叔:“他的父母會經常打電話給他嗎?”
? ? ? “每個星期都會打來,但是這小子沒話說,還沒兩分鐘就不說了。”
? ? ? 我們陷入了沉默,是什么讓鄭宇勁無話可說,連自己最親的父母都沒有話講了?
? ? ? 他叔叔說見鄭宇勁的字跡差,給他買了本字貼練字。大人看小孩缺什么就給什么,其實,沒有人指導書寫和監督,學生根本不會去翻,它就是一本枯燥無味難懂難學的書。
? ? ? 我問鄭宇勁的叔叔,平時如何接送孩子的。他叔叔說,因為他患有尿毒癥——不能干活,只好負責孩子們的接送。他自己有1個孩子在鎮上上學,加上鄭宇勁家的3個孩子,他騎摩托車天天載著4個孩子去鎮上上學。
? ? ? ?離開時,我送給鄭宇勁一些文具用品,鼓勵他努力學習,不懂就問,多和同學交朋友。不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有困難,都可以來找老師。他點點頭。我心里沉甸甸的,他還沒對我敞開心扉。
? ? ? 我感到身上的擔子很沉重,因為在鄉村學校,像鄭宇勁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學習成績跟不上,學習興趣也不高。他們亟待我們的幫助,我們老師需要從各方面去思索,去學習——如何幫助他們。
? ? ?我認為影響鄭宇勁同學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 ?一、頻繁轉學影響了他的性格形成和語言基礎。
? ? ? 其實每次轉學都需要花時間來適應當地的生活、學習環境,還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他們容易形成孤僻、內向、膽小、不自信和沒安全感的性格。
? ? ? 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他上課有時找不到書,有時忘記帶作業本,丟三拉四。進門看到飯桌上凌亂的書和本子就能猜到肯定有人會拿錯,有人會找不到自己的東西。老師在學校強調每天睡前收拾好自己的書包,好像是不夠的。
? ? ? ?其實孩子本身年紀小,自制力差,沒人監督提醒,堅持個三五天,沒新鮮感了又回到老樣子。而學習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
? ? ? 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缺席。父母忙于工作,加上文化程度不高,沒有能力指導孩子的學習,也沒精力和孩子溝通。在低年級階段,他的書寫能力就表現得糟糕,錯字和病句頻頻出現。目前高年級階段的閱讀理解和作文對他來說非常艱難。
? ? ? 二、精神世界的空虛
? ? ? ?放學后,面對的是凄冷的空房子,看電視是孩子們尋找精神寄托方式之一。沉迷于電視才不會讓自己感到孤獨寂寞。要不,找上同村的孩子一起玩耍。什么作業,丟到一邊,要不就快速把它們填滿,無處安放的課外生活,除了玩就是看電視,有的甚至被一些品德不好的伙伴唆使去做壞事。作業就熬個夜,用飛一般的速度“畫”完。反正空白處填滿了字,就算是寫完了。孩子們的精神食糧跟不上。
? ? ? 三、情感關懷的缺失
? ? ? 因為鄭宇勁基礎差,我上課多給他機會發言,課后給他補習,詢問他的生活等,然而我發現光靠我在學校對他的關愛和照顧是不夠的,他的學習興趣仍然不高。
? ? ? 留守兒童表面獨立,實際上,這獨立帶著一點孤獨,一點決絕。為了存活,他們縮進堅強獨立的殼中躲起來,這層殼保護了自己,卻也隔開了他們與父母之間原本應該親密的情感聯系。
? ? ? 除了父母親情關懷的缺乏,不得不承認,還有來自老師,同學,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的關愛不夠。
? ? ?留守兒童家境貧困的居多,可能更需要物質上的幫助。
? ? ?四、老人帶孩子的缺憾
? ? ?老人忙著干農活。早出晚歸,早上留好了中午的飯菜,天黑了他們才會收工回家,草草做些飯,給孩子們填飽肚子。
? ? ?老人還停留在吃飽飯的饑荒年代。他們覺得孩子吃飽穿暖即可,也不阻止他們去買垃圾食品吃。小孩身體成長的營養跟不上,同時也影響智力發育水平。
? ? ? 老人認為孩子們只要不去玩水,不去馬路上玩,怎樣都會長大,可他們忽視了自然傷害以外的意外,沒有大人的教導,小孩容易跟人學壞,被壞人引誘,引起不必要的悲劇。
? ? ? “我上過兩年高中,算是讀過書的人了,本以為教他們綽綽有余,可是發現現在小學生的題目很多我都不會做,只能教教他們數學了。”鄭宇勁的叔叔無奈地說,“其實我也不知道怎么教小孩學習,要他讀書他不讀,問他寫完了作業嗎,他說寫完了。別人家的小孩從來不用管,學習成績都很好,我是坐在他身邊守著他寫作業,他都考不到80分?!彼灿袀€孩子在讀四年級。
? ? ? 這一番話何嘗不是其他家長的心聲呢?
? ? ?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樁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倍颊f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這第一任老師不知道如何指導孩子學習,社會等機構力量是不是可以給家長們提供幫助和培訓呢?
? ? ? ?這個學期,鄭宇勁轉學去實驗二小了,這是他讀的第5所學校了。他父母認為去縣城學校上學,小孩的成績能提高。我能理解他父母的心情,只有祝福他一切都好,希望他的臉上能綻放自信的、開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