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刪
不論是在心理學上,知乎上,關于自信的話題總是那么的冗長深刻。
在文主看來,不必想得那么玄奧,也不必帶上滿滿的歷史遺留問題。
自信是一棵樹,心底的樹。
怎么找到它?
一本書、一首歌、一種貫徹
不可否認建立自信往往是在年輕的時候或者是幼時便已經形成了大致的基調。
拿我自己舉例,小時候在混沌中塑造自我個性的時候并不知道什么是自信,懵懵懂懂。初中的時候也不知道一股什么風潮,班級出現大量的課外書,就著這股文藝復興,工具書、小說、傳記、名著、野史但凡是能讀的都沒有放過。
從那時候起就染上了看書的惡習,每每看到好的都要肝到凌晨,恨不能舍了睡眠。偶有碰到觸到內心的句子或者有所指引的句子,便會反反復復的讀,逐字逐句地去體會其中的深意。呵,倒是活生生把我一個理科生給掰歪了。
日月更替中,這些觸動你內心的東西便生了根,發了芽,慢慢成為參天大樹,成為了你的精氣神,也便是自信的來源。(參悟的東西不同,就會長成一顆顆不同的樹)
樹的大小,新舊,生長趨勢昭示著自信的強弱,深淺,觸發G點
在我自己的經歷里,書是我自信養成的媒介,當然也有可能是歌,是動漫,是親人,是朋友...
這些媒介引領你走向自信并參與了塑造自信的過程
說到底這些媒介讓你知道自己想要貫徹與堅持的東西,那么在這個領域,你必然是自信的,不可擊潰的。(在不熟悉,淺薄的領域自然沒有別人專攻的那么自信)就像樹,有的枝丫長,有的枝丫短。
至于這樹的走向,就要看你如何澆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