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 子 的 成 長,父 母 的 修 行。
我們曾經分享過“家長的說話方式,是怎樣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看似平常的一句話,殊不知話語背后,透露出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
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孩子內心會升起這樣的困惑,你們是愛我,還是愛作業?
今天應朋友提問,我給大家分享幾點有助于幫助孩子形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有助于幫助孩子形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1) 在家里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參與,一起頭腦風暴,一起計劃他放學后的時間要怎么安排。家長此時要真正的聆聽孩子的想法,把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利交還給孩子。慣例中也許會包含看電視、運動、做作業、做家務、洗澡等等。
如果這個慣例表看上去實現不了,你可以適當引導,但不要強迫。初次形成的慣例表需要實踐幾天,發現問題,再用好奇式提問(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確定最終的慣例表。
(2) 每天都有一段專門的時間,關掉電視,放下手機,用于全家人安靜地學習和工作。家庭里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孩子靜下心來寫作業。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3) 觀察一周的時間,看看孩子是如何對待家庭作業的。然后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聊你觀察到什么,使用好奇的問題問問看孩子是怎么想的,這個時候你需要拋棄對問題的預設,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做到只聽而不評價;和孩子一起探討,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辦法讓做作業更有效?孩子是否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什么幫助?
(4) 告訴孩子,如果他的作業需要幫助,你會在那里。但是你不會為家庭作業的事嘮叨或提醒,然后,閉上嘴,離開,僅僅在孩子請求幫助時出現。
家庭作業是孩子的責任,
當你不停嘮叨的時候,
家庭作業就變成了你的責任。
(5) 允許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風格。有的孩子手里搓著橡皮可能會更有靈感;有的孩子可能習慣于邊聽音樂邊寫作業;有的孩子可能擅長寫語文,但寫數學作業時會感到困難,需要幫助;有的孩子可能正好相反,認為抄寫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
(6) 當我們開始把做作業的事交給孩子時,孩子也需要時間來建立寫作業的好習慣。在他還沒有形成習慣前,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糕,他可能忘記作業,或者花更長的時間。
我們需要做到不嘮叨,不提醒,不解救,不指責,不發火,僅僅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給他充分的尊重與支持,而不是從他手中奪過寫作業的權利。
(7) 如果他真的沒有完成作業,讓他承擔自然后果,這時也許他會遇到老師的責罰。你可以通過好奇式提問,幫助他一步步探索作業的目的與重要性。
(8)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一朝而蹴,但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嘗試給予孩子尊重,將孩子對自己負責的權利,交還給孩子。
致所有家長朋友們 :
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將在那里體驗到扭曲的痛苦。如果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掌控在手,孩子的生命還活什么?少一分控制,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種可能。
“與時間賽跑”是最大的教育陷阱,童年不應是一場賽跑,而是一場那旅行,愛對了,一切都對了。
相互陪伴,見證成長。我們明天見!
我們是最親密的家人,
2017,
我們會始終陪伴,
一路走下去。
我們天生不會做父母,
但是有這個平臺,我們無所畏懼,加油!
陪伴,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