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特別喜歡一個動作,把手伸進喉嚨直到作嘔,偶爾幾次甚至會把剛吃的東西吐出來,而且一旦開始了這個動作就停不下來,我把他左手拿出來,馬上換右手,拿出來又馬上換左手。我發現他特別享受這個過程,完全不理解這是什么心態。
今天發生了好幾次這事兒,上午一次,下午兩次,傍晚又一次。大多數時候我會拿手邊別的東西給他轉移注意力。身邊實在沒東西,我只能抓住他兩只手,但通常這樣,他會生氣直到掙扎開。
傍晚吃完晚飯這次,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特別冷靜。我冷靜的想,如果我打一次他的小手,他會不會就此記住,以后不再犯。于是沒想后果,我選擇了這個方式來制止他的行為。打了一下當時他伸進喉嚨的小手,并沒用力,但是估計嚇到他了,他開始委屈的哭。我蹲下來看著他,用冷靜的語調說“這個動作特別不好,你可能會把剛才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的”。小娃邊看我邊委屈的哭,一邊還用兩只小手輕輕的摸我的臉,這個動作讓我立刻后悔了,即便我打了他的小手,他依然輕柔的摸我的臉,是不是在問我“媽媽,你不是說不可以打人的么?”是啊,我做了什么?怎么可以選擇這種最錯誤的方式?說了不吼叫的,是,我是沒吼叫,但是卻做了比吼叫還錯的事兒。我立刻抱起他說“對不起,寶貝兒,媽媽剛才打了你的小手,對不起,媽媽不該打你的,你可以原諒媽媽嗎?媽媽保證以后再也不打你了。”安慰了一會,不哭了,我拿了點他愛吃的零食給他,開心的笑了。
都說娃是來教育父母的,是啊!我們成天告訴他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的時候,我們又做的怎樣呢?做的夠好么?足夠當他的明鏡么?不吼叫活動到今天已經大半,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做的不錯,但今天呢?
自我成長的道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