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解決團隊高級五期 講師第13期? 賀變麗 堅持分享第1460天 2022—6—14
? ? ? 埃里克森一生都在完成自我同一性,在他的心理學理論中都在提同一性這個話題,并開創了此領域的研究。
? ? ?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標、價值觀等特質整合為統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與態度,自我貫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標和信仰。
? ? ? 埃里克森的研究與身世有關,他還未出生,生父就拋棄了他的母親。三歲時,母親給他找了個繼父,他一生都感覺自己不屬于父親和母親,因為他遺傳了生父的金發碧眼,而母親和繼父都是猶太人。同學們認為他是猶太人,父母認為他是異教徒。學歷只有高中,卻被哈佛大學聘為教授,他會擔心被辭退。他40多歲時,兒子是唐氏綜合征,他曾出軌女助手,夫人瓊原諒了他,與夫人相伴65年,白頭偕老。他們一起研究心理學,把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他夫人在他去世后又補充了第九階段。(老年晚期)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第三講?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
? ? 一、 以人格特征為標準劃分年齡階段
? ? ? ? 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壽命比較長,有的人活的不是自己,是帶著面具活,說違心話,做違心事,表面談笑風生,內在心事重重,有各種糾結。所以要思考:我們最想要的是什么?什么對我們是最重要? (一生議題,思考清楚,人活的比較自在)
? ? ? ? 1.艾里克森(1902~1994)劃分標準是心理社會危機
? ? ? ? 心理社會危機是指心理需求與社會環境有可能不匹配,比如失調,會導致矛盾,這個矛盾就是危機。危機和沖突也是一種推動,完成了就進入下一個階段。
? ? ?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方面的固著現象就是沒有完成,無法進入下一階段。埃里克森是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的學生,所以很多理論受弗洛伊德的影響,但有改進。
(1)認為現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變態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會要求不相適應乃至失調所致;
? ? 他非常強調社會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其人生議題,也有危機,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什么階段做什么事,什么階段就要完成這個階段的人生議題,完成了就很順利,完不成就會有遺憾和糾結、痛苦。
(2)人在克服心理與社會的矛盾和危機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體的心理社會經驗;
? ? 心理社會經驗能幫助我們度過矛盾和危機。
(3)從本質上講,社會環境決定了與任何特定階段和相聯系的危機能否獲得積極的解決。
? ? ? 2.與弗洛伊德的區別
? ? ? (1)弗洛伊德強調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認為性本能是人格發展的驅動力。而埃里克森既承認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時更強調文化和社會因素的作用。
? (2)弗洛伊德將兒童心理發展劃分五個階段:
口欲期(0~1歲)、肛欲期(1~3歲)、性器期(3~5歲)、潛伏期(5~12歲左右)、生殖期(11到12歲開始)。?
? ? ? ? 心理學家的好多研究理論與自身經歷有關,如心理學的三巨頭(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之一阿德勒,他寫了《自卑與超越》,因為他很小的時候得了佝僂病,差一點因為肺炎去世,三歲時親見弟弟去世,他兩次發生車禍。
? ? ? ? 森田正馬有神經癥,他的森田療法治療神經癥比較有效,與道家有淵源,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 ? ? 而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包括人生的整個時期,共八個階段,尤為關注自我同一性。
? ? 第一階段( 0-1.5歲):信任對懷疑? ? ? 母親? ? 希望信任? / 恐懼不信任
? ? ? 這個階段心理沖突主要是信任對懷疑,這個世界值得他信任嗎?如果不值得信任,他對這個世界是不相信的,會封閉自己,跟他人的關系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他覺得這個世界是可信的,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敢于與更多人產生連接。在這個階段,主要撫養者是媽媽,媽媽給予他及時的回應(吃喝拉撒),會讓他有更多信任。
? ? ? ?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兒童完全依賴他人。
? ? ? ? 細心照料,無條件接納,不斷給孩子說話,話嘮一樣給小嬰兒說話,深情看著,溫暖抱著,孩子感覺溫暖和安全,有溫情在,讓他感覺自己有價值,有安全感。
? ? ? ? 這個階段媽媽特別不容易,有的會產后抑郁。
? ? ? ? 剖腹產會讓孩子安全感不足,能順產就順產,產道的擠壓讓孩子對這個世界有適應的過程。
讀一讀《父母的語言》《心理營養》
? ? ? 嬰兒能夠得到的溫暖、撫摸、愛和生理方面的關懷,獲得滿足,就會形成對他人信任的傾向。
父母對孩子不夠關心,孩子在需要時得不到關懷,父母的冷淡、漠然或感情上拒絕,則會使孩子形成對他人懷疑的傾向。
懷疑可能導致孩子以后發展中的不安全感、猜疑和與他人建立關系時的困難。
? ? ? ? 這一階段危機如果成功解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埃里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愿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志生命誕生的怒吼)的品質。成年后,性格傾向于樂觀、開朗、信任、活躍、安詳,充滿朝氣和對未來的希望,相信自己的希望能夠實現,富于理想,敢于冒險,不怕挫折和失敗;?
? ? ? 如果不能成功解決,兒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懼的特質,成年后性格傾向于悲觀、多疑、抑郁、煩躁、不信任人、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拋棄,膽小懦弱等。有些人一生中對他人都是疏遠的和退縮的,不相信他人,對外界不信任。
? ? ? 不要往自己身上套,容易以偏概全。
? ? ? ? 孩子自小被送人會有被拋棄感,但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去自我完善。
? ? ? 嬰兒前期教育意義:
? ? ? ? 給予足夠多的愛、關心、溫暖、撫摸;及時地回應生理需求。
? ? ? ? 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他會更相信世界,越安全,越少出現問題,給他再多的愛都不為多。悉心照料,媽媽情緒要穩定,更多陪伴,與嬰兒建立更深的連接。
? ? ? ? 晚上睡覺穿肚兜,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
第二階段(1.5—3歲)? 自主對羞怯? (恥)? 父母親? ? 意志自制/自我懷疑
? ? ?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走路,他會探索這個世界,如果家長不讓孩子探索,自主性就會受影響。這個階段是精神分析的肛欲期,學會控制大小便。埃里克森說在這個階段,孩子與世界會有更多的連接,如果不允許,他就會產生羞恥感,慢慢地就不再去對這個世界、對自己有更多的好奇,就會產生自我懷疑。
? ? ? 這一階段,兒童開始會爬、觸摸、探索和自己做事的愿望,表現自控能力的增強。
? ? ? ? 吃飯坐在嬰兒餐車上,有自控感,穿鞋子反著,不要笑話他,不要說做的不好,不要過多去強化,如果家長反應過度,就會成為問題。此階段,要更多地允許、鼓勵、欣賞他去嘗試,對這個世界就愿意更多自主地去探索,否則就會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會有羞恥感。
? ? ? ? 控制大小便。不要急著糾正家長認為的錯誤。
? ? ? 父母通過鼓勵孩子嘗試新本領來培養孩子自主的意識。
不過,在孩子笨手笨腳地嘗試中經常會出現各種“事故”。
如果父母的嘲笑傷害了孩子,或一切包辦代替對孩子過度保護,都可能使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
? ? ? 不要大聲呵斥,否則容易固著在這個階段,可以溫和地告訴孩子。
? ? ? 如果這一階段自主性多于害羞、懷疑,危機得到成功積極解決,就會形成意志(埃里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意志的決心)的品質。成年后性格傾向于堅強、獨立、自我克制、果斷、自律、有決心、遵紀守法、不怕困難;?
? ? ? 如果不能成功解決危機,則形成自我懷疑的人格特征。成年后性格傾向于意志薄弱、依附、敷衍、半途而廢、猶豫不決等。
? ? ? ? 會說“我”,我字的出現,是與這個世界的分化,慢慢會有邊界,遵守規則,有獨立的自我。
家長不合適的做法及其危害
一、保護過度,包辦代替? ?
孩子自覺性差、沒有主見、依耐性強,潛能抑制、能力弱化、特別粘人,對自己的能力產生疑慮、羞怯
二、放任自流,太過縱容
? ? ? ? 若沒有規則,不講衛生、浪費等生活習慣,不利于社會化。
三、過分嚴厲,限制太嚴。
? 稍有差錯就斥責、打罵。? ?
讓孩子有太多的挫敗感 ,會形成孩子的雙面人格:懷疑自己、謹小慎微、膽小、害羞;暴力待人。
? ? ? ? 用手和腳探索這個世界。
? ? ? ? 尿褲子,吵一頓,一會兒又尿了。為啥?因為他害怕焦慮,越說,越關注這個事,他越尿褲子。成長中的一些狀況不用擔心,講道理他也記不住,他記住的只有你對他不滿意的情緒,越焦慮,越控制不了自己。
? ? ? ? 談規則,談不攏,用消退(不好的行為不予理睬)。讓他知道規則商量好了,哭鬧是沒有用的,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慢慢會遵守規則的,但前提是家長也要遵守規則。
嬰兒后期教育意義
1.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以獲得自主意識;
如果不愿意嘗試,不要逼孩子。
2.對笨手笨腳的行為不可嘲笑以免產生羞恥感;
鼓勵,具體贊美,及時強化,強化單一,一階段只強化一個行為
3.給予支持但不可給予包辦;
鼓勵孩子做,做不好也沒關系。
4.給予自由但不可缺失規則。
5.不可故意逗孩子,因為孩子也有尊嚴!
6.不可給孩子貼標簽!
? ? ? ? 在實際咨詢中,第1至4點也是通用的,對于來訪者也是一樣,所說的內容沒有對錯的,想說什么說什么,實在想不到,哪怕沉默一段時間也都是可以的。要給予鼓勵,否則他就會有羞恥感,會擔心你會不會嘲笑他,擔心自己說的好不好,會不會被咨詢師不認可,會有很多顧慮。比較像嬰兒后期,要給予足夠的安全和放松。讓來訪者感覺被無條件接納,是安全和放松的,他就敢于地去嘗試和體驗,往內心深處去探索,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與這個世界的連接更多,他的變化就能更多出現。
第三階段(3-6歲):主動對內疚? 家庭基本成員? 目標價值/無價值退縮
? ? ? ?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上幼兒園,與更多小朋友交流,一塊玩游戲,更多去主動探索,如果這一階段沒有得到鼓勵,會有退縮。
? ? ? 這一時期的兒童不只是簡單的自控,他們開始表現出主動精神。
? ? ? ? 通過游戲,兒童學習制定計劃和執行任務這一階段中,兒童通過模仿生活真實情景的游戲活動,學習社會技能和角色。
? ? ? ? 如果父母總是嚴厲批評孩子,不讓他們玩游戲,不鼓勵他們提問,會讓孩子認為積極主動參與活動是件錯事,產生內疚感。
? ? ? ?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象的失利、罪惡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 ? ? 幼兒園的環境很重要,不要給孩子報學習知識方面的輔導班,讓孩子多玩,做游戲,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很好玩,以后上小學或初中容易出現狀況,主要是玩,可以學一部分知識,但不要強迫。
? ? ? 語言敏感期,學英語熏陶,學傳統文化。如果與小伙伴發生沖突不敢還手,不要講很多道理。這個時候需要角色扮演,家長主動參與,給他呈現和展示,在互動中才能學習到新的技能,教的東西記不住。父母要教給孩子新的技能,可以在家里以游戲的方式角色扮演。但也不能過度,容易欺負其他人,小孩兒下手沒輕重。不主張培養太乖的孩子,遇到校園霸凌,不知該怎么應對。
幼兒教育的意義
1.培養主動進取的精神;
2.對孩子十萬個為什么予以耐心;(養成讀書的習慣,分房)
3.注重孩子和其它小伙伴的關系;
4.多鼓勵積極參與游戲,少批評。
5.學會夸獎:夸具體細節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聰明!不要夸寶寶真棒,好寶寶!
? ? ? 這個階段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記憶會是一生的,會記很多年,可以每天讀故事。知識有利于刺激大腦的發展,會見多識廣,培養自信,每天固定讀故事會成為人生溫暖的記憶。從小培養興趣,養成習慣。
第四階段( 6-12歲):勤奮對自卑? 鄰居學校? ? 能力勤奮/無能
? ? ?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上小學,小學階段主要是勤奮努力學習,通過學習獲得自我價值感,獲得自己的能力,否則會自卑,有無能感。主要培養學習習慣,學習如何與同學和老師相處。習慣很重要!
? ? ? ? 兒童的世界以極快的速度擴展到家庭以外
? ? ? ? 在學校,兒童開始學習那些社會認為重要的技能
? ? ? ? 這個階段,孩子特別看重老師對他的評價和認可,找個好老師比找個好學校更重要,如果碰到嚴厲的老師,經常批評孩子,孩子小學會過的很艱難,找耐心的,溫和的老師。
? ? ? ? 如果兒童中因為自己富有成效的活動而得到贊揚,他們就會形成勤奮的傾向。
? ? ? ? 如果兒童的努力總是被斥為幼稚和做得不到位,他們就會形成自卑的傾向。
? ? ? ? 父母和家庭以外的成人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童年期教育意義
1.在學習與活動中予以肯定,培養勤奮的習慣;
2.對于不是足夠優秀的孩子少批評、多鼓勵;
3.肯定孩子努力的態度;
4.多運用暗示的作用(羅森塔爾效應)。
? ? ? ? ? 這個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很重要,培養勤奮努力的品質,家長作正向過濾器。
羅森塔爾效應:隨意給的名單,說這幾些孩子將來有成就,后來發現這些孩子變得越來越有成就。暗示效應,自證預言,皮格馬利翁效應。(父母的嘴是開過光的)? ?
第五階段(12-18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 同齡群體,領導榜樣? 誠實自信/不確定感
? ? ? ? 這個階段是初高中,完成自我同一性,否則會有迷茫:我是誰?我為什么學習?人為什么活著?就會去思考這些,會有糾結,如果這個階段不能很好度過,就會有一種不確定感,不確定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情,要想明白。很好完成的話,就會有誠實自信的品質。誠實就是遵照自己的內心而活,這是很重要的。
? ? ? ? 同一性的形成及個性的形成,也就是獲得一致的、良好的、完整的個性。
? ? ? ? 心理和身體的成熟帶來新的感覺、新的軀體和新的態度。
? ? ? ? 必須把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覺上整合起來,將自己各種矛盾的經歷整合起來,形成同一的自我。
? ? ? 無法形成這種角色認同的人會陷入角色混亂的痛苦,因為他們無法確定自己是誰,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
身體心理快速成熟,發展出新的態度。我是誰,他們怎么看我,我該去哪里。
青少年的教育意義:
1、父母、教師應與其建立良好關系,做青少年 轉變的有力支持;2、轉變態度;(尊重接納溫和)3、幫助青少年開闊視野,早日達到自我同一。(少年維特之煩惱)關系第一位,相信,當專家當英雄,不挑剔指責。
第六階段(18-25歲):親密對孤獨? ? 朋友、配偶、競爭合作伙伴? 愛與友誼/雜亂泛愛
? ? ? 已經成年,在上大學,是合法延緩期,不用承擔很多責任,需要發展親密關系。這個階段不能很好度過,對愛就會有迷茫。
第七階段(25-65歲):繁衍對停滯感? ? 同事、家庭成員? 關心他人與創新/自私自利
? ? ? 這個階段會組建家庭,把更多精力轉向孩子,如果沒有,可能會感覺生命的停滯。丁克家庭剛開始過得會瀟灑,到一定年齡可能會后悔,沒有孩子會感覺不太完美。會關心下一代,忽略伴侶,這個階段要花一些精力陪伴愛人,而非只關注孩子,否則會影響夫妻關系。
? ? ? ? 保持平衡的主要動力來自指導下一代的興趣。
? ? ? 通過關心自己、關心自己的孩子和關心后代體現出來。
? ? ? 人到中年要能夠放眼整個社會,關心他人幸福,并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獲得繁衍感。
? ? ? ? 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人,將處于一種只關心自己的需求和舒適的自我專注狀態,生活停滯,人會感到痛苦,憂郁寡歡,不能自拔。
? ? ? ? 孩子是橋梁,是奮斗的動力,有兒子動力足。
第八階段(65歲以上):完善對絕望? ? 全體人類? ? 智慧? 絕望無意義感
? ? ? ? 這個階段會重新思考這一生過的怎么樣,這輩子是按照自己想要的來生活嗎?有的人會感覺遺憾,開始追求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如《飛屋環游記》電影。
? ? ? ? 一個人必須要能夠抱著接受自己和滿意的態度回顧一生;
? ? ? 一生充實和對自己負責的人會有一種完滿感,可以帶著尊嚴面對衰老和死亡;
? ? ? 如果帶著遺憾看從前的生活,人會有失望感,背負痛心和懊悔,覺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機會,自己失敗了,而一切重新開始晚矣。衰老和死亡的威脅便成了恐懼和消沉的根源。
? ? ? ? 有的老人不一定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