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伯鈞
兩幅《蒙娜麗莎》
1.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畫中人物坐姿優(yōu)雅,笑容微妙,被人們稱為“神秘的微笑”。法國政府把這幅畫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關于這幅畫的藝術成就、原型人物、作畫背景等等,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蒙娜麗莎》在藝術價值上,只能說是達·芬奇的一幅優(yōu)秀作品,但在各種離奇故事的疊加下,價值被無限放大,成為當今無可替代的名作。
2. 《蒙娜麗莎》最大的爭議之一,就是原型人物是否存在,經(jīng)過多年考證,可以斷定確有其人。2006年,有學者在德國一座圖書館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書,書中有一位曾經(jīng)閱讀過這本書的人寫下的一句話,大意是:“這一段寫得很好,就像達芬奇給蒙娜麗莎畫的畫像一樣好。”寫下這句話的年代差不多1503年左右,讀書人可能是見到了達·芬奇為蒙娜麗莎作畫,基本可以確認作畫的年代和人物原型。
3. 證明蒙娜麗莎確有其人的證據(jù),還有兩份來自佛羅倫薩的官方證明。一是在佛羅倫薩的檔案館中,能夠查到當時的下葬記錄,里面明確記載了蒙娜麗莎的葬禮。另一份證明是有學者找到了一份房屋契約書,能夠證明達·芬奇的父親把房子租給了蒙娜麗莎的丈夫。這些證據(jù)都能說明蒙娜麗莎這個人物真實存在過,而不是人們猜測的達·芬奇自畫像或者其他。
4. 事實證明,達·芬奇畫過兩幅《蒙娜麗莎》。“文藝復興三杰”中年紀最小的拉斐爾有一幅臨摹《蒙娜麗莎》的素描,是沒有顏色的速寫炭筆畫,從中我們能夠明顯發(fā)現(xiàn)人物形象差距巨大,而且畫面旁邊有兩根羅馬柱。此外,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在他的著作《藝園名人傳》中,把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有點兒名氣的藝術家生平都寫了進去,其中對《蒙娜麗莎》的描繪,除了有羅馬柱,蒙娜麗莎還有眉毛,這兩點在盧浮宮的《蒙娜麗莎》里都沒有。
5. 達·芬奇畫過兩幅《蒙娜麗莎》,從時間上判斷也更合理。1503年創(chuàng)作,1519年去世時還帶在身邊,而且未完成,從時間上看十多年的跨度不太可能。因此,可以斷定1503年左右,達·芬奇創(chuàng)作了第一幅《蒙娜麗莎》,有眉毛,有羅馬柱;1519年之前,達·芬奇創(chuàng)作了第二幅《蒙娜麗莎》,現(xiàn)在掛在盧浮宮供世人參觀。
6. 很多學者奉獻畢生精力,就為了找到第一幅《蒙娜麗莎》。在尋找的許多年中,各種傳聞中最接近的有兩幅畫。先是傳說新加坡一位富商購買了第一幅《蒙娜麗莎》,符合拉斐爾和瓦薩里的描述,而且和盧浮宮《蒙娜麗莎》很像,但無法完全確認;又傳說俄羅斯發(fā)現(xiàn)了第一幅《蒙娜麗莎》,最終經(jīng)技術判斷顏料與達·芬奇的時代不符合,所以是假的。
7. 最終,研究者發(fā)現(xiàn)第一幅《蒙娜麗莎》就隱藏在第二幅盧浮宮《蒙娜麗莎》下面。在一位法國物理學者的建議下,用非常精準先進的照相技術,對盧浮宮《蒙娜麗莎》進行掃描研究,結(jié)果竟然發(fā)現(xiàn)了第一幅《蒙娜麗莎》。
8. 第一幅《蒙娜麗莎》和證據(jù)指向完全符合,眉毛、羅馬柱、相似樣貌等都具備,年輕的程度也符合兩幅畫年代的差距,而且從肖像畫的眼神、姿態(tài)上來說,也更符合文藝復興時期委托作畫的常理。甚至還有一項鐵證,一位專門研究文藝復興時期服飾的專家,在蒙娜麗莎衣服兩種不同的布料拼接處,發(fā)現(xiàn)了達·芬奇的簽名。
9. 在研究者不懈努力下,很多謎題被解開,但依然有無法解釋的謎團。《蒙娜麗莎》是一幅委托畫,畫作完成后應該交給委托人,但達·芬奇卻帶在身邊,還在上面畫下了第二幅。他究竟為什么這樣做,恐怕世人永遠無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