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隔姜灸
關于隔姜灸,有這樣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在遙遠的秦漢時代,人們用“三伏灸”來進行預防疾病。
什么是三伏灸呢?
指的是在全年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即頭伏、中伏、末伏這三天,把精選的大老姜切成薄片,貼在相應的穴位上,然后在上面點燃艾灸,以促進血脈運行,疏通人體經絡,達到養身調理的效果。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
當然人體感覺不適,就應該保養調理,不要達到病氣很重了再找醫生。更不要現在的疼痛,非要等到夏天才去艾灸調理,更是愚蠢。艾灸四季可以操作,未病先養,有病先治。陽氣足百病除,艾灸補陽祛濕中醫首選。
《名醫別錄》中記載:“生姜,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姜具有祛風、解表、和胃、溫經止痛的功效,有明顯的抗菌、消炎作用,還有鎮靜、止吐、抗過敏的作用。
將新鮮姜和艾灸結合起來,既可以益脾胃,又能溫中降逆、止嘔吐,除濕消痞,止咳祛痰。由于取材方便,隔姜灸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在明代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中,有這樣的記載:“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錢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焙髞?,明代的張景岳在《類經圖翼》中提到:“單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于姜上灸三炷,黃水即出,自消散矣?!?/p>
傳統中醫認為,隔姜灸可適應一切虛寒病癥。
具體來說,隔姜灸適合治療陽氣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疾?。阂活愂沁^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類是與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病、關節炎、腎虛、腫瘤、虛寒頭痛、結腸炎等慢性疾病。
真實案例
? ? ? 曾2016夏天,我在江西九江德安縣艾尚古法養生堂店,治療過這樣一個患者。她是一位寶媽,每當夏天就會嚴重依賴空調,經常整天在空調房里呆著,很貪空調,久而久之,身體受到了寒氣的侵襲,之后出現了幾年肩周炎,頸椎病,導致手臂酸痛等癥狀。在家拖地,洗衣服都很吃力。針對這種虛寒癥狀,我采用火罐灸、懸灸、泥灸的搭配辦法為她調理了3天,效果不錯,好了百分之三十,可以舉起手臂,但仍然不能干活。于是我后15天,給她采用隔姜灸結合,成功將寒邪趕出患者的體外,她說一天比一天舒服了,祛除了她體內的病根,療程結束后,每三天保養一次。那個月最后一個星期,肩周活動正常人一樣了,當夏就帶孩子一起去游泳了。
隔姜灸時,我建議你取一塊新鮮的老姜。
何謂新鮮?即出土不久的姜,而不是放了很久,都快風干了的姜。
何為老姜?即生姜中的姜母。然后,用刀沿生姜的纖維縱向切成厚約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覆蓋穴區即可,記住,姜片中間要用三棱針穿刺數孔,這樣在艾灸時便于灸火透過姜空更順暢地進入人體。最后,在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
灸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來說,每次艾灸5~10炷,以穴區局部出現潮紅時為宜。在施灸的過程中,當你感覺穴區有灼痛感時,可以略微把姜片提起來,防止皮膚灼傷。
隔姜灸的注意事項
1.姜片的厚度宜根據部位和病癥來定,如果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如果是急性或疼痛性的病癥,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2.灸炷的大小宜在姜片直徑以內為好,太大易引起皮膚灼傷,應謹慎從事如果出現灼傷,可以在穴區涂一點艾精油再加艾灰,一來可以緩解皮膚灼傷,防止皮膚過敏抑制細菌;二來可以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效果。
3.注意:被灸者的睡姿和坐姿。選擇合適的方式施灸。讓灸療師方便操作安全,被灸者也好放松心情有益于身體吸收的效果。
這么好的文章來自李老師。
如果您喜歡她的分享,就為她文章底部點贊吧!有空關注她的個人【淡淡的云兒】簡書作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