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知名大學offer,
金融公司工作履歷,
難以想象,
這位社會精英竟跑到,
蘇州小鎮中做一個繡郎。
85后的張雪是“刺繡之鄉”蘇州鎮湖為數不多的繡郎。
“現在青年人學蘇繡的太少了,我要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睆堁┛偸且粩嘟o人解釋他的選擇。
親友們反對他學刺繡,“那是沒上過大學的女孩子干的活?!蹦赣H薛金娣卻很欣慰,“他喜歡就好,隨他了?!?/p>
張雪的母親薛金娣出身刺繡世家,
6歲學刺繡,16歲進廠做繡工,
是蘇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作為一代蘇繡大師,
她的作品曾經贈送給外國最高領導人。
業界對她的評價是,
“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
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
小時候,張雪常常坐在繡架盤看母親一針一針地刺繡。偶爾,他也會好奇地拿起一枚繡針,學母親繡上兩針。這一切在小小的張雪腦海里埋下了一顆關于蘇繡的種子。
大學畢業后,張雪順利拿到英國利茲大學的offer,同時在金融公司工作,生活富裕、前景光明。出國前,他抽空回家一趟。
這一趟尋常的回家路卻改變了他的一生。張雪發現兒時記憶中家家戶戶飛針走線的場景早已消失?!霸谔K繡的鼎盛時期,鎮湖曾有8000多名繡娘,從事與蘇繡相關的工作。而如今30歲以下從事刺繡行業的只有30多人,其中會刺繡的還不到一半?!?/b>
出國留學前景一片光明,
從事金融行業生活富裕,
但要眼睜睜看著蘇繡后繼無人,
張雪內心一片掙扎。
有著2千多年歷史的刺繡,
向來被看作是“女工”,
男性刺繡少之又少。
親戚們得知張雪想放棄offer回家刺繡,
反對聲接連而起,
紛紛說那是沒上過大學的女孩干的活。
“沒活干的人才做刺繡,
因為很累,也沒有前途,
還落下一身職業病?!?/p>
但張雪還是遵循了內心的聲音,
放棄國外offer,
辭掉金融公司的工作。
坐在木繃架旁,開始了秀郎的生活。
22歲的他從頭開始,
從最基礎的畫畫學起。
他來到了中國美院坐落的杭州,
學習最基礎的素描。
緊接著考取蘇州大學碩士學位以提高藝術修養,
他說只有當自己的眼界開闊之后,
才能設計得出更為優秀的蘇繡作品。
張雪的刺繡作品一反母親的老派題材,
沒有鮮艷的花鳥圖,沒有細致的人物神態,
他將傳統刺繡與極簡性冷淡風相結合。
作品《四季》,
最簡單的對角線、
三角構圖美學,呈現中國韻味。
春夏秋冬,極具寫意之美。
這款刺繡的打磨,他用了整整3年。
《四季·春》
《四季·夏》
《四季·秋》
《四季·冬》
作品《佛》,
絲線繡成連綿的裊裊煙霧,
虛實幻化成一個草體佛字。
刺繡、禪意,
在張雪的手中都變得有設計感,
更加受年輕人歡迎。
蘇繡傳統的針法有9大類40多種,而現在的刺繡基本常用的針法也就只有6種,張雪想能不能繡出一副有各種針法的作品。
大半年的時間,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宇宙星系,靈感來了。
作品《星空》,
用少見的黑底和天文題材,
讓蘇繡多了些酷酷的科技感。
整幅作品包含近20多種針法的運用,
軌道用銀線以盤金繡的方式繡制,
而中間的太陽用的是打籽、亂針、戧針……
玩遍二維的刺繡方式后,
張雪又開始思考三維立體的呈現。
作品《見山》,
從《春山瑞松圖》中汲取靈感,
以拙政園的白墻為紙,
以不同大小的石塊為繪,
設計出經典的“片石假山”。
有人問:
“為什么要顛覆傳統?”
張雪很耿直地回答,
“因為自己繡功不夠好。”
“我媽那代人都有幾十年的繡功,他們重在繡功,技藝高超。我才學了6年,手上功夫淺。那就退而求其次,讓蘇繡回歸生活?!?/p>
退而求其次,
卻創造更加廣闊的蘇繡世界,
各大品牌商來找他合作,
推出了蘇繡的耳機、手表、屏風。
他創作的《四季》,
拿下了江蘇省“藝博獎”的刺繡大賽金獎,
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可。
人民日報看到他的作品后,
贊揚美得讓人窒息。
在他的引領下,
無數年輕人愛上了古老的蘇繡。
中國傳統瑰寶——蘇繡,
重新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張雪說:“我一直想告訴世人,蘇繡不用高高的掛在廳堂之上,它可以很簡單很美,回歸到現代生活當中來。”
ps:元旦活動已經開始,還沒參加的小伙伴們快來吧!詳情請戳?人人都有的現金紅包,你確定不要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就動動手指轉發朋友圈吧
勾搭小編
請添加微信號:juxiao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