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樹先生
深夜,莉莉小姐突然給我發來這樣一句話:
“你有辜負過一個人嗎?從分別那天開始,你再也沒有機會彌補,后來的每一天你的心里都帶著愧疚感。”
她說,電影的畫面在這里定格。臨睡前,她腦海里全是那個曾經對她很好的男生。
那個皮膚有點黑,有點憨厚的男生。
初中開學典禮的時候,學校破天荒的做了一次開學直播,操場北側的大屏幕上放映著學生們的日常。
列完隊伍,屏幕的內容由之前剪輯的視頻切換成操場正在進行的同學。
他的班級正好在攝影機后面。他是體育委員,站在班級的前面。
屏幕時不時的從主席臺轉向后面的學生,他出現在屏幕上的次數也隨之頻繁。
她盯著屏幕上那個靦腆的男生。學校規定男生必須是寸頭,女生劉海不過眉。
過去,莉莉小姐是不喜歡寸頭的男生的,但是屏幕上的他出現的次數那么多,她竟覺得他看起來有那么一些帥氣。
后來,她主動找到他的教室,要到了她的聯系方式,那個時候,最流行的還是QQ,男生們口中聊的話題,多的是游戲和放假相約去哪個網吧。
莉莉小姐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各種各樣的書。初中的時候,為了打發多余的時間,她總會買一些明星雜志,或者情感小說,在18:30開始的晚自習慢慢欣賞。
說來也奇怪,興許是她從來都不是那種引人注目的類型的人,即便有時她在某位老師的課堂上看這些所謂的閑書,老師也從來沒有發現過。
和那個男孩正式認識的時候,是在朋友的生日聚會上。聚會結束后,他的早安晚安變成了莉莉小姐的日常回復內容。
莉莉小姐說:“我能感受到他是喜歡我的。我一直覺得女生主動表白是一件很不妥當的行為。好在,他也明白我的暗示。”
距離朋友生日后的一個月,我們正式在一起。當然,這是父母眼里的早戀行為。我們也不敢特別明目張膽的談戀愛,只是在我回家的路上,多了一個喜歡唱歌的人。
而莉莉小姐正好是一個喜歡聽歌的人。
他仿佛像一個行走的CD機,無論是8090年代的經典老歌,還是21世紀的流行歌,他都有自己的拿手曲目。
他的唱歌水平也很在線。
從張信哲的《信仰》到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許巍的《曾經的你》,還有張杰的《這就是愛》。
每次唱歌的時候,他總是很投入,特別是在唱《這就是愛》的時候。他解釋說:“我就是覺得這個音調很高。”
我回復莉莉小姐:“那時候的感情,就是很甜蜜,沒有任何物質需求,也不需要物質需求。只要那個人在自己身邊便足夠。”
但是那個男孩還是做了一件感動莉莉小姐的事情。
是在男孩生日的那天。
盡管莉莉小姐問過男孩的生日,但她還是算錯了日期。男孩提著蛋糕出現在莉莉小姐教室門口的時候,她很驚訝。
她說:“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啊。”
他說:“今天是我的生日。”
莉莉小姐這才知道是自己算錯了時間。還未來得及說抱歉的話,一塊兒芒果已經到了唇邊。
“那個時候還真是很容易滿足,一塊兒芒果蛋糕,足以使我感動。”莉莉小姐從文字描述變成了語音。
我調侃道:“現在起碼得是LV吧。”
用現在的話來講,莉莉小姐是找到了那個滿眼都是她的男孩子。可是她并沒有珍惜。
畢業以后,她和那個男生失去了聯系。
莉莉小姐說:“我當時覺得我以后會遇到一個更好的人。”
她沒想到的是,因為她的這樣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辜負了一個滿眼都是她的人,他們本可以從校服到婚紗的。
我實在不好再繼續補充,莉莉小姐也停頓了很長時間。可惜世界上并沒有后悔藥。
講完故事,我們又閑聊了很久,她那邊打火機的聲音提醒我,我也需要一支煙。
“聽說,后來他很傷心。”
“聽說,后來他換了很多對象。”
我說:“那你呢?從和他分手到現在一直單身。”
我們又沉默了很久。最后匆匆說了晚安,便掛斷電話。
我想起了湫。
這樣的事情我實在不好評頭論足。
喜歡一個人,喜歡一個什么樣的人,都是一個人的自由。至少,我是這樣安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