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朋友黃小敏的女兒菁菁,今年被八所美國名校錄取,其中一所學校還提供了每年三萬美金的獎學金。
一家人經過商量,當然以女兒的意見為主,最后決定去那所提供獎學金的學校。當然不完全沖著獎學金去,菁菁所學的專業是那所學校的強項,在國際上的排名非??壳?。
黃小敏決定八月中旬送女兒去美國上學,準備工作從五月初就開始了。
其實主要是女兒在準備。
女兒決定去那所學校后就加了那所學校的一個群,里面主要是那所學校的學長學姐,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助、咨詢,在群里問一下,就能得到幫助。
菁菁高一暑假才決定參加托??荚嚭兔绹腟AT等標化考試,為去美國留學做準備,從高一暑假到高三上半年拿到八所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雖只是一年多的時間,黃小敏覺得,女兒的進步,尤其是獨立能力,那真不是一點點。
菁菁通過Goole訂票,起初有人推薦了卡塔爾航空公司,但要在中東的一個飛機場中轉,菁菁在群里問了一下,有學長說:“別訂那一趟吧,帶著家人,別去那些地方奔波了。訂美聯航的,直達或在美國國內轉機的,安全點?!?/p>
菁菁轉述學長的話時,覺得學長的話很有道理,而黃小敏卻忍不住笑了,“帶著家人”,好像個大人的口氣。
黃小敏又轉述給老公聽,她老公說:“你覺得好笑?。磕愠鋈ゾ椭懒耍刹痪褪撬龓е恪!?/p>
到達目的地,已經是晚上,在機場,左等右等,不見自家的行李,后來終于看見了,可是,四個箱子只找到了三個。跑遍了機場(所幸美國的機場不像國內機場那么巨大)托管行李的地方都不見。
怎么回事呢?黃小敏一籌莫展。
菁菁說,我去那邊的辦公室問問,拿著機票和行李托運單去辦公室。
一會兒回來說,那只箱子在另一架飛機上,讓等幾個小時后或明天來取,或者留個地址明天機場工作人員送去。
黃小敏不可置信地看著女兒,她知道她的英語好,但不知道好成這樣。
后面幾天,黃曉敏才真正見識到了女兒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
一次在的士上,遇到了一位健談的司機,噼里啪啦,一點不理會黃小敏母女是外國人,絲毫沒放慢語速。黃小敏,多年的中國中學英語教師,明顯感覺自己的英語聽力不夠用,可女兒菁菁卻與那位司機談笑風生,那位司機大佬呢?有人陪他聊天,開心不已,語速越來越快,基本是在搶話說,完全當菁菁是native speaker。
后來菁菁告訴黃小敏,那位司機跟她說,這是一座國際化大城市,在這里,什么樣膚色的人都有,相對美國別的城市,這座城市應該更平等一些。甚至,司機大佬還同她聊到了世界各國的腐敗問題??磥恚膽烟煜碌乃緳C大佬并不是中國才有啊。
開學準備工作很繁忙,要去銀行辦理銀行卡、要去學校辦理各種手續、還要打預防針,而這一切,菁菁都是獨立操作,不用求助任何人。
黃小敏不遠不近的跟在女兒身后,覺得女兒的背影是多么的帥氣,因為溝通交流無障礙,所以充滿自信。
新生報名注冊那幾天,菁菁主要時間用于幫助其他來自中國的新生,許多新生親熱地叫她:“學姐”。可是,她哪是學姐?。克彩切氯艘幻赌兀?/p>
一些中國孩子的爸爸媽媽也以為她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知道實情后,紛紛贊揚,為她的熱心助人的品質,也為她優異的英語口語與聽力能力。甚至有家長斷言這孩子將來前途無量。
黃小敏耳聞目睹這一切,心里自然是樂開了花,她覺得菁菁還年少,一切下結論的話還為時尚早。但她也深切地感受到,出國留學,孩子一定要盡量在國內過語言關,這樣,孩子走出國門,到了陌生的國度,才能迅速地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去。
被譽為“中國人生設計第一人”,幫助過無數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徐小平,也曾在許多公開講座中呼吁:“出國留學的孩子,一定要盡量在國內完成語言準備。許多所謂的留學垃圾,都是出國讀語言,讀了好多年讀不出來,無法完成學業造成的?!蹦欠N認為“出國更便于學語言”的家長,往往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二)
如何在國內過語言關?我們看了許多了專家的著作,聽了許多教育培訓機構的講座,今天,我們來看看黃小敏作為一個家長所說的、接地氣的方法。
1、菁菁開始學習英語的年齡。
菁菁五歲多的時候,黃小敏讓她開始接觸英語。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放英語兒歌、韻律詩給孩子聽,并教她唱和背誦這些簡單好聽、朗朗上口的英語兒歌和韻律詩。
背誦韻律詩的時候,不解釋意思,也不用要求孩子知道意思。英語韻律詩與中國的古詩詞一樣,有一定的韻律,非常利于孩子背誦。
有很多家長糾結這一點,總覺得孩子不知道中文意思,背下來有什么用?那么請問,你的孩子兩三歲、三四歲時,你就教他背誦: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你一句一句解釋過意思嗎,面對一個兩三歲的、牙牙學
語的孩子?
沒有。
為什么要教他背誦呢?是為了讓他知道這些詩歌的意思
嗎?
當然不是,只是為了讓他學說話,口齒伶俐而已。
既然如此,為什么要苛求孩子必須懂得英語韻律詩的中文意思呢?我們讓孩子讀、背誦韻律詩,也只是為了增強他的英語興趣,以及讓他變得口齒伶俐而已啊。在早期,中文意思真的不重要。
哦,你說孩子五歲多了,應該知道中文意思了?
你確定你的五歲的孩子,那個從沒學過英語、也從沒走出過國門的孩子,盡管他五歲了,在學習英語這件事情上,他不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
所以,你如何給你的牙牙學語的嬰兒啟蒙學習中文,你就可以如何給你的四五歲的孩子啟蒙學習英語。
當然,如果你覺得四五歲才啟蒙學習英語太晚了,你也可以更早一點。
2、廣泛地設置英語語言環境
黃小敏說她女兒開始接觸英語時,還沒現在這么好的條件,那時,她主要用復讀機。她用復讀機,還主要不是為了讓孩子跟讀,而僅僅是利用復讀機的復讀功能。
她幾乎在每個房間都放了一個復讀機,女兒去哪間房玩耍,她就將哪間房的復讀機打開,不用強調孩子認真聽,就當個背景音樂播放。
孩子入睡時,她也放。生生將她女兒訓練成不聽英語磁帶就睡不著覺,常常主動要求:“媽媽,你放那個英語磁帶呀,我要睡覺了?!?/p>
不要以為這種方法沒有用,你想一想,有多少流行歌曲是老師或歌唱家專門一字一句教會你的?對啦,沒人教,是你自己聽會的。
黃小敏給她女兒主要播放的是《新概念英語》的磁帶,基本規律是:一周有五天重復播放同一課的內容,剩下的兩天,不重復這一課的內容,而是隨意往后播放。
為什么這樣做呢?重復播放的那一課,基本是那一周要讓孩子背誦下來的。
是的,流行歌曲,聽得多、基本會唱了,但要把一首歌唱得好聽、唱得專業,能夠在唱K的時候在朋友們面前顯擺,還是需要你悄悄下功夫的,那就是找時間,認真練唱這首歌。
學習英語也是一樣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將這一課的語音語調聽得很熟了,你再找個時間教讀,他會很快就能記住并背誦。
誰教讀?黃小敏自己,她是個英語老師啊。
哦,你沒這個條件?你就請個老師吧,不用水平多高,在校大學生完全能勝任。
不用講語法,不用解釋中文意思,就是將這一課用孩子感興趣的方法教他讀、教他背誦。最后,能跟老師分角色表演,就最完美。
這里有一點要強調,不要去糾結老師的發音準不準,你真的能判斷老師的發音準不準的話,你自己就能教了。既然你自己不能教,你就相信老師。
就算他的發音不是完美,那又怎樣?你會因為你的普通話不標準,就不教孩子說話了嗎?
Do it now!比什么都重要,你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你想太多。
不要因為某些“專家’的半吊子理論或者你自己的自以為是,耽誤你孩子的學習時機。
再插一個小故事。
黃小敏說過,她堅持一周五天播放同一課,剩下的兩天隨意往后播放。
有一天,她女兒坐在一張能滑動的電腦椅上,一邊滑動著椅子,一邊開心的喊:“Don’tdrivesoquickly!”(別開得這么快!)
黃小敏說,她當時無比驚喜,因為這是六十多課中的一句話,當時女兒背《新概念英語》大概背到四十多課。也就是說,這句話完全是在黃小敏隨意播放磁帶的過程中,女兒聽見了,而且懂了,而且能在正確的語境中運用了!所以,不要急于求成,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就堅持去做!成功和驚喜,都在前方等待你。
3、力所能及地為孩子提供展示英語、品嘗成功的舞臺
黃小敏的女兒六歲多讀一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告訴媽媽:“今天有個高年級的姐姐在全校同學面前說英語,我能聽懂她說的?!?/p>
黃小敏仔細詢問,又去學校打聽,弄清楚了,是學校的一個例行活動,每周一升國旗活動結束后,讓一位同學在國旗下、全校同學面前,展示英語,講個英語故事之類的。但這個活動只是面向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那時,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所以校方認為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才具備這個能力吧。
黃小敏問女兒:“你愿意上臺去講英語故事嗎?”
女兒說:“好?。 ?/p>
黃小敏于是去找校長,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學校能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次鍛煉的機會。
那位女校長非常棒!她支持黃小敏的想法,并讓一位教四年級英語的老師輔導菁菁。
輔導幾次以后,那位老師發現了問題:“你孩子學的是什么英語???不認識單詞,也不懂什么意思,就會噼里啪啦背一大串。這樣學英語有什么用?”
黃小敏是個不怎么容易受打擊的人,也不怎么理會別人怎么說,態度倒是謙恭的很,她很謙虛地對老師說:“不好意思,老師,給您添麻煩了,要不這樣,我回去給她找個英語故事,讓她背熟,好嗎?以后讓她改進學習方法?!?/p>
于是黃小敏督促孩子在家背熟那個英語故事,還背熟幾首韻律詩。這些,對于菁菁而言,小菜一碟呀!
孩子上臺展示英語的這一天到了,黃小敏請假不上班,躲在學校門口,偷偷觀看孩子的表現。
看見孩子走上了講臺,黃小敏說她的心砰砰跳的厲害,畢竟在全校師生面前呢!
菁菁表現得很鎮定,流利的英語故事,好聽的韻律事,贏來了如雷般的掌聲。她跑下大大的升旗臺時,那位可愛的女校長給了孩子一個溫暖的充滿愛的擁抱。
黃小敏說她永遠感謝那位校長,那位姓“傅”的校長自己可能不知道,她的并不經意的舉動極大的鼓勵了那個叫菁菁的孩子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英語學習興趣。
4、 不要“啞巴英語”,也不要“文盲英語”,英語學習要“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黃小敏說她之所以在孩子學習英語的早期,以大量聽和背為主,是因為,她認為英語學習與我們的母語學習,道理是一樣的。
中國孩子,普遍三歲左右去讀幼兒園,而他在讀幼兒園以前,已經聽、學說中文至少三年的時間了。進了幼兒園,也是以聽故事、唱兒歌、背誦小短文為主,奠定了大量的基礎之后,才能進入小學真正讀書、寫字。
母語尚且他如此,憑什么要求孩子學英語時跳過聽、學說、背誦的過程,直接要求會讀、會寫,甚至會考試呢?
她說,她讓孩子大量聽、大量背誦,就是在輸入,我們沒有那個語言環境,只能人為輸入。沒有輸入,何談輸出?
現在有的專家否定背誦,認為學習英語不用背誦,黃小敏表示不知他們是想干什。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逼鋵嵸|也是在背誦??!
有了一定的背誦量之后、積累了大量的句子、課文之后,在繼續背誦的同時,黃小敏開始讓孩子閱讀課文,慢慢學習書寫,甚至開始講解簡單的語法知識。
由于有大量的背誦做基礎,給菁菁講語法時,她并不覺得枯燥難懂,因為那些例句都是她曾經背誦過的。
慢慢的,菁菁開始學寫簡單的英語小作文,其實也就是將她會說的句子寫下來。
菁菁讀小學二年級時,黃小敏讓她參加了“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那時還有這種活動,現在似乎不允許舉辦了),獲得了三年級組的一等獎。要寫英語作文哦,當時很多三年級學生在考場上還在問:“老師,作文是用中文寫嗎?”
到了高年級以后,黃小敏增加了一個新的方法,那就是“復述”:播放一篇課文或作文,讓菁菁聽幾遍,然后將課文復述出來,有些課文和作文還要求寫下來。
就用這種看似簡單卻踏實的方法,一直堅持。
菁菁讀小學時,在學校的英語考試成績并看不出比別人的要好多少,因為學校的英語不難,甚至可以說簡單,單從考試成績上很難看出差距。頂多你考100分,人家考99分。但黃小敏說,她認為菁菁在小學六年級時,就句子量、單詞量、閱讀量而言,遠遠超過了初中畢業生的。
到了中學,菁菁的英語成績在班上一直遙遙領先。而且,菁菁一直堅持用這種方法學習,沒去過任何一家課外補習班補習過英語。
高一暑假,菁菁決定在兼顧國內學習,高三參加國內高考的情況下,參加托福考試,為留學美國做準備。菁菁參加了一期針對托福考試的校外補習,第一次托??荚嚲涂嫉搅?00分以上。
黃小敏說,她并不覺得菁菁真的取得了多了不起的成績,但作為一個沒有上美高、沒有上國際高中,甚至都沒怎么上過課外補習班,也沒長期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孩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尤其是第一次到美國,就能迅速融入到那個語言環境里。黃小敏覺得還很為女兒感到驕傲,也覺得女兒的學習方法應該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所以愿意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你們自己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