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采訪一下現在在北上廣深地區工作多年的無房上班族,倘若時光能夠倒流,你會選擇的最佳投資項目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買房”。的確,在那個“蒼進空還是處女,陳冠希還沒有相機”的年代,選擇買房的第一批一線城市入駐者可以稱得上是幸運兒了,當年不管是貸款買房還是全款買房的,擱到今天看來都可以算得上人生贏家了,因為一線城市隨隨便便一套房子,在今天都能賣出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辛辛苦苦打拼十幾年還完房貸的戶主們,真可謂是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相比于70、80后們,當年以殺馬特、火星文而“聞名遐邇”的90后們,算是不幸中夾雜著幸運的一代人。不幸的是,在90后全面進入適婚年齡的時代,中國的房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點,都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現在的許多90后年輕人買不起房,談不起戀愛,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似乎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幸運的是,90后所生長的年代也可以說是古老的中國幾千年來物質條件最為豐厚的年代,中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有才能的年輕人會擁有更多的出頭機會。條件較好的90后,甚至還沒有出生就已經坐擁好幾套房子,而這代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是最高的,像什么“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等老祖宗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說教也似乎不再能成為禁錮他們人生前進腳步的枷鎖了。那么,回到本文正題,年輕人到底該不該買房?到底該什么時候買房?下面,小編姑且先就這些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買得起,自然可以早點買房
這里所謂的買得起,是指買房這件事對你本人造成的經濟壓力還不算是大到難以承受的情況下,才能稱之為“買得起”。剛畢業的年輕人,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全款買房的屈指可數,如果父母經濟能力尚可,家庭條件還算殷實,在父母的幫助下能夠早早買房當然是一種再好不過的選擇,因為在城市里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你會發現自己在就業、結婚、子女教育上占盡先機。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都比較濃重,房子對于壓力更大的男性來說也似乎更為重要。雖說,現在很多人在鼓吹不買房,他們發誓要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年輕人,終身只租房不買房,但小編認為這種觀念也許是比較先進的,在西方社會或許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但是在“國情較為特殊”的中國,也許并不適合所有人。
不要告訴我像什么“98年,馬化騰5人湊了50萬創辦騰訊,沒買房;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萬搞腦白金,沒買房;?99年,漂在廣州的丁磊用50萬創辦163,沒買房;?99年,26歲的陳天橋炒股賺了50萬,創辦盛大,沒買房······”之類的說辭,在中國真正有這樣能力和運氣的人能有幾個,畢竟普羅大眾們基本都是“俗人”,過好咱的小日子要緊。
在西方發達國家,房客租房可以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領包入住,像什么家用電器、鍋碗瓢盆一應俱全,根本不需要房客過多操心。而在中國呢,租房的蟻族們三天兩頭就會擔心房東會漲價或者趕你走,亦或是各種某些單位針對群租房群體的消防安檢等專項檢查整治,那種“被驅不異犬與雞”的滋味著實讓人很不好受。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小編還是建議各位年輕人有能力買房的盡量買一套,不要求數量多,一套能夠安身立命的房子足以。
如若經濟條件不允許,寧可延遲買房計劃
倘若你目前二十五六歲,月收入三四千元,在所在的城市買房需要貸款五六十萬甚至更多,房貸一直要還到四十多歲,并且這期間還要考慮生病、換工作等各種不穩定因素的影響,那小編我還是勸你還是暫時不要買房,把每月存下來的一點積蓄多用于提升自己吧,比如報個職業培訓班、培養點一技之長什么的,等能力提升上去了,收入有了明顯提升再考慮買房也不遲,因為投資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很多人在斟酌考慮各種投資項目時,其實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人教育的投資,是回報率最高且最為保險的投資。特別是針對女性而言,如果是抱著想改變命運的想法而去結婚的,確實該醒醒了。在奶茶妹妹變成抹茶妹妹還沒多久,某影視圈著名吳姓大叔又爆出把小三整進牢房的新聞,還有某位著名的經濟學家,通過“合法手段”不僅把之前送給與自己談戀愛的空姐的兩套房子全部要了回來,還“成功”的讓其背上了900萬元債務。這以上種種現實都在印證那句至理名言——“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房子作為不動產雖然有增值的空間,但不能保證一輩子都能夠保值,唯一屬于你個人的可持續性增值的不動產是你的知識、能力和閱歷。
綜上所述,在買房沒有給你造成過大的經濟負擔的情況下,剛需住房還是可以盡早買的,但如果沒有經濟能力買房,則可推遲買房計劃,把攢下來的錢先用于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