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老子《道德經》第三章
圣人是教化人民的,他能讓自己的子民沒有貪婪的欲望,讓聰明有智慧的人不認為自己很聰明而驕傲,也就是人都很謙虛,不隨便口出狂言,不干預他人。
有知有欲的人是屬于那種覺得自己特別聰明,覺得自己特別有智慧,這種人如果掌握了大量知識也能會變得更加無法駕馭自己。還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多,現在所擁有的肯定不止這些,就像我以前對自己的看法也一樣,我認為我應該住更好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子,吃更美味的山珍海味,甚至還會覺得大家都應該來追捧我才是我。這是個人的驕傲,骨子里的傲慢,是對功名利祿的貪得無厭,如果只是無止境的貪婪只會讓自己覺得工作沒有意義,覺得生活沒有樂趣,永遠停留在對金錢及物質的追求里,而是要放下貪婪能夠依然努力才是上等的收獲,是追求更好的自己。
當一個人書讀得越多越覺得自己愚蠢,因為在浩瀚的知識里,人類所能涉及到的點實在是太少。而書讀得越少的人覺得自己特聰明,自己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懷才不遇,憑什么別人擁有的我不能擁有?當然有些人讀書讀的是很多,但是又為什么還是對生活不滿足,覺得家庭虧待了他,社會虧待了他呢?因為他讀的書只是停留在了文字上,只是看書本上的表面意思了。而忽略了書只是一面鏡子,讀書真正要讀的是自己。好的教育讓人變得謙虛而愿意學習更多的智慧,不管是從書上還是從他人的身上,或者從自己的經歷中都能有所收獲。
用現在的流行話來翻譯就是知足且上進,我對現在自己所擁有的已經非常滿足了,不貪婪,我也覺得自己不是那種特別聰明的人,更愿意付出努力,踏踏實實地來賺取收獲。所以總結下來,一個好家長,好老板,好老師,好領導,最重要的就是像圣人一樣搞教育,讓身邊的孩子,同事,學生,下屬都能變得知足不貪婪,謙遜不張揚,務實又努力。能夠讓一個人的風骨中透露著一種品質:知足又上進,溫柔且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