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是中國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初學者當如何臨帖才能為書法奠基


在書法傳承上臨帖的純粹的練字的區別以及臨帖所需的步驟

說道中國書法,對于蕓蕓眾生來說這個詞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中國文化不論用哪種媒介向大眾傳播,都會涉及到書法。最常見的就是廣告宣傳,標語展示等,在大街小巷隨意可見的中國書法或是中國書法演變的一種“形于外,神乎中”的潮流字體。這種熟悉不外乎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生活的土地上都能耳濡目染。但是對于書法精神和書法本身承載的文化知之甚少,很多人覺得字寫的工整就是書法,其實不然,我在前期發表的文章中就有介紹書法所承載的內涵,以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的藝術精神的展示,這里我就不做介紹,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期的內容。對此很多人的字確實寫得不錯,在同級別人當中書寫也非常出眾,大家就以為這就是書法,實則是大眾對書法的不了解而導致的這種盲目的審美評價。書寫者在未了解和深研書法的真諦就憑借個人的喜好盲目練習,以至于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導致“我體”肆意生長。


大眾對書法本質的不了解,以至于幾篇有關書法的文章發出之后就有一些網友留言:“練漢字就是練漢字,為什么非要臨帖呢?其實這和我們讀書是一個道理,我們讀書是為了吸收作者通過實踐積累的經驗,豐富自己,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臨帖的意義,正和讀書一致。我們也應該借鑒前人的經驗和碑帖,以幫助他們奠定良好的寫字基礎,提高書寫技巧。因此,臨帖一直是歷代書法家公認的一種有效的漢字書寫培養方法。雖然我們今天練習寫字,只想字寫得正確、流麗,看去順眼。并不要求每個練字的人最終都成為書法家。然而,如果不掌握使用筆的方法、結構規律,就很難達到這一最低要求。因此,它對今天的漢字練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臨帖有臨帖的方法,如果隨便照著帖亂寫一通,這是“抄”帖而不是臨帖,盡管成年累月地寫,也不會有什么長進,徒然浪費時間而已。臨帖的方法有如下幾點:

在臨帖之前,你必須知道如何執筆和如何運筆。掌握了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后,臨起帖來就容易進步,不然就會徒勞無功。如筆執得對了,運筆方法不對,或者運筆方法對了,執筆方法不對,也同樣會徒勞無功的。等到執筆和運筆方法練習得差不多了,然后方可開始臨帖。


臨帖分為“摹‘和”臨“復制有兩個過程。“臨”又有“格臨”、 “對臨”、“背臨”三個步驟。井然有序,不可混亂。在“摹”、 “臨”的時候,又須隨時注意抓住帖里的特征,如果我們不能把握這些特征,下筆時就會茫無頭緒。又無論在“摹”或“臨”的過程中,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而是必然會不止一次地遭遇障礙和波折,如何克服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此外,還應注意如何選擇選貼,如何安排練習時間,如何培養寫字興趣,博采眾長等等,也都有講究的。

俗話說:“不守規矩,不成方圓。”規就是圓規,是畫圓形的工具;矩就是曲尺,是畫方形的工具。要學木工,首先必須學會使用圓規曲尺。這里簡述的臨帖方法,相當于學習木工中使用“規” “矩”的相同原理。希望讀者不要認為這是一個規則或陳詞濫調而忽視過去。接下面就來我們就共同的探討有關這方面的方法。


一、古法執筆無定式,正確的執筆方式是寫好字的基本前提

現代人對于硬筆姿勢并無爭議。然而,對于古人的執筆姿勢卻常常存在爭議。這很正常,因為越是常見的現象,越容易被忽略。你可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古代某一個皇帝的生卒年和生平事跡,卻不會了解當時古人的飲食狀況。因此可以這么說,歷史幾乎就是一本特里史。為什么越是常見的郵票到后來反而變得最珍貴,是理也。其實執筆的方法,說來很簡單,只是“指實掌虛”而已。

筆管應放在食指.(第二指)第一個指節的節彎里,中指(第三指)指尖緊貼著食指的第一節,在筆管前面往里鉤,無名指(第四指)指甲稍上的節肉貼在筆管里面,小指(第五指)指甲緊貼無名指,將筆管往外項,拇指第一節在筆管左面往右擫這樣筆管被五指的力量從四面八方把它撐住,自然就穩定了。這里要注意,拇指和食指、中指必須攢在一起,無名指、小指必須緊靠中指,拇指的指節必須突出(這一點特別重要)

這樣執筆,打外面看去,從食指到小指是層累相次而下,和拇指相會,很像未綻的花苞;而從里面看去,手掌和手指聯成一個像蒙古包似的拱形物。總之,從外面看是實(指實)的,從里面看是虛(掌虛)的。這就是正確的執筆法。

這樣執筆,從外面我們可以看到,從食指到小指,是一個一個相次而下,然后和拇指相會,就像沒有綻放的花蕾。在里面,手掌和拇指像一個拱形帳篷一樣相連。總之,實(指實)的,從里面看是虛(掌虛)的。這就是正確的執筆法。


有的人執筆,食指鉤得老高,拇指在中間,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為上、中、下三截,這樣無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掐在掌心。手掌掐實了,筆尖就顯得僵硬不靈活。也有一些人執筆,五個手指是閉合在一起,但拇指和指關節并不突出,所以無名指和小指很容易掐在掌心里,指實而掌不虛,也是要不得的。

人們過去把食指高鉤的執筆方法稱為“鳳眼”,形容虎口狹長(拇指與食指相交處),就像鳳凰的眼睛。另一種執筆方法是在食指和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筆管前面,將無名指的第一段節骨筆管里面推頂,拇指右邊指肉撅在筆管左面,使虎口平平的圍成圓形,叫做“龍眼”據說練習“龍眼”時,把一滿杯水放在虎口上再寫字,要杯子里的水一點不潑出來,方算功夫到家。其實,這只是故弄玄虛,不足為訓,希望那些對練字感興趣的人不要上這個當。此外也有人認為筆管要重,才容易增加筆力。以前我誤以為是真的。我做了一個裝滿鉛的銅筆管。它重約一斤。我用這支筆練習了很長時間。我只是覺得我的手腕又酸又重。寫的字依然如故,沒有進步。后來方知,所謂的筆力是一種從手和手腕發出的靈活的自然力。只要多練習多寫,筆力自然會逐漸增加,這與筆管的重量無關。

我應該把鋼筆握得松一點還是緊一點?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把騎自行車作比較。對于騎自行車的初學者來說,為了避免摔跤,他們經常緊握車把,這使得他們的身體更容易傾倒。執筆是一樣的。如果握得太松,筆架很容易脫落;如果握得太緊,手很容易顫抖和疲勞;因此,握得不松不緊,恰到好處為妙。傳說東晉“書圣”王羲之見小兒子在專心寫字,在他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筆,竟沒有拔動。因為這個故事,后人錯誤地認為筆應該是握的越近越好。事實上,如前所述,抓取筆管并不費多少力氣,筆管自然就和泰山一樣穩定。要想拔去,確乎是不大容易的。


在執筆高低這一問題上,從來都是不統一的。在過去,有些人主張執筆要高的觀點,甚至有執筆在筆桿頂端的,被稱為高捉管”,而也有一些人認為執筆應該低。稱之為低捉管”。根據我的個人經驗,執筆應該根據寫字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寫小楷就應該把筆握得低些,拇指離筆尖大約四到五厘米為佳。在寫大一點的字尺寸在三四厘米的楷書(又稱寸楷書)時,握筆應當比小楷要略高一些,大概拇指離筆尖大約六到七公分為佳。寫比中楷更大一些的子時,握筆應該更高一些,。拇指離筆尖大約七到八厘米為佳。但這僅供參考。同時還要取決于筆的長度、所寫字的大小以及作者自己的經驗來確定適當的比例。執筆的方法不能也不應該是僵化的。一般的原則是字越小,握筆就越低;字越大,握筆就越高,可由自己去體驗掌握。

除了執筆的講究外,坐姿也很重要。過去人們常說,寫字時,筆管應對準鼻子。筆管怎么能對準鼻子?首先右肘骨必須盡可能必須盡量向外撐出。其次,下臂必須與胸部平行。筆管應該自然地放在鼻子前面。手腕必須平。筆管必須稍微向內傾斜才能書寫。如果手腕豎起,筆管勢必向外臥倒,就無法運轉了。肘部應向外支撐,手腕應與紙平齊,肩部一定得用力,肩部一用力,整個右臂的肌肉都繃得緊緊的,這時右半身的力量,由背到肩,由肩到肘,由肘到腕,再通過手指,直達筆尖,筆尖運轉時就會格外有力。但在這種情況下,左臂肘骨,也應盡力外撐,左手的食指中指應用力緊壓紙面,使全身力量向左右平均發展,不致右強左弱。此外,如果胸部不能靠在桌子上,背部和頸部不能向前彎曲,它可以糾正許多不好的姿勢,也有利于健康。


最后,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以上所有這些都是學習寫字和練習基本技能時必須遵循的規則。待到熟練以后,無論怎樣執筆,都能運用自如。甚至可以用傾斜的鉛筆或鋼筆來書寫正確的筆畫。因為筆只是一種書寫工具,初學者必須注意執筆。為了練習和掌握這個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長期寫字并付出一定的努力,她也就自然乖乖地聽從指揮了。古人說: “執筆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

二、運筆的技術要點和懸腕書寫對書法提升的幫助

運筆是指對筆運轉的操作。首先,應該注意的是,寫字必須用手腕用力,而不是用手指用力。筆桿由五個手指托住,靠手腕的力量移動。筆管沿手的方向前后移動,使筆尖在紙上畫出點來。這樣運筆,手腕就必須離開桌面,讓它懸在空中,否則手就無法活動了。很多人寫字時手腕靠在桌面上,這樣手不靈活,就只好用手指去撥動筆管,而且筆 尖的活動范圍也非常之小,寫小楷或二厘米左右的字,還可 勉強對付,寫中楷、大楷以至再大的字,就無法運轉了。因此,要講究運筆,首先需要練習懸腕。


從來沒有練習過懸腕寫字的人,由于手臂上的肌肉不習慣于這種動作,一旦下臂離開桌子,就失去了依賴性,筆在手中就會發顫,手也忽高忽低,寫出字來,不是東倒西歪,就是或粗或細,非常難看。因此,若要去掉這種阻礙書寫發展的習慣可以通過兩種辦法來解決,其一便是拿一根棍子,按照我們前面介紹的正確的執筆法,懸起手腕,在桌面上不斷的畫圈,或者寫字。只要努力練習,假以時日便會毫不猶豫地改掉這種習慣。其二便是,將左手平放在桌面上,將右手腕平放在左手背面練習寫字,這樣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后,抽取左手,右手也會逐漸穩定。這兩種方法可以同時使用,要不了百日,效果明顯。

至于手腕懸空,離要桌面有多遠?這取決于筆的長度和要寫字的大小以及執筆的高度。大致用傳統中楷寫字,離桌面大約四厘米左右即可。簡而言之,寫字是大的,手腕懸得高,遠離桌面遠些;寫字是小的,手腕懸低些,遠離桌面近些,在這一塊沒有硬性的規定和要求,寫著順暢即可。

對于手腕高懸練習不易的問題,前人提出了一種折中的方法,稱為“提腕”,也叫“虛腕”,肘部放在桌子上,手腕靠近桌子,但不貼緊桌子,可以自由移動。換句話說,就是最低的懸腕(如下圖所示)當然這比手腕的高懸容易得多。如果只想通過練習正確、流利地寫字,我們也可以采取措施來改善運筆方法。若是想進一步向書法藝術進軍,并取得一些藝術成就,那么它仍然需要下些苦功,練習高懸腕,直到基礎穩固,便可運用自如。


如果是寫匾額、橫幅標語,招聘等所需要更大的字是,往往依托懸腕是很難完成的,那就非連肘也懸空不可懸肘可在練習懸腕時同時練習,這里我們暫且不論。

如何運筆這一技術性的話題已經敘述的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我們應該探討一下筆法的運用了。筆法又稱用筆,是指用筆尖在紙上寫字的過程。別以為這很容易。在紙上寫一筆、花一點就可以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隨便書寫的點畫,有時候看起來也很有筆力,卻是浮而不實的,并不涵有真實的力量。古人說“力透紙背”。那么隨便寫的一筆和畫的一點能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筆法的要訣,只有“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八個字。意思是說無論點、橫、撇、捺等任何筆畫,都得有去有來,不可只去不回。’總的說,就是任何一筆都要“逆筆回鋒”何謂“逆筆”即起筆時筆鋒逆入。一般來說,比如橫畫自左向右,寫時先逆筆向左,到起筆頂點,往下輕輕一按,再向右畫去;直畫自上向下,寫時先逆筆向上,到起筆頂點,向右下方輕輕一按,再向下畫去。何謂“回鋒”?即收筆時筆鋒回進,比如橫畫到收筆處,稍向右上,再向右下輕輕一按,向中間回進;直畫到收筆處,向左上輕輕一提,再向中間回進,其它點、挑、撇、捺等任何筆畫,都是這樣寫法。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寫呢?這與寫漢字的主要工具——毛筆有關。毛筆是漢字的主要書寫工具。刷毛筆的性能軟而有彈性,筆尖的近尖部分叫做“鋒”,彈性特別強,寫字時筆尖在紙上一按即倒,一提即直,這就是“鋒”所起的作用。寫橫畫起筆用逆筆使筆鋒倒向右邊像心,再轉過來往右,這時筆毛就平鋪在紙上,而筆鋒就在橫畫中間,不偏上也不偏卞,末了往回一一收’,筆鋒依然挺直,這在書法術語叫做“中鋒”,也叫“正鋒”,“藏鋒”古人論用筆秘訣,用“令筆心(筆鋒)常在點畫中行”,就是指的中鋒。寫字能做到筆筆中鋒,自然踏實而不虛浮,用墨也能均勻到家。反之,如果順著筆勢,隨便點畫,或者像拖把擦地板那樣橫掃(這叫偏鋒,筆鋒偏在一邊),筆畫只是浮在紙面,不會沉著,麗且筆鋒有去無回,長些的筆畫,寫到中段,筆頭所蓄的墨已用得差不多,寫到收筆,必然會因墨少而成枯筆,或需重新蘸墨方能寫完,所以是要不得的。

三、書法練習中的摹與臨是兩個不同的步驟,確實一條法則

在前文中已經介紹過了,若要想在書法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臨帖是一條必經之路。但是對于臨摹當中的“摹”與“臨”我們又當作何理解呢?通過對書法藝術的研究,我們發現摹”與“臨”,是傳統和有效的練字必經程序。在古代老師教學生寫字時,總是先寫“描紅”(北方叫紅模子),后寫“影格”(北方叫照格,也叫仿影) “描紅”。學生根據用紅字印刷的描畫練字本直接摹寫“影格”,或是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隔紙描寫,這是“摹”的兩個步驟。練習寫字,必須先“摹”后“臨”,不過我們現在應該變通辦理,將“描紅”“影格”兩個步驟一起練習可以縮短過程。

在這里肯定很多人有疑問,為什么我們不能一開始就“臨”而先要“摹”呢?這是因為初學寫字,手不是十分很熟練,筆不是十分穩定,所以我們必須先經歷一段時間的“摹”寫來打好基礎。如果從一開始,你就掌握了書寫技巧,買到一本新帖,對它的內容還完全陌生,只覺得帖里的字寫得好,不知道好在哪里,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寫,也必須先通過“摹”.寫,也必須先通過“摹”.寫,掌握了帖字的筆法、間架、精神、面貌,然后再“臨”,以避免混淆。


大家要注意的是這里“摹”寫的方法是從帖中選擇完整的單字(古碑帖因年久被侵蝕、碎裂或不適當的拓印而經常模糊不清,所以必須挑選),用透明的防墨薄紙覆蓋帖,蒙在帖上,依著帖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書法術語叫“雙鉤”)用很細的線條表示然后把雙鉤的字作為描紅本。第一步是蘸紅墨水填寫。第二步是蘸綠墨永到純藍墨水填寫。最后完整填寫,這樣一本雙鉤本可填寫三遍,最后變成原帖的復制本,再就這復制本蒙上薄紙寫“影格”。但是,有兩點我們必須注意:第一,鉤空心字要極細心,勿使絲毫失;二,每次填寫時,要注意不要寫出雙鉤輪廓之外,不然就會破壞字形。至于寫“影格”時,尤需注意“亦步亦趨”,帖字粗,我也跟著粗;帖字細,我也跟著細,總之要完全跟著帖走,而不是任意改變他們。

照著以上的方法做,我們可以用雙鉤,制成描紅本供填寫。另外,我們可以使用復制本寫“影格”,這樣原始的帖子就不會被墨水弄臟。可以好不避諱的說這就是傳說中的一舉兩得。為其簡便,省去“描紅”,一開始就寫“影格”,也無不可,只要把雙鉤本填上墨就成了。再說,現在印刷術比前方便,好的碑帖墨跡,多有石印本或珂羅版本印行,如經濟條件許可,買帖時可以買同樣兩本,一本備“臨”寫用,一本按頁拆開,當“影格”用。這樣可省去雙鉤帖字的一道手續了。 一本帖經過三遍“描紅” (或不經描紅),幾遍寫“影格”,大約不過三個月光景,對帖字的筆法、結構已漸熟悉,下筆也已有相當把握,這時就可以開始“臨”帖了。

臨帖不可或缺的三步:格臨、對臨、背臨

前面已經為熱愛書法藝術的您講解了”摹“的特征和步驟,下面我們就講講臨帖的三大步驟。分別是“格臨”、“對臨”、“背臨”,詳情介紹如下介紹如下:

第一步是“格臨”

主要針對初學者。取云母片或薄玻璃片或洗凈的廢攝影軟片,照帖字大小畫上九官格或米字格,把這格字放在帖字上面,然后在現成印有九官或米字格的練習本上照式臨寫,也可以在別一張紙上畫上放大的格子,蒙著白紙臨寫。臨寫的時候,先看清帖字哪一筆在格子的哪個部位里,照著它也寫在該一部位里,這樣才不致走樣。不然,字還是這個字,筆畫、間架的位置跟帖字不同,那就是“抄”帖而不是“臨”帖了。 “抄”帖是練字者最易犯的毛病,必須注意避免。

第二步是“對臨”

就是不用格子,直接對著帖臨寫(也需放大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倍)臨寫時,最好將帖用特制的帖架架起,放在桌子前方(如無帖架,用幾本書或其它東西把帖架起來也可以),對著它寫。又須注意要看一字寫一字,不要看一筆寫一筆,因此必須先經“格臨”,熟悉了帖字的筆畫、間架,然后方可“對臨”。


第三步“背臨”

就是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后,從頭至尾默寫出來。一種是隨臨隨默,臨熟多少字,即耿寫多少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合起來用,先局部默寫(即臨幾字默幾字),后全篇默寫。默寫完畢,要與原帖比對,發現某些點畫或間架跟帖里不一樣,要改正重寫(對臨時也要如此)一本帖到能全部默寫,而且寫得跟帖很相像,才算初步成功。

但這樣的成功是不鞏固的,如就此停止不臨,隔了些時,還會回生,所以就是能把帖全部默寫出來,仍須繼續臨寫,這時可以“對臨”、“背臨”相間為之。等到帖里的每一個字都能牢牢記住,永不忘記,即使帖里所沒有的字,也能寫得跟帖字相仿佛,至此才可告一段落。


完成從“對臨”到“背臨”的過程需要很長時間。這需要多長時間取決于貼字的多少和練習者是否能夠遵守執筆和運筆的基本規則,以及練習者是否有時間和決心持之以恒的練習下去。如果沒有太多的帖字,又能堅持基本原則,每天不間斷地堅持臨寫五十到六十字,每十天完成一整次的臨寫,大約一年就能取得初步的成功。之后為了鞏固已取得的成績而繼續臨寫,大約再需幾個月。總的來說,所需的總時間大約是一年半。當然,如果加強練習,時間可以縮短。在寫作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兩件事:一是寫作要慢,不要快。既然“臨”帖不是“抄”帖,那么只有慢慢地寫,快就完事,這樣草草了事,是練不好字的。總之,我們應該認真對待,而不是敷衍。第二,我們每天必須把臨寫的字課要好好保存。不要隨意扔掉。每隔一定時候,拿出來跟前些日子臨的對比對比,看看是否或有多少進展。


四、這樣讀帖才能又好又快的理解字的結構、布局和運筆方式

在”摹“和“臨”的時候需要同時做另一件事,便是“讀”帖。“讀”帖不是為了識別和記憶字而高聲朗讀,而是通過仔細觀看研究跟帖子里的字打成一片,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要充分理解字的運筆走勢和字的結構布局等。也可以使用雙鉤的方法,把原帖拆開,將其釘在墻上或用圖釘將其壓在桌子上的玻璃板下。當你有空的時候,你可以仔細觀察,欣賞每一個字的書寫風格和結構,并仔細臨寫。每十天半月寫一頁周而復始。即使你出去了,也最好隨身帶幾頁紙,隨時把它們拿出來研究。總之,在不影響工作、學習和休息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現有時間多讀貼,有助于加深對寫字的理解、記憶和提高興趣,縮短學習過程。

在讀帖的同時時,也可以把自己臨寫的字跡釘在墻上或壓在玻璃下,和字帖放在一起,看帖的時候可以把自己寫的字和字帖作為比較,從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更好的總結,對書法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對相似性以外的一些相似性進行比較分析,找出相似性產生的原因,并在下詞臨帖時加以糾正。這也將在加速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如何更好的安排時間練習書法

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在取得成功之前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除了讀和寫,沒有捷徑。

在時間安排上,許多古代書法家多年來都是日以繼夜地練習寫字,積累了幾十年苦功,方才成為一家或一個流派。。在今天的新社會里,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和工作需要去完成許多新的知識要學習,,而對于書法的練習就沒有古人那么充足的時間了。對于當代書法愛好者來說當然是沒有這么多空余的時間,這該如何是好呢?別急,我們將持續為您出謀劃策,且往下看:

古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話一點也不假,當我們在練習這些貼子的時候,其中不乏一些人會很無聊的追問:你是否會安排它們,以及如何使用它們等等問題?實際上這些都不要去理會,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就是這個道理。只要我們愿意下定決心。早上是練習漢字最合適的時間。早晨,空氣清新,頭腦清醒,言語輕松愉快。只要你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臨他幾十個字再去上班或上學,也不算晚。如果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早上不可能練習,那么你可以在午休后、下班后、放學后或睡覺前留出一些時間練習。多寫點時間,少寫點時間,只要不干擾工作,不影響學習和休息。總之,我們應該每天不間斷地練習。


歷代書法家有許多勤學苦練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例如,的鐘繇和唐代的虞世南,都有畫被習書的傳說。一方面,我們堅持每天練習。另一方面,睡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柱子的書寫風格和空間。我們應該用手指代替鋼筆,像往常一樣在空白處模仿它們。這有助于我們掌握寫作技巧,特別是對于那些臨時工作或經常出差,暫時不能接觸毛筆的人。它也相當于在沒有實踐的情況下練習寫字。致于受到練習中斷的影響了。

六、在臨帖過程中常出現的幾種阻礙練字的情況,當這樣化解

在“臨帖”的過程中,還有其以下一些情況需要我們注意,因為這些是對練字者進步的障礙,可能隨時出現,甚至反復出現。一個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在這些障礙面前鞠躬,放棄以前的成就。所以我想特別指出一點,這樣大家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第一種情況是“見異思遷”:往往有些人學歐字,學了些時,覺得不大對勁,就改學顏字,顏字過了幾時又不對勁,就改學柳字,這樣改來改去,自己沒有一定主見,其結果必然一事無成。也有些人歐字剛學了不久,看見顏柳字帖,認為顏柳都比歐字好看,就丟開歐字,改從顏柳,這樣練字也是永遠練不好的。臨帖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選定了某一本帖,就要一口氣練下去,不到成功不止,這也是練字的訣竅之一。

第二種情況是“流水作業”式的練字:假設這本帖子有十頁,今天臨第一頁,明天臨第二頁,后天臨第三頁,并且將在十天內完成,然后它將從新開始。這樣的臨帖也是在做無用功,非但書法不能長進,而且還浪費了時間。因為每天把臨帖一頁就相當于每天換寫若干個生字。要十天方一轉回,帖里所有的字就不容易全部記住。因此,我們必須每天面對同一頁的臨帖,并且一練就得堅持十天半月,然后熟悉一夜更換一頁。如果一個詞或幾個詞不是用老方法寫的,那么,我們必須提出一個專門的書寫頁,要到自己覺得滿意了再更換,不然,就會浪費時間而無收效。

第三種情況是“矜奇立異”:有一種從未對自己臨帖下過苦工,而且還目空一切,。批評別人的作品是這不好。那不好。即使選在擇字帖時,也嫌這嫌那的,不是說這本帖不好,就是說那本帖俗氣,凡是整齊規矩的字帖都瞧不上眼,專挑冷僻的、殘損的以及字形奇里古怪的碑帖,作為學習范本,想從這里面練成一手不同凡俗的字來。這種人,不肯打正規基礎入手,而只是從矜奇立異的動機出發練字,不用說,他永遠不會取得好成績。

第四種情況是“一曝十寒”:有些人練字時就像感冒了。他們每天開心的時候寫幾百個字,不開心的時候半個月都不動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不是一個好的練字方式。如果每天都能堅持練習,雖然寫字多少要看時間而定’,細水長流,總比一曝十寒要好得多。


第五種情況是“知難而退”:當然,在臨帖的開始,前幾天會寫的字會慘不忍睹,然后每一天都會更好,寫的越相似,看到的連續進步,自己非常的高興,因此越臨勁頭越足。過了一些時日,我漸漸地感覺到,漸漸的覺得越寫越不像;越來越不見進步,有時和初期寫的字對比,反而覺得比前退步,許多人由于這種現象而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到后來干脆換一本帖,有些甚至停止練習。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過去的一些努力將是徒勞的。我們應該知道,要知寫字是手眼并用的,手只管執著筆寫字,字寫得好不好,是不是在進步,眼睛要觀察和比較,而進步總是比手快,手的進步總是落后于眼睛。俗話說:“眼高手低”,就是這個意思。臨帖越相似,說明手與眼逐漸跟帖里的字接近;后來的越臨越不像,則是眼已能進一步看出帖字里的某些特征,和自己字課里的某些缺點,而手還不夠熟練,掌握不住帖字的特征,克服不了自己的缺點。為了克服自己的缺點,盡管誠心誠意 地照帖臨寫,而寫出來的字總與帖里的字不一樣。這是生理 現象的自然規律,不能勉強,也不必灰心喪氣,遇到這種情 況時,只要能咬緊牙關,不管像不像,進步不進步,堅持苦練,闖過了這一關,就會苦盡甘來。不過這種情況,過了些時,到一定階段,又會重新出現,因此,必須樹立起堅韌不拔的決心、信心,方能一關一關地闖過去。

以上五類在一般實踐中相當普遍,尤其是“知難而退”的第五種情況,如果每個練習者不可避免地遇到的障礙。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他們。根據豐富的書寫經驗,中途遇到 越臨越不像,越寫越不高興的時候,干脆把筆硯字帖收起, 不寫也不想,擱它十天半個月,然后再繼續臨寫,到時自會 覺得別有一種新的境界呈現在眼前,使你恢復過去的興趣。這樣每經一次,就把你的眼法手法向前推進一步,是一種很 有效的方法,不妨一試。


七、淺談初學者如何選帖與換帖,才能更好的為自身書法奠基

關于臨帖的基本法則和應該注意的各種問題,前面已談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談談怎樣選帖和怎樣換帖。

我們先談一下書體。有的前書法家主張先學篆書、隸書,再學楷書、行書、草書;有的主張先學楷書,再學篆書、隸書。從書法的起源看,先學篆書、隸書,篆書、隸書打定基礎,再寫楷書、草書。然而,我們知道手寫和毛筆處理的基本原則可以應用于從過去和現在學到的任何東西。從實用的角度看,楷書、行書、草書比篆書、隸書更為廣泛。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今天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是書法專家,所以我認為從正楷開始更實用。楷書寫法比較好,即行書、行書寫法比較草書、行書就簡單一些;楷書寫法,再學習行書、草書,很容易。隸書在今天被用作裝飾藝術中的一個藝術書體。以及實際月價值。在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隸書書》并不困難。至于篆書,不容易理解。它們除了刻字外沒用。根本不用刻意去學習。但是,楷書可以分為大楷和楷小楷。有些人認為應該先練習常規字體。其他人認為應該首先練習常規腳本。我的觀點是,編寫常規腳本的活動范圍很窄,不容易實現。練好楷書并不難,所以最好先練楷書。

我國書法藝術,豐富多彩。就書體來說,有篆、隸、正(正楷,亦稱楷書)、行、草,以及行楷、行草等等。就書派來說,有鐘(繇)、王(羲之、獻之)、虞(世南)、褚(遂良)、歐(歐陽詢)、顏(真卿),以及蔡(襄)、蘇(東坡)、黃(山谷)、米(元章)等等好多家數。各種書體有不同的體制,寫法,各家書派有不同的面貌,風格。

書體確定了,現在來談談書派。同是楷書,二派有一派的面貌,各不相同,如歐字方而瘦,顏字圓而肥,虞字婉轉,褚字飄逸等等。我們學哪一家,當然可以隨自己的愛好決定,如喜歡肥大的就學顏,喜歡方正的就學歐等。至于選帖,流傳印行的各家碑帖多不勝舉,在本書末了一節里,擇要開列了一些帖目,可供選擇。


碑帖選定了,就要專心致志地臨寫,不要見異思遷。比如選定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官醴泉銘》,就依著“摹”、“臨”方法,一步步練下去,直到真正成功為止,這時歐字的基礎已打得相當扎實,如有意在這基礎上再提高一步,就可以另換其他碑帖了。但歐字的面貌、風格,不僅僅止于《九成官》,如他寫的《皇甫君碑》、《虞溫恭公碑》等,都與《九成官》有某些不同,因此當練完《九成官》后換臨它帖,仍應到歐帖里去找。直到把歐書各種碑帖一一臨遍,練習歐派楷書這一階段才箅結束。到這時候,如寫字興趣越來越濃而客觀條件許可的話,就可以換學顏,柳等其它書派,以求由專而博了。

碑帖選定好后,就要集中精力堅持臨寫,不要改變主意。例如,歐陽遜的題詞“《九成官醴泉銘》就依著“摹”、“臨”方法。根據模”摹“和”臨“一步步的堅持練下去,直到真正成功為止。如有意在這基礎上再提高一步,就可以另換其他碑帖了。但歐字的面貌、風格,不僅僅止于《九成官》,如他寫的《皇甫君碑》、《虞溫恭公碑》等,都與《九成官》有某些不同,因此當練完《九成官》后換臨它帖,仍應到歐帖里去找。直到歐洲各種手稿的銘文相繼被訪問,歐洲手稿中的傳統手稿實踐才得以完成。這時,如果對寫作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客觀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可以改變其他的書法流派,如雪巖、劉等,使它們專業化、博大精深。


本文完,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傳揚中國書法文化,創造優質內容,如果您也喜歡中國書法文化,敬請關注我們,您的每一個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27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8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4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57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82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11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9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8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4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35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5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48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8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8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9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7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他們說 這里的租房便宜 南山上班的很多人都住在這里 我想不起 第一次來到這里的場景 半年時光 有幾個朋友住在了隔...
    有龍閱讀 461評論 0 0
  • 圖 | 百度文 | 東麗 “誰踏馬吃了我的培根!”當我用我的僵尸臉,對著一群披金掛銀的餓死鬼中氣十足的吼出這句話的...
    灑脫菇涼閱讀 3,070評論 2 2
  • 學習的方向性,自我內力的覺醒,是未來學習持續的動力! 可愛的孩子們,今天比前幾天又有了大的進步,很多孩子都開始學習...
    思維導圖兔兔老師閱讀 499評論 0 0
  • 今天早晨,當我腦子里尋找著想寫的人和事時,夏曉麗這個名字被掃描到后,很快就走到了中心的位置,并且逐漸清晰靚麗起...
    橫笛云海閱讀 763評論 21 11
  • 用了一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最后肖然和韓靈的結果讓我很驚訝,一開始肖然會這樣我覺得大多數是因為骨子里的自卑,覺得自...
    盡在不言中閱讀 1,31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