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個來到大城市的年輕人心中都有著不凡的人生追求。
小曼是我剛開始寫作認識的姑娘,比我早一年踏入社會。
小曼和我說,她在上海打拼了兩年了,卻越來越迷茫,當初步入工作的熱情也漸漸褪去,因為一直沒有做出更好的成績。
她說,她每個月匯總數據,看著停滯不前的數字,心中說不出的酸楚,曾經一起去上海的朋友,走的走、淡的淡。
她跟我說,她也想回家了。
是什么時候開始有這種強烈的欲望的呢?那天正擠在地鐵上,外面好像下雨了,手機收到房東的短信“我女兒準備生寶寶了,房子留給一家三口住,姑娘,你趕緊找個地方搬走吧!”
那種長久沒有歸屬感的踏空,終于隨著一條短信爆發了。
終于,她還是給主編發了辭職報告,結尾不忘加上一句老套的:“感謝您一直以來的照顧。”
主編很快給她回復為什么要離職。說起來,這還是帶她入門的師父呢!
小曼說因為疫情原因放假,又要搬家的理由搪塞了過去,她說,為了不讓自己想太多,她開始打包好房間里所有東西,看著小小的行李箱,只帶走了一些對她來說重要的東西。
其實我們在異鄉追求所謂的歸屬感,都是給自己加的包袱罷了。
我突然想到我自己,前段時間搬家,從一堆書中翻出之前的作品集,首頁寫著想成為一名出色編輯,寫有價值的東西給更多的人看。
我不知道那時的狂大口氣是不自知還是年少輕狂,好像大學剛畢業那會,小小的u盤里滿滿的作品集,面試的時候面對面試者的問題也不怯場。
回頭想想,當初的我還算幸運,沒有經驗,但是也得到了一個還不錯的機會,寫出過10w+的文章,得到過領導的表揚。
但是后來,我在各種“過來人”的聲音中迷失了自我,他們說要廣交朋友,要投資自己的外在,要善待自己。
這種“偽精致”讓我覺得,只有追求的更多,擁有的更多,才能在這個城市找到歸屬感。
后來我問小曼,之后的事情是如何發展的,她說“那條辭職信已經不能撤回了,我只能再投一次簡歷嘍~”
是啊!有些事情不能撤回,但是可以重新出發,畢竟,我們應該不斷地追求自己熱愛的東西,適當的拋棄“偽精致”,才能真正的找到屬于自己的東西。
當我再和小曼聊天的時候,她給我發了她新的作品集,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她說她也會在便利貼上寫上激勵自己的話!我告訴她“把簡單的做好才不簡單!”
親愛的你,
無論你追求什么,
請一定要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