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晉小鮮肉董子健頻繁走入大眾視野。
小夕也禁不住好奇心的誘惑,在搜索欄里輸入了“董子健”三字,原來我眼中的“小鮮肉”早已是“90后影帝”了,主演了多部青春題材電影,如《青春派》、《少年巴比倫》、《六弄咖啡館》等,成了名副其實的有演技、有顏值的青春代表。
做為青春劇不折不扣的小迷妹,小夕又走入了電影《六弄咖啡館》。
電影里,男生小綠一直暗戀班上成績又好又漂亮的女生心蕊。
好了,一開始又是愛情電影的老套路了。
不過,小夕還是繼續看下去了,最后被董子健的演技折服。我從未看到一個男生因為感情哭的這么傷心,如此的用情至深。
高三那年,因為一次惡作劇,小綠和心蕊走得更近了,為了和心蕊考進同一所大學,小綠在高考前100天開始奮發努力,可是臨時抱佛腳總是顯得那么力不從心。
最終,兩個人因為成績不同被分離在兩座城市,小綠在高雄,心蕊在臺北,就這樣,談起了一段相距350公里的遠距離戀愛。
在開學前,小綠用打工掙來的錢,買了一個二手錄音機送給心蕊,并親自錄了一盤CD,在封面上寫著“我與你同在”。
為了這句“我與你同在”,兩個人每天打電話說好中午要吃什么飯,好像就坐在彼此面前。
為了每月能去看心蕊,在別人都在享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時,小綠的生活只有打工買車票,一連打好幾份工,洗車、賣魚、送外賣,因為休息不好造成的黑眼圈,仿佛像天生就長在了臉上一樣,總也消失不掉。
但一想到能見到女朋友,仿佛這一切都不是事,依然臉上能笑開花。
在他眼里,“天堂的入口仿佛就是車站大門的模樣,百分之八十的薪水都花在這門票上,他對火車班次的了解,比課本還熟,在火車上的時間,比在床上還多。”
苦嗎?
見到她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一點都不苦。
晚上,接到心蕊哭著打來的電話,便連夜坐火車趕去見她。
為了給心蕊過生日,即使碰上臺風天,火車都無法通行了,也毫不猶豫,騎摩托車冒著大雨從高雄趕往臺北。
始終記得他們之間最早的約定,即使女孩早已經忘了。
知道女孩一直想開間咖啡館,即便分手,也拜托兄弟幫他實現她的愿望,開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不賣太甜的卡布奇諾就好,因為心蕊不喜歡太甜的卡布奇諾,她說甜味會把咖啡的味道蓋住。
那種為了愛奮不顧身的樣子,大多數女孩都會感動的吧!
心蕊有小綠這樣一個用心愛她的男朋友,該有多幸福。
可結局并不總如我們所愿。
再美好的愛情,也會被現實打敗。
女生還是放棄了。
看到男生痛苦地說,“我真的盡力了”“我真的盡力了”......
好心酸
摘錄電影中男女主角的一段對話:
女:人長大了,就會改變,而你......好像忘了長大了。
男:那我們還有機會嗎?
女:只能說如果我們有一起成長的話,今天就不一樣了。
男:我們可以一起上下學,一起吃飯。如果我們之間有任何問題,我也還有機會去補救啊。
可是,我想,就算你們在一起成長,又能怎樣呢?
她還是不喜歡太甜的卡布奇諾,你還是覺得味道剛好;
她還是會被現實打敗,你還是會一如既往愛她;
她還是無法忽視你們之間想法、觀念上的差距,你還是堅持與她同在;
她的世界里還是裝著夢想與現實,你的世界里還是只有她。
有些“距離”,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它遠比你想象的更難到達。
打敗異地戀的,真的是路上的距離嗎?
我想,只不過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差距吧,遠距離只是把這種差距浮上水面而已。
電影里說,“喜歡是一種能力,被喜歡是一種天賦!”
我覺得,“喜歡是一種勇氣,相互喜歡是一種運氣!”
一段感情里,如果只是一個人在付出,真的很累的,往往最后也是遍體鱗傷,心碎了一地。
愛不能等價交換,總有一方付出更多。雖說,在愛里不能斤斤計較,但你的付出總要對方懂才可以啊,不然這一切又有什么意義呢?
你的奮不顧身,如果沒有人珍惜,最終,也只能是感動了自己。
我真的只是要你在,在我的世界里存在;
我真的只是要你在,就想一直與你同在;
我真的只是要你在,哪怕談一場遠距離戀愛;
我真的只是要你在,所以才奮不顧身去愛。
你在,我與你同在,真的沒有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