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失計放天條中,開篇講的是兩個在涇河的兩個賢人。一個漁夫,叫張稍,和一個叫李定的樵夫。話說他們兩人一天一起喝醉了,就在跑到涇水河邊爭論是水秀好呢,還是山清好呢。在爭論結束各自回家時,漁夫張稍說出了一個秘密,不料這個秘密被涇水河龍王派出了進行日常巡邏的夜叉聽到了,跑去告訴龍王,最終導致龍王犯了天條。
在這段故事中,小編讀出以下個人見解。
第一:竟然他們倆都是賢人,那干嘛選擇以打魚和砍拆為業呢?除非他們是閑著的賢人,故意的。
第二:他們之間的對話仿佛是在討論一個哲學問題,漁夫張稍的觀點是:你山清不如我水秀。樵夫李定的觀點是: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其實漁夫的水秀不就是代表動嘛,樵夫的山青不就代表靜嘛。其實他們討論的是動與靜的問題。
第三:在作者眼中動與靜哪個更重要呢?
小編絕的是樵夫李定代表的靜,因為樵夫在西游記中多次提及,且逗起到關鍵性作用。在西游記中有一個經常出來客串的角色,那就是樵夫,樵夫簡單的理解就是砍柴的男人啦。樵夫這個角色,在孫悟空尋找菩提祖師學道時有他,在涇河龍王與袁守誠打賭中有他,在后來的西天路上,樵夫這個角色也多次出現。巧合的是,樵夫就好像是個引子,很多事情有了他才能發展。
第四:動與靜其實最深層的延伸是道與佛,動代表著道教的靈動,靜代表著佛教的空靜
第五;其實漁夫與樵夫的這段對話很可能是故意說給巡邏的夜叉聽的,并且是漁夫首先發現巡邏的夜叉聽。漁夫與樵夫對于水秀與山青的討論是以詩進行的,雙方的頭一對詩的結尾后一個字是相同的,這可能是漁夫與樵夫之間的暗語,原著中是這樣寫的
漁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鷓鴣天》為證。”
仙鄉云水足生涯,
擺櫓橫舟便是家。
活剖鮮鱗烹綠鱉,
旋蒸紫蟹煮紅蝦。
青蘆筍,水荇芽,
菱角雞頭更可夸。
嬌藕老蓮芹葉嫩,
慈菇茭白鳥英花。
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鷓鴣天》為證。”
崔巍峻嶺接天涯,
草舍茅庵是我家。
腌臘雞鵝強蟹鱉,
獐兔鹿勝魚蝦。
香椿葉,黃楝芽,
竹筍山茶更可夸。
紫李紅桃梅杏熟,
甜梨酸棗木樨花。
后面對話的詩就平常無奇,其實后面的詩就像摩斯密碼一樣,只有漁夫和樵夫這兩位賢人才解得開,在我們和那個在偷聽的夜叉耳里,也只是討論山清水秀罷了。誰知是漁夫早就發現偷聽的夜叉,他便和樵夫用暗語溝通,密謀著臨別時唱唱雙簧,把能讓涇河龍王犯天條的秘密說出來。可憐的夜叉,就這樣成為了傳話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