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包含具有積極意義的四種人生原則,目標都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回避痛苦。綜上所述,這四種原則包括: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自律的原動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
首先,愛與不愛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在于當事人的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的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愛是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愛,能夠幫助他人進步,也會使自我更加成熟。換言之,我們付出愛的努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樣獲益。
第三,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覺到進步。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們推動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會停滯不前。我們為他人著想而自我完善,這與自我約束不會產生對立。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才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們終歸會意識到,愛自己與愛他人,其實是并行不悖的兩條軌道,二者之間越來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滅。
第四,愛是自我完善,也是幫助他人完善。它意味著持續努力,超越自我界限。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諸行動。我們愛某人或愛某種事物,就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持續地努力,幫助自己和他人獲得成長。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條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灌注”的路,付出者必須自尊自愛,自律自省,在完善自己的努力和掙扎中,帶給伴侶、子女、朋友愛的體驗,并同時獲得人生境界的提升和滿足,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