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你講述的書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從書名你就可以清晰地知道,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養成高效能的七個習慣,從而輕松破譯成功的密碼的經典。
很多人工作幾年后,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工作與生活難以平衡、個人發展陷入瓶頸,找不到自身定位,變得越來越焦慮……然后希望通過拼命努力工作擺脫這個現狀,但結果發現收效甚微。為什么會這樣呢?
有位美國人直言不諱地說,大多數人最終沒有成功,是因為沒有掌握成功的“原則”,而這些原則就恰好是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基因共性密碼。
說這話的人,是奧巴馬和克林頓兩位前美國總統的顧問。他叫史蒂芬·柯維,有12個博士頭銜,是“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連俄羅斯總統普京都羨慕地說:“俄羅斯應該出現這樣偉大的思想家?!薄?br>
史蒂芬·柯維經過幾十年的觀察發現,人類身上存在的壞習慣,成為阻礙成功的絆腳石。比如做事情總是消極被動、往往不定目標就行動,工作時分不清主次,遇到困難會選擇妥協、爭斗或逃避等等。
然而,那些高效能人士想的做的卻很不一樣。為了把高效能人士成功的共性密碼向大眾完全公開,專門寫了一本書,書名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講述普通人怎么利用好這七個習慣,變成高效能的人士,從而破譯成功的密碼。
此書在美國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圖書之一”,在全球更是因成為無數人從中受益,而成為大眾信奉的培訓經典,幫助無數人走上成功之路。毫不夸張的講,這是一本人生必讀書。
有人可能會問,這是25年前的書,很多觀點未必適合當下,還有學習的必要嗎?
作者說“變化越徹底,挑戰越嚴峻,這七個習慣對人們越重要。因為問題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要解決它們,就離不開這些普遍的、永恒的原則。”所以,這七個習慣如同自然運行的是規律一樣與時俱進的,是洞悉人生的智慧,沒有保質期一說不必擔心它們會過時。
作者開門見山地介紹了高效能人士常使用的七個習慣。它們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以及不斷更新。
在這里首先需要明確一下,并不是說打造一個偉大的公司、塑造一個偉大的領導者,所有七個習慣必須全要具備,但這七個習慣確實是彼此聯系互為影響的。
為了能夠幫你迅速養成這七個習慣,取得理想中的效果,我把書中的精華內容分成四個部分,將用四天的時間帶你學習:
第一天:你將聽到高效能人士的前兩個重要習慣,“積極主動”和“以終為始”是如何養成的。
第二天:你將知道“要事第一”的習慣的養成方法。
第三天:和你聊聊“雙贏思維”以及“知彼解己”的兩個習慣。
第四天:你將聽到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的最后兩個習慣,“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兩個習慣的重要性和養成技巧。
好,今天給你講述“積極主動”和“以終為始”習慣的特征以及如何養成,這是我們掌握七個習慣的基礎。
首先,是我給你講第一個重要習慣——“積極主動”,后面六個習慣都以“積極主動”為后盾,也就是說,沒有積極主動,其他習慣便無從談起。而說到“積極主動”,幾乎所有人都會認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為什么呢?因為積極主動的反面——消極被動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往往表現為人們常說的等、靠、要,沒有良好自律和內心驅動力的人,經常會被人性控制。
我們常聽到“懷才不遇”這個詞,我們不否認客觀因素會對一個人的成功有一定的限制,但一個人的夢想最終無法實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養成了消極被動的習慣,把自己的天賦白白的浪費掉了。原因很簡單,如果你消極等待,你就會受制于人,一旦受制于人,你的機會就不會來。
而高效能人士在面對困難或機遇時,卻堅持“積極主動”。一旦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你就會從你做了事情后的影響出發,只不是一味地盯著自己的利益。
舉個例子。我們都聽說過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蓋茨這學上的好好的,為什么退學呢?因為他發現了一個改變時代的大機會。
有一次他翻雜志的時候,發現個人電腦第一次成為雜志封面。蓋茨嗅覺非常靈敏,認為個人電腦時代即將來臨,扔下雜志就找同學組建了一個軟件公司,專門為電腦公司編寫程序。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蓋茨太沖動了,絲毫沒有考慮風險,什么風險呢?
總結起來,有兩個:第一,這本雜志發行量可觀,很多人會看到,也就是說蓋茨有很多競爭者;第二,具有編寫程序能力的人有很多,比如說學習電腦專業的大學生、工程師、研究者等等,數以萬計的人都可以做。憑什么自己能成功呢?實際上,蓋茨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么多,他不僅做了,而且從哈佛退學了,搬到這家電腦公司旁邊,夜以繼日地編寫程序,最終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小目標,賺了第一桶金。有人會說,蓋茨這是撞大運,但是運氣再好,不爭取也是不行的,蓋茨身上體現的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在作者看來,積極主動有個重要特征,就是主動承擔責任,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而消極被動的人,天然就會推卸責任。積極主動和消極被動這兩種不同習慣,帶來后果完全不同,時間越長,差距越大。
那么,一個人如何化消極為積極呢?作者在書中說,“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都在于改變我們的習慣,改變我們的影響途徑,改變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在遇到困難或瓶頸時,高效能人士擯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從內而外的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消極地被選擇。
對于習慣“消極被動”的人來講,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始轉變。
首先,改變個人的行為,做個更充實、更勤奮、更具創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響環境。為什么領導喜歡拍馬屁的人,而不喜歡整天抱怨的人?因為拍馬屁的人對于領導交代的、甚至沒有交代的事情,起碼看似總是積極主動地去完成,無形中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合作者。
其次,不再說消極的話給自己負面暗示,比如“這事很難辦”、“沒預算,我也沒辦法”,而是嘗試用積極主動的語言溝通,例如“我更愿意……”“我試試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用行動來戰勝感覺,這樣會讓你感受到完全不同的自己。
第三,作出承諾,信守諾言。作者說,對自己對別人有所承諾,并且從不食言,是積極主動精神最崇高的表現,同時也是個人成長的真義。許諾與立志可以使我們掌握人生。有勇氣許下諾言,即使是小事一樁,也能激發自尊。因為這表示我們有自制力,并有足夠的勇氣與實力來承擔更多責任。
好了,以上呢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一個重要習慣:積極主動。它告訴我們,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對問題的看法。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負責。作者建議用30天的時間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看看自己的生活是否會有改變。
接下來,我為給你講解高效能人士第二個好習慣,叫做“以終為始”,這是什么意思呢?
具體講,“以終為始”就是把結果放到第一位,而不是過程。你要知道自己做事的目標是什么,從這個重點目標出發,你也許會很忙,也許效率不高,但你要牢記“以終為始”原則,牢記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會明白當務之急做什么,這樣才會成為高效能的人士。
所以啊,高效能人士的第二個好習慣“以終為始”,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領導的原則。它有兩個重要特征:
第一,它體現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對于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來講,如果沒有明確的方向,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是逆風,都足以讓這艘船觸礁甚至沉默。所以,以終為始這個習慣能夠幫助一個人從終極目標開始回溯,指導自己在行進中怎么樣高效的工作的做事情的過程,即使中間出現偏差,也能夠及時調整。
第二,它決定了一個人做事情的心態。一旦一個人養成了“以終為始”的習慣,每天你都會被夢想叫醒,目標作用于內心產生強大的自我驅動力,與沒有目標、得過且過的人相比,心理與外在行動上都有天壤之別巨大的不同。
了解完“以終為始”對于人生的重要性之后,你可能會問,如何養成這個好習慣呢?作者在書中提供“工作層面”和“人生層面”兩個方法:
第一,在工作層面,行動之前先展望結果,也就是先畫“圖紙”再開始“施工”。
作者認為,所有事物都要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很顯然,“圖紙”就是在腦海里醞釀的結果,而按照“圖紙”“施工”就是第二次創造。拿工作來講,第一步你要考慮做正確的事,也就是設計準確的圖紙,這樣才有了清晰的目標,然后第二步才是決定怎樣把事情做正確,這是施工的過程。
第三, 第二、在人生層面,擬定自己的使命宣言,改寫人生劇本,成為自己的造物者第一次創造者。
有人說,生活是一本書,而你就是他的作者,也決定了它的情節和步驟,而且你,只有你,在一頁頁的翻著它?!耙越K為始”這個好習慣,能夠讓你不被干擾控制,發現自己的人生使命。
具體來講,擬定一份自己的使命宣言,主要包括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獲得怎樣的一份事業來實現自我價值。
我們都知道剛剛過世的物理學家霍金吧。他是一個殘疾人,不能說話,不能走路,但是卻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科學財富。他在與病痛艱難抗爭中卻始終不放棄對科學的探索,還能做出正常人都達不到的學術高度,靠的是什么,一定不是為自己,如果為自己,他怎么舒服怎么來就行了,那一定是為全人類服務的使命感。所謂使命,不是今生賺了多少錢,享受了那么奢華的生活,而是我做好這件事,能為世界帶來多少美好,貢獻什么力量。一旦有了這份使命感,你會發現你不但有了方向,更有了希望與力量。
人為什么迷茫,沒有動力,覺得苦難,根本上是內心沒有方向指引。以終為始,想想你究竟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腳下自然有一條清晰的路,想到每天的行動都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了一步,內心是否更加安定與喜悅呢。
舉個例子,在一場葬禮上,有人問死者的朋友他留下了多少遺產,對方回答他什么也沒帶走。蓋棺定論的時候,對一個人的評價才是人生使命,而不是活著時每天喋喋不休的財富。所以,你希望百年之后,你的孩子、你的親人、你的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對你作何評價,這就是“終”,指引著你在人生旅程中一步步地完成它。
好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咱們已經介紹了兩個,第一個,積極主動,第二個,以終為始。聽起來很簡單,但堅持實踐下來并不容易。我來為你總結一下:
首先,關于積極主動,作者認為它是高效能人士其他優秀習慣的后盾,對于一個人能否成功具有基礎的作用。積極主動的重要特征是,對自己具有責任感,它要求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負責。積極主動還告訴我們,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想要改變自己,先要改變對問題的看法。遇到困難時,像高效能人士那樣,擯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從內而外的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其次,我們講到了高效能人士的擁有的第二個好習慣“以終為始”,就是把結果放到第一位,而不是過程。你要知道自己做事的目標是什么,從這個重點目標出發,來調整自我的心態和做事的方向,因此它是一個自我領導的原則。養成“以終為始”的好習慣,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在工作層面,行動之前先展望結果,也就是先畫“圖紙”再開始“施工”。另一個是在人生層面,擬定自己的使命宣言,改寫人生劇本,成為自己的造物者第一次創造者。
明天,我會繼續給你講解本書的第二個內容:“要事第一”的習慣如何養成。
大家可以想一下,假如你平時是一個消極被動的人,能否通過今天的學習讓自己變得積極主動起來呢?如何通過養成“以終為始”,找到自己的方向,的習慣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