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要不要正兒八經寫點東西有一陣子了。一方面,寫作是工作需要,又與思考、表達等技能聯動,修煉到高段位甚至能成為一招鮮的神級技能,而經常寫文章無疑是最好的打怪攢技能點方式。另一方面,寫文章至少是中級任務,感覺不容易上手,擔心寫成渣,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懶。所以,寫作這棵技能樹點亮了、又滅了。
直到今天。在給一個因不滿工作壓力想換地的員工作指引時,我給他講了“一萬小時理論”,講了“刻意練習”,講了“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不管他聽沒聽進去,我自己聽進去了。在把這名員工送走之后,我狠狠給了自己一嘴巴(當然是在心里):小樣兒,給別人講得一套一套的,怎么自己不“刻意練習”一把!恩,自我教育的效果果然是極好的。所以,寫作這棵技能樹又亮了、確定了。
OK,讓我們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些什么吧。
尾巴一
關于“一萬小時理論”
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著作《異類》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指普通人練習某項技能,達成超凡水平(相當于把某棵技能樹練滿)需要花費的時間大約是10000小時。
這里的10000是個重要數字,既讓人絕望(好長啊),也給人希望(好歹有個期限)。但更關鍵的是這里所說的“練習”,指的是“刻意練習”。
關于“刻意練習”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K.Anders Ericsson提出的概念。主要強調①在“學習區”練習②大量重復訓練③持續獲得有效反饋④精神高度集中。
其中關于第①點。心理學家將人學習技能的環境分成三個: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舒適區的技能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了的;恐慌區的技能要求與我們現有能力相差較大,暫時難以學會。而處于學習區的技能則是我們未會但通過練習能會的。“刻意練習”指出,只有在學習區練習,我們才可能進步。
尾巴二
仔細對照“刻意練習”理論,我覺得選擇在簡書上寫文章也許真是個好方法。一是寫文章屬于我的學習區技能,二是既然挖了坑,不好意思不多寫兩篇,三是在這里也許能獲得各路大神同好的積極反饋。
好吧,獻殷勤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