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起看“槽邊往事”,在文章《一點心意》里,和菜頭提到最近已同某平臺達成合作,將要實行文章閱讀有償化。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心底是比較羨慕的。之前微信升級時,就提出未來公眾號閱讀有償化的概念,但下面的反對聲一片,計劃又被擱淺。很多人的反對理由中都提到了兩個字“免費”,中國的版權意識始終很淡薄,而且免費的東西拿得太久,就變成了理所應當。
他們的意思是現在微信公眾號這么多,有償化的號勢必會被無償的取代。這讓我想起金融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劣幣驅逐良幣”,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貨幣時,成色好斤兩足的貨幣將會被融化、貯藏,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反倒會充斥市場。
反觀到公眾號有償上,敢叫出“有償”口號的公眾號,為了吸引和留出讀者,勢必會大量的輸出優質的文章或干貨,這樣良性循環會讓他成為用戶粘性較高的“良幣”,但好并不代表為大眾認同,大多數人利用微信只是進行碎片化閱讀,說白了就是消遣和打發時間。人們是否愿意為消遣買單,我覺得是不愿意的。
我們可以參考同樣用來消遣和殺時間的電影產業。雖然去年中國票房達到440.69億,但其被盜版鏈條盜走的票房收入遠不止這些,零點上映的大片,可能天沒亮就已經流出資源。而總是有一些人抱著‘有盜版不看是王八蛋’的心態,應直氣壯的盜取別人的勞動所得。
因此愿意為“碎片化閱讀”付費的人有,但不足以支撐起“有償付費”的良性循環。正是因為大多數人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想法”,所以真正想要做好優質原創內容的公眾號,才會越來越舉步維艱。不信,你看看作者文章下面的打賞就知道。
(二)
而和菜頭”有償閱讀”的嘗試,之所以會被人罵也是因為他斷了許多人占便宜的心理。
有人覺得“我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賞臉看看你的文章,你他媽還好意思和我要錢,真是臭不要臉”。
但那些打賞慣了的人,可能對于他們而言反倒是一件開心的事。199塊就可以訂閱一年,和菜頭保證每周更新3次+,而且質量也會得到保證。我們可以算一下,如果和菜頭一周更新3次,每次更新3000字,那一年下來至少可以看到43.2萬字。現在一本10萬字的心靈雞湯定價38-45元不等,所以和菜頭199元一年的定價根本不算貴,更何況現在通貨膨脹這么厲害,隨便下頓館子都能吃進去200塊,讀他的文章起碼還能幫你在生活里找點樂子。
他說:雖然我知道這是場力量懸殊的角力,一個人對九萬九千人,但我知道一定要清晰準確地表達出我的訴求,否則人們會裝作聽不到。
所以那些葛朗臺們的面子,我猜菜頭也根本不稀罕。
(三)
說到有償化,雖然前途多艱,卻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更多自媒體人面對的尷尬其實是接廣告,現在很多商家因為時效強,傳播范圍廣紛紛盯準了自媒體這塊。
這對于自媒體人來講事件好事兒,這意味著自己的努力可以創收,終于實現了價值。但對于讀者來講,總會覺得在公眾號里看廣告是收到了欺騙。
我一直關注的一個號叫“大忘路”,他家10篇文章里9篇是廣告,但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一天他家沒有廣告了,我反倒有些不適應。我從來不在意他寫文章的最終目的是不是為了賺錢。
因為每個自媒體人寫作的終極目的都是賺錢,你賺的越多越證明你的文章被人認可,越受人尊敬。
所以我在意的只是他的文章有沒有觸動到我,能不能激發出我的一些靈感。除此之外,他的付出得到了他應得的收益,我應當為他高興,談何受欺騙呢?我沒有這個想法,更沒有這個資格,我沒有為這篇文章背后的構思與經驗付費,所能夠提供的只有一點閱讀量而已。
但可能因為我本身就在自媒體陣營里,看到的接觸到的自媒體人比較多,立場難免站在自己這邊,所以都顯偏頗。
我只能說,你們所看到的每一個微信大號的背后,都不是靠一己之力能夠支撐起來了,它往往是一個團隊在運營。有人負責審核稿件,有人負責編輯排版,有人負責公關,有人……
他能夠保持運轉,甚至說能夠不斷地推陳出新提供優質的內容給他的讀者,都要依靠龐大的成本支撐運轉。所以你偶爾在那里看到一些廣告,就要跳腳大罵,罵他財迷心竅見錢眼開。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為了保證用戶的閱讀體驗,他們在廣告發布前同甲方撕了108回,修改文案熬夜到零點更是家常便飯。
你可能沒留意,認證過的公眾號上會有一個黃色的V,一般都是公司認證。這就意味著它是一個盈利性質的商業機構,而不是一個公益慈善組織,所以你沒資格罵他功利,因為它的成立性質就是為了盈利。
還有,弱者才討厭這個功利的社會,強者都在功利的社會里把握機會。
(四)
我最反感別人和我提初心和情懷,這兩種東西我自己說可以,但別人提就有道德綁架的意思了。
我后臺曾經收到過一條留言,在我開通賞贊的第一天,那人說:“看你文章竟然還要收錢,你忘記你的本心了,真惡心,果取關。”
我看了一下那幾個讀者在后臺的留言記錄,顯示結果為0。
這樣就很有意思了,我愿意采納留言中大家的意見。但是那些既不付費又不留言還跳出來指責我的人,我只能告訴他“你可以選擇不看,但沒資格指責我”。
和菜頭將文章閱讀有償化其實是自媒體人的一種嘗試,這種嘗試之前也有,不過是以一種讀者自愿付費的形式存在,就是我們常說的“賞贊”功能。但賞贊功能的開通讓我并不開心,
明明該是我勞動付出的應得,卻搞得像乞丐行討一般。
作者群里大家為了這點“賞贊”更是絞盡腦汁,長得漂亮的在文章底下放上自己的照片,希望吸引男性讀者前來,因為男性通常要比女性更顯慷慨。有創意的把賞贊處的留言玩得花樣百出,比如“賞我多錢,就瘦多少斤”或者“少女的許愿池”。哭窮黨也不在少數,“最近太窮了”,“明天早餐想加個蛋”。
但甚少有人敢說出自己的心聲,“我消耗了我的時間與精力,總結出我積攢的經驗或分享故事給你,那么你就有義務為我的勞動付費。”
為什么不敢說,因為在這個免費慣了的時代,讀者是大爺,聽眾是大爺,觀眾也是大爺,就輸出者混得像個孫子一樣。
(五)
這是一種畸態。
你說你喜歡那個作家,然后跑去盜版網站下載了她付費章節的TXT;你說你喜歡那個歌手,但是專輯太貴消費不起,卻在對方出了1塊錢就能購買的數字專輯后,去聽別人的免費轉錄版;你說你支持這個時尚博主,不時在她的微博鼓勵她辭職創業,卻在她辦起個人的服裝品牌后,去淘寶搜索有沒有山寨同款。
你口口聲聲的說著喜歡、支持,卻在一次又一次的盜取他們的勞動應得。
你知道去超市買東西要花錢,因為不結帳就會被當成小偷;你知道去醫院看病要花錢,因為不付錢人家不給你治病;你還知道水電煤氣要付錢,不然就給你停水停氣又停電;你還知道電話費不能拖欠,不然分分鐘把你手機變板磚。
但你不覺得閱讀、聽歌要花錢,因為缺少法律或道德去強制你。因為哪怕你不付錢,照樣有無數的公眾號和網絡資源愿意免費給你看。所以你便偷換自由free和免費的概念。
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看的盜文多了會讓喜歡的作家寒心,最后封筆。你不知道你聽的每一首專輯背后都需要投入幾十萬的資金,你不付費,歌手沒有足夠的錢創作,下一張專輯更加遙遙無期。你不知道,你購買山寨的同時,讓無數設計師嘔心瀝血的設計被輕易盜取。
這世道就是因為免費的太多了,人們才會把它當做理所當然。
但最應該被聽到的號召應該是,也必須是:每個人的付出都值得被付費。
這一回我站和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