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
三遍下來,一遍一篇未完成的稿子凌亂著,由暗到明,由淺入深。
我真心覺得《妖貓傳》是個值得細細品讀的好電影,有別于那些沒有回音的單調故事,《妖貓傳》草蛇灰線的情節,令人回味。
影片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用探秘和揭秘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并逐漸重疊出真相。
上半部分是探秘。隨著妖貓作祟,德宗駕崩,倭國的沙門空海東渡到大唐,并與起居郎白樂天相識,共同被妖貓一路引導,直到卷入那場三十年前的恩怨歷史之中。
“德宗已死,后即李誦”,德宗死于非命,太子李誦也隨即偏癱,皇家陷入了一場可怕的詛咒。
然而最可怕的是,詛咒并不是目的,妖貓不僅想要仇報三代,還想要復原那個埋葬了三十年的真相。
妖貓導演了一出戲,通過陳云樵之妻春琴的命運,來重現那段關于“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往事。
春琴通過妖貓引導,找到了埋在自家庭院樹下的大壇銅錢,從此給了丈夫陳云樵囂張跋扈、夜夜笙歌的資本。
然而當妖貓討債的時候,陳云樵卻將春琴推出抵債——“禍是你惹的。”影射出當年馬嵬驛兵變事件時唐玄宗心理。
“可錢是你花的呀。”春琴反駁,說出了楊玉環從不曾說出的話,卻逃脫不了同樣的命運。
危難之時,陳眼看著妻子身處險境命懸一線,卻果斷反鎖大門選擇了保全自己。
“你的女人,你真的不救嗎?”妖貓既是問他,又好像在問三十年前的唐玄宗。
樂天和空海再訪陳家的時候,春琴已被妖貓附身,她只道自己是一只唐玄宗寵愛的御貓,并坐在秋千上幽幽地說:“我的命,不就和她一樣么。”
后來在答謝樂天和空海的宴席之上,陳家眾伶演奏禁曲《霓裳羽衣曲》,激烈之時,春琴被妖貓附身的陳云樵勒死。
她臨死前說的那句“別埋我,地下冷”,再次引起了空海和樂天對那段歷史的疑惑。
“人不是我殺的。”陳云樵假惺惺擠了幾滴眼淚,便置春琴尸首不顧,拂袖而去,與當年的玄宗相差無二。
他瘋了,爬到高枝上,大喊著“賞”,那才是他所不能舍棄的東西。
樂天和空海似乎隱約知道,妖貓的殺戮與“云想衣裳花想容”有關,也與《霓裳羽衣曲》有關。可當空海提出貴妃的死因有差之時,樂天不不禁憤怒。
他不允許有人懷疑這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所有了不起的帝王,都想開疆辟土,威震四方,玄宗也不例外。但在我眼里這都不是真正的李隆基,只有敢于拿一朝盛世換一個和他比翼雙飛的女人,那才是李隆基。”
他相信這段愛情,所以他曾冒險偷出玄宗七寶盒里繡著“玉奴”二字的錦袋,來證明玄宗是個癡情帝王。
他相信玄宗是出于不得已才處死貴妃,貴妃死后,他也因為過于思念貴妃而哭瞎雙眼。這段愛情,值得他寒夜里跪求一字去謳歌和吟誦,也值得他苦苦捍衛。
然而面對所有不可忽視的蹊蹺,樂天也動搖了,他說過,只求下筆沒有假話。他想做一件連唐玄宗也做不到的事情,用《長恨歌》讓楊貴妃再活一回。
循著線索,得到日本大使阿部仲麻呂私密日記的樂天和空海,慢慢揭開了那場三十年前的陰謀。
這本日記將影片下半部分的故事展開,逐漸開始了對前半部分情節的揭秘。
恢弘壯闊的大唐盛景被阿部的文字復原,他對貴妃難言的愛也終于不再沉默。
日記再現了三十年前“花萼相輝樓”的那場極樂之宴。
那真是白樂天心馳神往的大唐盛世,華服錦衣,眾方來朝。即使是擁有一半胡人血統的楊玉環,也能長伴君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為了能讓所有人都看到楊貴妃的美貌,玄宗讓她站在高高的秋千之上,向世界炫耀他的美人。沒人知道貴妃是否愿意如此,至少在影片中,玄宗從沒問過她。
極樂之宴上的奢侈揮霍,人人都說是貴妃的意思。高力士當著眾人高聲詢問貴妃:“皇上讓我問你,他送你的霓裳,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呀?”
高力士的詢問,不是真的詢問,也不是皇帝真的關心貴妃喜歡與否。他跟隨玄宗多年,深諳其心,只是幫助皇帝炫耀他的浪漫與專情而已。
于是所有人都認為,貴妃是大唐繁盛的象征,當然所有人也認為,貴妃沉迷做樂,喜愛奢華。
也是那天,貴妃與白鶴少年相遇。
丹龍對貴妃說,白龍是他爹,也就是他們的師傅黃鶴撿來的。白龍糾正了他的話,他說你不該欺騙貴妃,我是我爹賭錢輸了沒錢還,賣給師傅的。說完然后轉身離去。
關鍵時刻來了。下面的對話,也是白龍三十年來將自己的靈魂禁錮在狹小的貓身里,為貴妃苦苦復仇的根本原因。
“我從小無父無母,在叔父家長大。寄人籬下,反倒讓我對別人的好,一點一滴都想報答,你也一樣,對不對?”
楊貴妃的這段話,讓相似遭遇的白龍找到了同病相憐的感覺——眼前這個大唐最美的女人,竟是最懂他的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報答之心,才讓楊玉環在安史之亂來臨之時,甘心情愿為玄宗赴死。她知道玄宗對她的好,所以她寧愿用生命去報答。
在馬嵬驛時,玄宗和幻術大師黃鶴在小黑屋里商量許久,最后決定用尸解大法哄騙貴妃赴死。
黃鶴解釋的尸解大法,是用一根銀針插入后頸后,便會封閉經脈和氣息的法術,神鬼來驗都是一具尸體,取出銀針后,還能恢復生命,待時局穩定后,便可以開棺迎回貴妃。
唐玄宗不愛楊貴妃嗎?如果不愛,他不必為她尋求一種不痛苦的死法,也不必“三千寵愛在一身”,他也愛他,只是他更愛自己,更愛至高無上的權力。
其實楊玉環也知道,尸解大法只是一種欺騙,影片中交代過,她早在極樂之宴的時候,就預知了自己的命運。
但她還是選擇了愿意,因為她知道,陳玄禮發動兵變,如果她不死,下一個就是皇帝,所以她拒絕了阿部帶她去日本的請求,飲盡了那杯尸解酒,并在看穿真相以后,依然將繡著自己乳名的錦囊贈予玄宗。
但是她不知道,尸解大法會在兩天后失效。被封入石棺中的自己會在一片冰冷黑暗中醒來,再等待蠱毒發作,痛苦慘死。
玄宗也沒想到,他算錯了時間差。
因為尸解大法封閉了氣穴,尸解酒無法生效,所以楊玉環會在兩日后醒來,再等待蠱毒發作,周身潰爛,并在沒有空氣的石棺中絕望死去。
這種死法到底有多殘忍和可怕?
片中最冷靜的空海,一個看破一切的世外高人,他鉆進貴妃石棺以后看到棺蓋上的指甲血痕,尖叫痛哭,這也是他片中第一次失態。
白龍的靈魂進入貓身做了妖貓以后,沿襲了貓的記憶,聽到了貴妃在石棺內的拼命掙扎和凄厲慘叫,加劇了心中仇恨的扭曲。
他可憐這個善良的女子被如此對待,可憐這個世上唯一懂他的貴妃有此遭遇——那是他在這黑暗世界里想要守護的關于美和善的一點微光。
所以他開始尋仇,與貴妃之死有關的所有人,都不會放過。
有一個細節,妖貓第一次潛回皇宮尋仇的時候,唐玄宗正拿著楊玉環留給他裝著一縷頭發的錦囊,垂垂老矣,黯然神傷。
這里可以看出,玄宗很愛她,只是抵不過萬里江山的羈絆,抵不過皇帝權威的吸引。
和白龍不顧一切的少年之愛相比,玄宗精明算計的中年之愛,不僅不堪一擊,還顯得懦弱猥瑣。
白龍愿意為了楊玉環付出生命,并將靈魂嵌入那個狹窄的貓身里,為她尋仇,除了愛,還有對自己的守護——他們是同一種人,都是那種懂得“寄人籬下,反倒對別人一點一滴的好,都想要報答”的人。
楊貴妃為了這份懂得,為玄宗付出了生命;而白龍為了這份懂得,為貴妃尋仇三十年。
他們都想要報答別人一點一滴的好,而玄宗只愛自己,只想自己被報答。
他也愛楊玉環,可是他能給的愛只有那么多,他能為這份愛付出的,也只有那么多。
有人說,愛是給人自己所稀缺的東西。吝嗇之人給你金錢,是愛;忙碌之人給你時間,是愛;膽怯之人給你勇敢,是愛;粗魯之人給你細心,是愛。
而玄宗能給楊玉環的,是他取之不盡的財富珠寶,一聲令下的吟詩賦曲,是金錢的肆意蔓延,是權力的另類體驗,也是他自己為自己編織的關于愛情的美夢。
這些東西對帝王來說,并非難事。
或許也可以說,他想要做一個癡情帝王,而這恰好是楊玉環可以成全的。這個女人傾國傾城,足夠配得上他的內心戲。
直到生死關頭,他才終于清醒,美人之于江山,不可相比。
在馬嵬驛,玄宗沒有為玉環的死流過一滴眼淚,也沒有一個鏡頭表現他對玉環尸首的不舍和心碎。
他佯裝棍打高力士,責怪他殺死貴妃,把殺死貴妃的罪名留給他,既保住了癡情仁厚,又保住了帝王威信,畢竟外人都以為,真的是高力士背著玄宗勒死了貴妃。
“駕馭所有的人,才是帝王的極樂之樂,他才是真正的幻術大師。”這就是唐玄宗。
愛上一個自私自負的人有多可怕?如果不是因為他想要得到貴妃最后時刻的感激和留戀,貴妃不必遭受這樣的極致痛苦,哪怕縊死,也未必有那樣的慘烈。
玄宗的自私和自負,體現在很多方面:極樂之宴上,因為李白為貴妃寫詩,就出于嫉妒,將李白逐出長安;
阿部仲麻呂想要對貴妃說出愛慕,他沒有處死他,卻用一種帝王式的輕蔑打敗他;
眾所周知安祿山野心勃勃,他卻散發為其打鼓,企圖用氣勢壓倒他;
安史之亂爆發,出逃長安的時候,他推走了攙扶他的太監,用一句“我還是皇帝”維持他最后的尊嚴。
空海說過:“貴妃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是因為明知是謊言,她依然把那縷頭發贈予玄宗,在謊言里相信那一點點可憐的真相。
她了解玄宗,也只有她更明白自己在玄宗的愛情里無法保全自己。
空海尋找的無上密是什么,丹龍尋找的不再痛苦的秘密又是什么?
楊貴妃的生死告訴我們,真亦假,假亦真。即使世界太黑暗,也要去相信溫暖和善良,錙銖必較的人必然心力交瘁,永遠痛苦。
要知道,幻術里也有真相。
歡迎點贊
歡迎轉發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推薦:
王菲:出走半生歲月,歸來仍是仙女
“微信的隱藏功能,讓我發現他出軌了。”
和曾經最好的朋友走散是什么感受?
塑料姐妹花:“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能比我好。”
作者:阿曼,自由撰稿人。
寫你我故事,煮紅豆相思,
聽你說星星般的月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