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這個詞在“96費改”后一度達到頂峰,正逢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大戰,巨頭燒錢補貼下,更多聚合技術服務商和商業銀行也加入這個行業搶占一席之地,各式各樣的二維碼席卷整個市場。
在這個百家爭鳴的競爭格局里,拼資金、拼市場、拼服務,更拼營銷模式!營銷模式在聚合支付的價值鏈條中舉足輕重,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市面上業務能力最優秀的聚合支付服務商并非那些已擁有成熟代理商運營體系的支付公司,而是新崛起的分銷體系支付機構。
1.二維碼產品無硬件成本
由于二維碼產品只是一張卡片或者一個臺卡,幾乎沒有硬件成本,產品前期利潤遠遠不及手刷和POS機,對價格敏感的商戶更不會愿意花高價引進,所以如果采用傳統代理商模式,代理商就無利潤空間可言。而相比較之前利潤可以達到5-10倍以上的手刷和POS機還能賣到斷貨的情形,大相徑庭。利潤空間對代理商造成太大的心理落差,沒有推廣動力。
2.二維碼產品無終端價格標準
傳統代理商模式下,二維碼產品賣不出高價是一個因素,其還有一個弊端——終端價格無標準。對于聚合支付機構也好,代理商也罷,都無法制定價格標準。這種情形下,產品進入市場銷售時由價格引發的問題開始出現,價格競爭互相打壓,直接損害服務商與客戶之間的利益。壓價、串貨等不良行徑接踵而至,代理商囤壓貨情況愈發嚴重。
3.聚合服務商招商難
行業內的人都知道,做支付靠的就是量。招不到合適的代理商,量起不來,分潤再高也是枉然。微信和支付寶的限額,聚合支付服務商招不到代理商,之前已經成交的代理反而出現大量退貨現象,傳統代理商體系的弊病突顯。產品沒銷量,代理商招不到,量做不起來,營銷體系就會隨之進入一個死循環。
4.分銷體系優勢
相比較而言,分銷體系就更擁有了更為可觀的優勢,每一個用戶都可以是代理商,自成體系、自動裂變。尤其是“六度人脈”盛行的今天,一個用戶可以帶動他附近的群體,發展速度不容小覷。靠用戶裂變,哪怕是招不到代理商,也能夠很快把量做起來。另一方面,分銷體系的代理商分潤是由總部結算,代理商的分潤更有保證。
從營銷模式而已,分銷體系無疑是聚合支付服務商發展的一條捷徑。以分銷形式實現用戶裂變,不失為一種上策,也是對代理商的利益負責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聚合支付行業的贏家,往往不是支付機構,也不是終端產品用戶,而是一些會活用分銷系統發展代理盈利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