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修養(yǎng)》這本書,朱光潛老先生以其心理學的專長和思想文化的觀察,一一道破年輕人面對的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蔽障,給出著眼于其關于人生諸般極精微又極精明的見解。
下面,這六句話,使我在看本書的時候,感觸最深的六句話,時時提醒著自己,也分享給簡友們~
你們或許以為自己絕不會走上這條路。(追求、彷徨、和墮落)但是我相信,如果沒有你們徹底的覺悟,不拿出強毅的意志力,不下堅苦卓絕的工夫,不作腳踏實地的準備,你們不成問題地走上這條路。
之前與好朋友一起感慨人生時,時不時會對我說:"好害怕自己越長大,越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我一向以樂觀標榜,總安慰她,不會的,只要我們時刻對自己內心進行覺察,一旦發(fā)現,就可以有時間改變的。從朱先生這句話來看,這樣的覺察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強毅的意志力,堅苦卓絕的功夫和腳踏實地的準備才行。看來,是自己涉世未深,把問題想的太膚淺了。
要個人在社會中成為有力的分子,必須有德、有學、有才,而德行、學問、才具都須經過堅苦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有德、有學、有才,無疑是自己的一輩子的追求,希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學識淵博,才華能得掉施展和認同!但這一切都要通過堅苦的努力才可以到達,所以,繼續(xù)在這條路上,不斷地前行吧!
自己的責任必須自己擔起,成功是我的成功,失敗也是我的失敗。每個人是他自己的造化主,環(huán)境不足畏,猶如命運不足信。我們的民族需要自力更生,我們每個人也是如此。我們的青年必須先有這種覺悟,個人和國家民族的前途才有希望。能責備自己,信賴自己,然后自己才會打出一個江山來!
這句話也特別想對我的弟弟說,他畢業(yè)在家半年多,還是不敢去找工作,一味地逃避,可能是失敗的教育,導致自我意識的缺失,不敢承擔自己將要面對的一切。但是,人終究要面對社會,找回自己,希望他能相通這個道理。
人生幸福起于愿望和能力的平衡。
對自己的愿望和能力的清晰自知,是否心滿意足就是這樣的一個表現呢?
所謂真正立志,不僅要接受現在的事實,尤其要抓住現在的機會,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盡管在很遠的未來,而那件事的發(fā)動必須就是目前一傾刻。
對拖延癥患者的我來說,這絕對是一劑良藥!無論是想到什么,最好立刻就去做,不要有太多太多的顧及。就想我心血來潮,想在簡書上發(fā)表文章,結果就寫了一整天了。
我的信條叫做"三此主義",就是此身,此時,此地。一、此身應該做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二、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一個地位去做。
其實,這和《當下的力量》傳達的思想一樣,全然感受當下的時刻,就在此時此地,去做你該做的事情。
每個人因為經歷不同,閱讀同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你看了之后也有點共鳴,那我建議你趕緊去讀讀這本好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