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這兩天炒的沸沸揚揚的“虐童”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大關注。也讓所有的為人父母者膽戰心驚,尤其是孩子尚在幼小之齡,又無爺爺奶奶輩兒的親人托付,必須交由外人看管的年輕家長們,恐怕更是心里打起了懷疑不安的鼓點兒。
而前兩日在小區微信群里看見的幾段信息,讓我不由得也想說說身邊的這一件事兒。
我這個閑人最近因為加入寫作訓練營,原本懶散的生活如今變得有了規律,每日清晨家人出門后,我就按部就班的開始一日的聽課、讀書、寫文、鍛煉、家務等事情。
等日頭高升,外面暖和起來,我會出門去小區里聽著有聲書或音樂散散步,順便買點兒蔬菜瓜果啥的,日子充實而又恬淡。
在小區里會遇見很多老人,有的三五成群在健身區跳舞、鍛煉;也有的聚著打牌下棋;更多的則是帶著小小孩兒玩耍。
自從放開二胎政策,小區里的幼兒數量如春筍似的不斷上升,到處都是哇哇的哭聲和尖叫聲,一片熱鬧。
當然隨之而來的是從天南地北來到兒女身邊幫忙看孩子的老人和保姆們,說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也在陪同嬰幼兒們聚齊玩耍時,順便互相聊著家常。
我每日路過他們的喧囂場時,看見稚嫩的孩童嬌俏的笑臉,便也會不由自主的從心底柔軟起來,嘴角也會浮起笑意。
我現在居住的小區大部分是以前單位的同事,所以許多人都穿插著認識,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小區也有不少的業主微信群,花樣繁多,比如美食群、維修群、旅游群、租賃群之類。
前天遛彎兒歸家繼續看書,聽到微信提示音,點開一看,業主群里一段長長的話和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發微信的這位在花園散步,看見一位保姆模樣的婦女推著一位坐輪椅的老人曬太陽,老人不能說話,鼻腔里插著胃管。
保姆只顧著看手機,老人呆坐著,頭一會兒就無力地垂下,保姆就將他的頭推起,如此反復幾次。老人表情不高興,保姆仍自顧玩著手機,又和旁邊的保姆聊天,對老人不是太負責。
業主群里發的微信和照片,是好心人看不過眼,作為鄰居提醒老人的兒女,認為保姆在人前對看護的老人如此不盡心,那么在家中,不知對待老人會不會更不妥當。
不一會兒,群里有人對這條微信發出了回復,說是老人的女兒,稱自己會與保姆進行溝通。并對這位熱心的鄰居表示了感謝。
我不知道后續如何,我只是在看見那張照片時有些難過。以前我在干部病房工作時,常常和臥病的老人們聊天,他們有的是曾經馳騁沙場的老將軍、有的是曾經執掌一方的高官、有的是聲名赫赫的科學家......
現在他們被歲月和疾病擊倒在了病床上,國家給予了他們晚年優質的醫療養護待遇,使得他們可以沒有負擔,比較愉快的安享晚年。
而在我們這個社會的大部分老人,只是普通人,有些甚至沒有醫療保險。如果兒女孝順的還能依附兒女,保證基本的養老。
一些晚景凄涼的無庸贅述,我只是難以想象那些尚有些經濟保障的老齡人群,他們的養老居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每年經媒體曝光報道的虐待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甚至動物的案例,真是不勝枚舉。
孟子曾曰: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的論點卻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他認為凡是沒有教養過的東西,都不會是善的。他的意思就是人在出生時,本質上就是惡的,和孟子的觀點正好相反。
據說西方的很多哲學家也都認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的,人性本惡。
我沒有那么多的高深理論,我只是不明白,那些欺負幼童的,你忘了你也是從嗷嗷待哺的嬰兒一天天長大的嗎?那些折磨老人的,你不曾想過不久后的將來,你也會如此孤苦無力嗎?
我認為一個人所作所為是其人性的體現,與其受教育程度無關。世上也有許多目不識丁的良善之人。
只愿教育和法律可以互相支持,改正那些人性存在惡念的人。
佛教講的因果報應,我一直是深信的,與迷信無關。
無戒365寫作訓練營? 第15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