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從觀感上說,毫無疑問非常好看。無論劇情、演員演技、還是服飾布景,都可圈可點,是那種隨時拿出來,從任何一個時間點開始播放都能夠讓人有興致看完的影片。尤其是影片的節奏,控制得很到位,前期的懸疑稍顯拖沓,但是不無必要,這種陰暗緩慢的基調為后期節奏突變做足了鋪墊。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是當艾米開始顛覆敘述的時候依然很帶勁。伴隨著艾米的敘述,婚姻的本質,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本質被殘酷現實一一帶出,而其中最關鍵的部分在于,從愛情到婚姻,是一個扮演不斷失效的過程。
當然,人一生都在試圖扮演想要的角色,甜美、獨立、氣質、溫暖、聰明……當我們描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總是說,XX看上去很……其實我們并不知曉對方的真實情況,也許我們也并不想知道。但是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美好溫情的面紗突然被掀開,彼此都很震驚:OMG,你只是一個鄉下男孩,離開城市失去工作之后居然如此邋遢和墮落;天啊,你這個控制欲如此強烈的bitch,和你在一起心有多累你知道嗎?這其實也并無不妥,假如雙方都心知肚明,但都決意將就下去的話,婚姻其實可以繼續,王子和公主最終雖然沒能過上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但至少可以很現實的一起死去。只是當其中一人決定繼續扮演,而另一個卻逐漸開始厭倦之后,強勢一方的不滿開始不斷升級和醞釀,并最終發酵成憤怒的復仇。
扮演不好嗎?扮演本質上并無不妥。所謂的真心,又有多真實?真心是一個人的經濟條件,教育背景,天性閱歷,最終鍛造出的某個或真或假的靈魂。而假如尼克的所謂真心是在失業后,突然決定展現的自私一面,那么這種真心對于艾米而言,無疑是一種叛變。這叛變中,出軌也許可以容忍,但是出軌時用上自己的招牌戀愛記憶,則難以容忍;暫時的消沉可以體諒,但是不斷縱容自己變回無能又無趣的鄉下男孩則不可原諒。既然最初我們以cool girl和funny gay的愛情童話開始,那么就要忠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下去。
人們說愛情會使人美好,真正的愛情讓兩人都能夠從這段關系中收獲更加優秀的自己。但真相是,美好的保質期很短,因為那些使我們變得美好的,使我們更加優秀的,是急于要吸引對方關注的迫切動機,一種強烈的扮演欲望。我們開始調動自己的潛力,扮演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我們改變外表,購買服飾,用心裝扮,化妝噴香水;我們改變性格,變得容忍,變得嬌嗔,變得大方,變得體貼,變得浪漫;最終我們改變關系,我們扮演得那么出色,我們簡直不能更愛對方,于是我們結婚了。所有結婚前的猶豫都和演技相關,“我愛上的究竟是真實的他,還是想象中的他?”可以等價置換為:“我究竟是愛這個演員,還是他扮演的角色?”;“我們在一起的基礎足夠堅實嗎?”——既然能夠走到一起想要結婚,至少應該有點共同愛好,有互補/相似性格,而這些,究竟是不是一場假面舞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舞伴會不會中途離場,留你一人接受散場后的凄涼。所以這句可以翻譯成“我們能夠一直堅信自己扮演的角色并共同堅持下去嗎?”依此類推,如此種種。
而婚姻出現問題,也和兩個演員的自我修養息息相關。艾米在離開尼克,準備復仇之后,外形的種種轉變,固然是為了銷聲匿跡,但也是負氣發泄的開端。扮演一個cool girl是很累的,片中她的長串臺詞也說明了這一點:cool girl永遠有趣,她吃垃圾食品也不會變胖,她永遠不會對丈夫嘮叨和發火……而這些無非是大家對cool girl的想象,在現實生活中,要持之以恒的做到這些幾乎不可能。并不存在毫不費力的天生cool girl,就像除了天才之外,也不存在不用功的好學生一樣——她們只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暗下苦功而已。然而即便艱難,艾米依然在努力,比如她每年都會在結婚紀念日玩點小花招。這是她所期待的婚姻,永遠默契,永遠新鮮,帶點中產階級的一貫趣味,但又不至于呆板無聊。這種對婚姻的想象和她的父母密切相關,一方面,這是她對父母婚姻的無意識模仿,兩個志趣相投的中產知識分子,創造了他們共同的事業,親密無間;而另一方面,這也是成長后的艾米對其父母操控自己人生的不滿的體現,她希望自己能夠在脫離父母安排的同時做得更好,擺脫父母對自己的種種不滿和偏見,證明自己的優秀和能力。這其中的矛盾心理,從她童年時期就開始奠定,Amazing Amy或許沒能按照作家父母的期待成長,但無論如何,她的人生也應該是充滿amazing的。但是尼克的退卻和消沉使得這種期望變成一種絕望和窒息,當對方不再配合,這場游戲開始失去意義。對性格要強的艾米而言,尼克不負責任的退出,與其說讓她傷心,不如說是讓她難堪,而最難堪的莫過于她開始逐漸變成自己所討厭的人。這也更說明了cool girl的神話,失去對手之后,一個cool girl變成怨婦其實只是分分鐘的事情。這也正是艾米最無法容忍之處:你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終影響的不止是你,還有和你眼對手戲的演員,以及你們這出戲的氛圍和最終效果。如星爺所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夢想,否則和咸魚有什么分別?而一個演員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的自我修養,否則只能一輩子當個死跑堂的,死跑堂的將永遠不配有對手戲,他的每一次出場,都是一次自我祭奠。
這樣醉心于演技的艾米,短暫接觸,會覺得分外迷人,然而長期相處就會有點吃不消了。原因很簡單:她是一個讓人難以放松的人。尼克周圍的人,在熟悉艾米之后,都覺得她是一個bitch,而她最bitch的地方,則是她的控制欲。然而諷刺的是,這不正是當代社會對“優秀”標準的基本界定之一嗎?一個優秀的人應該是一個能夠自我控制的理性人,她可以為了實現目標而暫時壓抑欲望,比如為了健康的漂亮的身體,要控制對美食的欲望。而當這個優秀的人走入社會時,她也應該有著能夠控制他人的能力,做好自己只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成功,我們都需要別人的配合,這種配合,在對方不愿意的情況下,就需要某種手段去操控了。以金錢、權力或者虛榮作為衡量標準的,當下大家所普遍認可的所謂成功,大概并不是什么勵志故事,而是一個血腥陰暗的過程,就像童話或許不是騙人的,但總是經過改編的,因為無論兒童還是成年人,都不愿意也無法接受太過殘酷的現實,于是他們用糖果和美好愛情包裝童話,讓現實變得溫柔點,以便能夠繼續茍且下去。
一個原本就虛假的世界,當然需要控制,需要演技,艾米無疑是成功的,尼克和她在一起的時候盡管恐懼不安,卻也不得不承認,“她總是能調動我的潛能”。或許在愛情最開始的地方,艾米看中的就是這種潛能。這是一種她可以控制的潛能,而那些惹人討厭的,令人厭倦的,堵在她實現終極控制的路障們,則應該被一一清除。艾米的冷酷無情恰源于她認清了社會的潛規則,當一個演員不僅擁有自我修養,還自愿服從潛規則并表現出眾時,她必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