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世紀,哲學家兼詩人阿爾貝拉和他的女學生情人埃洛伊茲產生愛情,兩人相差21歲,不為當時倫理所容。悲劇收場,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愛情”,合葬巴黎拉雪茲公墓。
2. 文藝復興時期,巴黎的標志性文人是作家夢田,代表作是《隨筆》。今天,蒙田的雕像位于巴黎索邦大學對面。
3. 十七世紀,巴黎涌現出大量戲劇作家。有法國悲劇之父高乃依,有后來更著名的莫里哀。巴黎還有一處“莫里哀誕生紀念地”,其實不是真的誕生地,時人弄錯,后人將錯就錯。
4. 十八世紀,理性思想集中發光的啟蒙時期。值得關注的是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他們全在巴黎。
5.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象征主義交相輝映。生命和巴黎緊緊相連的文學家有:雨果、繆塞、大仲馬、小仲馬、巴爾扎克、司湯達、博德萊爾、蘭波、龔古爾兄弟、莫泊桑、福樓拜等等。
6. 二十世紀初,一個個新文學流派涌現——意識流、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自然主義、科幻以及迷惘的一代等等。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普魯斯特,隱居巴黎時寫出了《追憶似水年華》。
7. 二十世紀二十到五十年代,美國的“迷惘一代”作家居住在巴黎。比如,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奧威爾。
8. 今天,巴黎的文化地標是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屋。全世界文藝青年來到巴黎,必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