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微課學習了氣泡圖,畫了一幅有關爸爸媽媽特點的圖。
? ? ? ?起初,我理解錯了,以為是讓畫出爸爸媽媽應該具備的品質,便一口氣羅列出諸如“溫柔、耐心、包容、堅強、多才多藝、責任心、見多識廣、有力量、注重儀表……”等一堆的小氣泡。結果是讓畫出自己的爸爸媽媽所具備的特點。于是,我的圖,左邊爸爸,右邊媽媽。我先寫了右邊。一開始內心想到的多是負面的一些內容,漸漸地,想到了很多媽媽的好。接著左邊的,這時卻發現我是有多不了解爸爸,我竟然只總結出五六個他的特點。在兩個人都具有的特點中,“他們都愛我”是我第一個想到的。寫到這里有點感動,是啊,多久了,我把“他們愛我”這個事實丟在一邊,只顧著埋頭繼續自己所謂“童年苦難”,而忽略了這三個生命中最本質、最原始、最純粹的那種關系——愛!
? ? ? ?平時,我的內心里早已畫好一幅理想中的爸爸媽媽的樣子,就像最開始寫下的那些“爸爸媽媽應該具備的品質”一樣,我勾勒了一幅幾近乎完美的父母形象,并暗地里希望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就像我們常說的“別人家孩子”,我也拿“別人家父母”在不斷的苛責著我的父母。而當我的父母表現出一些寶貴的品質時,我卻或貶低、或扭曲的去理解他們。當他們一遍遍對我噓寒問暖時,我認為那是嘮叨,卻沒看到他們是在表達“我愛你”;當別人隨口說的一件事情,他們都盡心盡力的去做的時候,我覺得那是“沒必要”,而不覺得那是“責任心”的表現;當他們由于穿了一件不太合適的襯衣,而不愿脫下外套,只能熱得冒汗的時候,我會嫌他們不夠灑脫,卻沒看到他們其實是很“注重儀表”;當他們擺弄不了手機來問我時,我因為被占用了時間而不悅,卻看不到他們有多么想接觸新的知識……
? ? ? ?這次的圖,爸爸那邊只畫了很少幾個特點,讓我真的很意外。原以為他的所思所想我都知道,卻沒想到其實對他的了解似乎很片面,很凌亂。在片面、凌亂的基礎上,我還能確定我得出的結論是客觀的、是準確的嗎?
? ? ? ?眼見未必為實!想法都是經過大腦加工的產物,而大腦,也是循著主人喜好的方向開展“工作”的。到底要一個怎樣的結論,只有自己知道!這也許就是“心想事成”的另一層含義吧!那我到底需要“安怎樣的心”,又想“成怎樣的事”呢?